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甘泉街道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村“留守兒童”,在焦巷村農家書屋設立“希望村塾”,組織農村“留守兒童”開展繪畫、書法、手工、普法、國學、七彩農業等教育活動,適時組織孩子踏青訪古,激發孩子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激情,為他們的幸福成長奠定基礎。

凝聚力量傾情關愛

甘泉街道焦巷村是遠離城市的一個村子,村裡的主要產業是特色農業,村民們幾乎祖輩以種植業為生。年輕的父母背井離鄉,到城市打工謀生,在家的爺爺奶奶只能照料孩子吃飯睡覺,平時不要說像城裡孩子去上各類興趣班,就是帶孩子到瘦西湖公園去逛一次也不容易。艱苦的農村生活,養成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個性,但缺少機會接受現代社會文明的洗禮畢竟不利於他們成長。

街道為切實做好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針對當地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現狀,聯合民政、教育、公安等多家單位,共同打造焦巷村“希望村塾”,著力打響“農家書屋+希望村塾”品牌,同時,用足用活大學生村官及希望工程品牌資源,為農村留守兒童打造好關愛保護傘。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孩子們在農家書屋手工課堂為自己的母親送上最好的禮物

焦巷村農家書屋面積280平方米,內部設施建設健全,活動陣地包括戶內教育區和戶外遊戲區,內含圖書室、活動室、體育運動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書屋內部設有書櫃3個,藏書近3000多冊,配置了可供上網的電腦3臺,報刊架1 個,桌椅18套,可容納18位讀者,週一至週六上午8點半到下午5點對外免費開放,實行專人管理,各類制度上牆,通過常年運作,效果較好,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學習到經濟、法律、農業科技等方面的知識,提高了村民整體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小朋友們耐心參觀科技展

寓教於樂開闊視野

焦巷村農家書屋通過常態化地開展各類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為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新家園。

童年,是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稚嫩、懵懂、感恩、明志,在孩子們鮮花般燦爛的年齡段,農家書屋的志願者們自發組織給孩子們送上一份特殊的成長禮——帶著孩子們來到瘦西湖,零距離體驗大自然。孩子們漫步於瘦西湖畔,但見瓊花、桃花、牡丹、梨花、鬱金香……等各色花卉競相開放,窈窕多姿,孩子們沉浸於春天的萬般詩情畫意中。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擁抱大自然,走進瘦西湖

為了培養孩子們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書屋還舉辦了“童趣烘焙美味生活”主題活動。活動開始前,志願者先向大家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意義以及製作蛋糕所需材料及做法,接著孩子們用奶油描繪著夢想,小朋友們興致勃勃地大展身手,發揮自己的創意,水果、奶油妝點著蛋糕,製作現場熱鬧非凡,活動就在這濃郁的香氣與浪漫的氣氛中進行著,小朋友們都樂在其中。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手工烘焙課堂生動而又有趣

目前,書屋已經開展了“團團圓圓鬧元宵”“追憶長輩童年遊戲”“童畫世界,快樂素描”“大手牽小手,我們一起走——春遊瘦西湖”“七彩農業”之“觀影學法”“品味經典,傳承國學”“七彩農業”之“綠色清明”“五防課程”“百草園學堂活動”走進“希望村塾·焦巷”等一系列活動,服務轄區內青少年兒童6000多人次。

愛心呵護播種陽光

有了設施一流的活動場所,有了熱心的志願者,孩子們願意不願意來也是個問題。因為爺爺奶奶們擔心孩子交通安全。於是,農家書屋的志願者一方面積極上門動員,與孩子家長、本人交談,打消他們的顧慮;一方面請來專業人員,在農家書屋開設日常安全教育活動課程,結合實例開展普法教育,讓孩子學習識別壞人的技巧,教孩子如何遠離誘惑,維護自身安全。在上學放學路上不與陌生人搭訕,過馬路不闖紅燈,主動做守護文明的使者。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暑期聯誼活動豐富多彩

6歲的幼兒園小女孩周婷婷,因為父親患上重病,母親打零工為生,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難。她喜愛繪畫,但不太喜歡與人交流。志願者上門動員時,發現她的畫作透露出她這個年紀少有的靈氣,只是她一與生人講話就臉紅,顯得十分靦腆。女孩爺爺講:“我也知道孫女愛畫畫,可我們這個家生活困難成這樣,哪有錢送她去上興趣班呀。”志願者根據她的情況,主動為她提供課堂發言的機會,讓其他小朋友與她結對交流,讓她當眾講述自己的畫作構思。志願者還對她的畫作進行評點,適時發些小禮物給予鼓勵。一段時間後,小女孩自信心大增,性格變得開朗大方了許多。

農家書屋丨江蘇揚州焦巷村:“希望村塾”營造留守兒童快樂家園

“我是足球小健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