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如今,全國形勢已是大好,雷神山,火神山內的在院人數開始一天天減少。聯合國更是承認,中國已經進入了緩疫階段。很多網友將此歸功於中國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的"中國速度"。不得不承認,這一次勝利和兩座"大山"的建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不過,在慶祝勝利和哀悼殉難者的同時,也有些網友好奇: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取名是何用意?

顯然,這兩座"大山"的取名也是別有用意。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提及雷神,想必如今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好萊塢那位雷神托爾,其所持一雙雷電之錘助其在神戰中所向披靡。他所持的錘子叫做姆喬爾尼爾,這是來源於北歐神話中洛基的武器。

而在中國神話中,雷神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那位雷公,在《山海經》中記載,這位神靈龍身人頭,以打雷作為主業。其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對於雷電的崇拜。當時我們的先祖選擇敬畏神靈,因此將其人格化成為一位自然神。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火神則同樣是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一位自然神,這位神靈還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名字"火德星君",直到今天,中國各地依舊有祭拜火神的儀式。人們崇拜火,其實和崇拜光明和日月,是彼此相關聯的,而這都代表了先祖們對於自然的畏怯和尊重。

火神山和雷神山,其實便有對兩位原始自然神的崇拜和尊敬。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這兩個利國利民的大工程,起名自然不可能是胡亂取的,其背後代表的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易學傳統文化的象徵。當然,這也不是單純將希望寄託於取名上,而是為了表達一個美好寓意,也順應易學中的學說。

在《易經》中,肺被視為金,而五行八卦圖中,火便起了克金的作用。所以,以火壓制,便可以儘快延緩肺部發生的危機。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除此之外,其實在楚文化傳說中,湖北便是古代的楚國,而古楚國一直是自稱為火神祝融的後代。這位傳說中的神靈也是人類的先祖之一。所以,火神山之名,其實也有紀念先祖的意思。

同時,雷神在傳說中是降下懲罰的至高神,而這位神靈可以做到打擊邪惡,驅逐一切的病毒邪神。這同樣是迎合了《易經》中的五行相剋學說。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其實,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全國一心,懷揣著對美好明天的嚮往,才能夠齊心協力,走過困境。而易學大師們的傾力投入,同樣是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儘自己的一份力。全國各行各業的同心才是戰勝疫情最重要的"山"。

倘若一味的否定傳統文化,將其視為封建迷信,未免有些過於偏激了。與其在不瞭解某個事物之前橫加批判,倒不如在充分的去了解,去學習後,再回過頭來,給出理性的答案。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或許,在深入瞭解後,你也可以理解,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靈感。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易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經常聽到周圍的一些朋友說:《易經》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根本不知道應用到生活當中等等。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如果大家想讀,還是建議去讀一些帶有白話文譯文版的《易經》,

目前我看的這本就是帶有白話文翻譯的易經,名為30天學會《易經》。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深刻解讀了《易經》中的每一句話,將其中晦澀難懂的智慧,以白話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讓每個人可以解讀《易經》的古老智慧,去了解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命名靈感。

雷神山、火神山取名源於《易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仍受益無窮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

"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