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寫於好多年前的互聯網工作後感

今天早上無意中發現自己以前發過的一篇長微博,講的是幾年前自己跟著別人創業,描述的是項目臨近上線時候的心情。當時工作環境,條件,待遇都不理想。秉著一股衝勁就跳到了所謂的“創業”的坑裡。

現在回看起來難免覺得當時非常幼稚,回想起來也覺得當年過於盲目,但也算是一種體驗。有聽過一句話印象很深刻,大概意思是:“創業不是一回事兒,而是自己選擇的一種生活狀態”。大家都想成功,但是近些年盲目創業的案例越來越多。打工也好,自己單幹也罷,走走心吧!

以下為當年寫的部分內容,項目已經下線。就拿出來噹噹反面教材唄。我是有多懶,一直不寫新文章。

人總是得寫點兒東西,反思反思,整理好思路才能有更好的計劃。讓我可以好好地吐吐水。分享個人日常工作中的體會。作為產品新人,只是在抒發感想,大牛看到請不要笑話哈o_O。

分享過一個項目---(此處是項目名稱,文字怎麼打馬賽克?)

這是我們獨立做的第一個項目。目前首輪項目鋪設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對於我這種3分熟的互聯網人來說,全套做一個項目確實很難。當時也沒想多少就跟著跑來幹這個項目了,可能我36氪看多了,對於創業特別嚮往.但是實際攤上這事兒之後我發現事實不是如此,各種累、各種糾結、各種**啊!好在我還沒放棄!

一篇寫於好多年前的互聯網工作後感

WEB:

在以前的公司只是提提需求,整理下網站預定邏輯,盯一下版本更新等等之類的工作,還得兼任產品+運營。當時的我以為產品經理的最累不外乎醬紫。但跟現在一比...就別比了。項目幾乎所有部分都得涉及。我不是技術出生,項目跟進時候真的很吃力。網站初期設計起步得很倉促.做了個原型,拉上幾個設計的幾個晚上就出了網站初稿。後來出了幾版我們也不太喜歡。最終結論各取幾個版本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就安排切圖了。整個項目的啟動沒有任何項目需求,沒有任何BRD,MRD,PRD神馬亂七八糟D都沒有,設計原圖,操作流程圖直接丟過去就就開始了。鬱悶的是這次的合作居然是離岸開發,最大的問題就是溝通。有時候我真心想自己買張機票直接飛過去當面聊。其實我也明白,沒有規範的項目需求對於開發者來說真是個噩夢,加上合作伙伴不停地改方案,加需求,但是因為各方面因素限制,也只能這樣了。

後臺方面,一開始我們的需求沒有說太明白,導致這個後臺真心有很多地方需要優化,簡單的文字輸入都有問題;修改文字樣式就會變形;敲一下回車鍵代碼裡就出現好多

等等問題。

一篇寫於好多年前的互聯網工作後感

APP

多麼痛。(>﹏<=。。鑑於年前產品經理的不成熟,需求中沒表達清楚,開發過程遇到好多不明確的需求。一路坎坷,總算第一個版本完成。

在好多人眼裡,做好一個項目就是把網站、app做好就行。但是親自接觸了之後才發現。這些只是浮現在客戶的前端展示。頁面再好看,沒有後端的支持,一切都是浮雲。

ERP&CRM:

開發人員反映我給出的原型“完”“全”“不”“能”“用”,用得上的只有我寫的流程。辛苦她老人家還得自己涉及原型跟佈局。

互聯網也是份很多領域的,產品跟技術的思路碰撞肯定會存在。也正是有這種碰撞,做項目才能如此精彩。雙方互相提供靈感,項目才能更有新意。有一個很坑爹的事情,後臺開發很久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做的系統有個很好概括的辭藻,叫“進銷存”。

網上有同行說:如此簡單的進銷存邏輯有那個壓根就不叫ERP,叫OA算了。雖然我很不情願,但是我想說我們做的是一個很像ERP,朝著ERP方向進化的OA。

補充: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就是個受理訂單的功能,沒有上升到ERP的高度。

CRM的計劃擱淺了,現在我覺得Excel都比我們做的CRM好用。因為項目啟動很緊張,這板塊暫時擱置了。反正現在能承接ERP過來的客戶數據就足夠了。把它當作ERP的一個內置的功能就行了。

產品&運營:

項目是做外賣的。給客戶送午餐,我們自己找廚房、找餐盒供應、自己做DM單、找駐站等等~~困難在於搞實業的不認同我們的想法,覺得是浮雲;或者向我們收取高額的駐場費,或者抬高佣金或者在銷售模式上的不配合等等。這個是當互聯網遇上實業時候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當O2O面臨的問題。O2O是一個非常碎片化的市場,前些年國內搞過團購之類的東西,風風火火的,現在呢?國外像opentable,hellofresh,yelp等網站,雖然做了很久,規模也做開來。但是客戶對於訂餐的思維還是沒有完全互聯網化,電話訂餐的習慣根深蒂固得深植在客戶腦中。如果沒法做好在線與線下的對接,就談不上O2O。在以前我是做線上商旅的,客戶會在出行前一個月到半個月左右安排好自己的行程,預先支付。萬一行程有變動,會有相應的退票費或者變更費對客戶進行約束。但是像外賣的客戶基本是即刻需求,基本沒有計劃性,並且目前大部分外送服務都是貨到付款。萬一在收款前客戶需求產生變動,那產生的損失只能由商家自行承擔。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收費方式,但是在徹底培養出客戶習慣之前,任何的改動都是冒險。

補充:當時我們手上還是有部分能夠打通線上支付的資源,只是鑑於業務還不夠大,基於時間成本考慮。

客戶需求、使用習慣不一樣,市場的成熟程度也不盡相同。要培養用戶習慣是很不容易的,不要以為吃飯是剛性需求你的產品就有多重要。我們項目初期面對的是上班族,用戶可以提前一個月開始計劃出行的航班;或者利用碎片時間發發微博。但是用戶肯定不會沒事兒盯著你的網站看中午吃什麼,而在實際訂餐的時候也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去瀏覽你菜單上的每一道料理。有些人寧可直接打電話叫個叫個外賣,也不會盯這你那破網頁糾結個老半天。國內的美餐網,淘點點之類的產品雖然很火。但是看看廣大用戶,你們滲透率到底是多少?相同道理,我們項目也面臨相同的問題,更何況我們是自建物流。滲透,服務覆蓋區域都成問題。目前光是做小區域服務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事兒了。關於這個問題,項目新人還有好多話想吐,鑑於文筆不夠,等我累積足夠的辭藻,日後再吐~~

談談後臺支持,說說官腔。不要以為小張羅的服務就可以隨意應付。規範化的操作流程,話術,服務標準很有必要。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代碼,任何系統都存在漏洞,如果有良好的業務支撐,就能能彌補系統的不足;系統的強大也能提升服務的效率。標準的操作流程以及應急服務措施能夠使人機行程良性循環。而如果團隊有幸能夠擴大規模,標準的流程又能直接複製,減少隊員的磨合成本。規範化還能形成品牌服務特色,培養客戶使用習慣。話說回來,系統不是強大就好,服務也不是高效就行。這些都像是項目的配件一樣,考驗隊伍的是性價比,而不是各個配件有多高階。

補充:普遍很多新手產品經理就是愛說大道理。。把以前的經歷分享出來當反面教材雖然略顯逗*,不過無所謂啦!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