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吳王餘昧去世,誰是正統繼承人?

據《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春秋時,吳王壽夢有四子,最鐘意幼子季扎,但季扎寧願當農民種地也不願意接班,還跑去周遊列國,甚至比孔子更早。於是,老大老二老三說好,王位按順序傳遞,最終還是要交給季扎。

但老三餘昧要死的時候,季扎還是不願意接手。這個故事小煮在上篇講過,人物關係見下圖(小煮手寫):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箭頭方向為王位傳承

季扎高風亮節,不願意捲入王位紛爭,但最終卻把吳國帶入了政治紛爭,這或許是他沒有想到的……

遭到季扎的拒絕時,餘昧嘴上說:小弟呀,這是咱爹的臨終願望啊,你這樣我很難做呀。身體上,餘昧卻很誠實地傳位給兒子僚。

這是一次正常的王位傳承,卻又極不正常。因為從諸樊到餘祭,再到餘昧,這樣的兄弟傳承,為的本是實現壽夢遺命——傳位給季扎。但季扎不幹了,誰才是正統?

僚認為,父傳子天經地義;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認為,當年要不是為了傳給小叔季扎,父親諸樊死後就該由他直接上位,哪裡還輪的到餘祭和餘昧,更別說你僚了。

公子光的心思,明暗兩手抓

不服歸不服,父親諸樊畢竟影響力已不在,吳王僚動動指頭就能滅了自己,王位更是縹緲。怎麼辦?先要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

公子光把目光投向了楚國。吳楚相爭多年,仇恨值高,打贏了會贏得民間的聲望。但公子光顯然低估了敵人,吳王僚二年(公元前525年),公子光出師未捷,被楚軍教訓了一頓,一敗塗地,連吳國的王舟都給搞丟了。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吳王僚

《史記》原文是“敗而亡王舟”。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王舟一般的解釋是吳國先王的船。但是也有觀點認為,舟是一種祭祀用的青銅器。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青銅舟

公子光內心是絕望的,撈資本不成,反而成了敗軍之將,又丟失了國之重器。他隱隱有些擔心:丟人倒是其次,吳王僚知不知道自己的野心?會不會趁機治自己的死罪?

不行,不要慫,就是幹!公子光帶著殘軍殺了個回馬槍,偷襲了楚軍,拼死奪回王舟,才班師回吳。

看來自己並不擅長軍事,積累軍功上位控制軍隊的路,怕是不好走。明路走不通,就行走在黑暗中,先養門客搞人才儲備吧。萬一培養出個將軍或者刺客呢?

就採個桑葉,怎麼就吳楚戰爭了?

公子光是幸運的,高端人才真的來了——從楚國逃出,一路流亡到吳國的伍子胥,投到了公子光的門下。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伍子胥究竟有何能耐?檢驗的機會很快到來。公元前518年,楚國邊城卑梁,天矇矇亮,一個養蠶少女(司馬遷還強調她是處女)挎著籃子去採桑葉。誰知,對面來了個吳國邊城的女人,也是養蠶人,也來採桑葉。

偏巧這棵桑樹生在邊界上,兩女爭奪起來,很快撂下狠話:“有種你別跑,看我叫人來弄死你!”

兩家人都是義氣千秋,呼呼的來了一堆人,見面就互毆,形同黑社會火拼。

兩個邊城的縣長聽說這事,認為堅決不能慫,絕不能讓自己的百姓被欺負了,帶邊防的兄弟們懟他們!

結果,吳國這邊沒懟過人家,邊城還被人佔了。吳王怒了,公子光終於等到了機會,帶著伍子胥就上了。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這一次,他嬴了,還打下了居巢、鍾離兩個城池。這場戰爭史稱“採桑戰爭”,它的起因成了成語“卑梁之釁”。

職場菜鳥伍子胥,變成老油條

公子光很開心,但伍子胥遠沒有滿足,對楚國的刻骨仇恨,使他開始給吳王僚做思想工作:打楚國有這樣那樣的好處,滅楚這種事,包在我身上啊……

伍子胥犯了兩個職場常見的錯誤:一、繞過直接領導公子光,越級向大領導直接彙報;二、沒有摸清領導公子光的心思。

此時,打楚國只是公子光的手段,奪王位才是最終目的。果然,公子光決定伍子胥很不懂事,心裡沒點數,他對吳王僚說:“伍子胥的父親和大哥都死於楚王之手,他是想借我們吳國的力量給自己復仇,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

撞牆的伍子胥總算有點數了,明白了領導的心思:不把吳王僚弄死,看來公子光是不會跟楚國真刀真槍幹了。

伍子胥醒悟了,既然如此,就加快這個進程吧——刺殺吳王僚。這是自己復仇的前奏。

於是,他開始尋找合適的刺客,最終找到了鋼鐵直男——專諸。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吳王闔閭

經過吳國官場的洗禮,伍子胥已經變成一個賊精的老滑頭了。他把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自己卻回農村種地去了。

為啥?因為刺殺奪位的事風險太大,一旦失敗,公子光和專諸必死,自己也必遭牽連,在農村跑路方便。

領導忽悠不能信

公元前516年,伍子胥的一生之敵楚平王死了。這是個好機會!第二年春,楚國還在為楚平王治喪,吳王僚打算趁機搞一波攻勢。

公子光要專心搞刺殺,怎麼肯這個時候出征。吳王僚派出自己的兒子蓋餘和燭庸,國內空虛了……

對吳王僚雪上加霜的是,倆兒子不給力,不僅沒撈到便宜,還被切斷了退路,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

這事對公子光來說,卻是天賜良機,簡直做夢都會笑出聲。他馬上叫來專諸:“到你出馬的時候了!”

專諸英雄所見略同:“幹!”

這時候,領導開始打雞血忽悠人了:“我的身子,就是你的身子!”(我身,子之身也)

後面的事實證明,直男專諸很傻很天真,這話你也信?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還有這種操作?

公元前515年四月,這一天,公子光開始了行動,邀請吳王僚來府邸喝酒,而暗室裡,早已佈滿了他的武士。

吳王僚並不傻,作為王,安保工作一直是沒有放鬆的。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家,再到府邸大門、各處臺階、旁邊屋門、坐席兩側,密密麻麻都是吳王僚的小弟。

公子光一看,形勢不對啊,我是要當王的人,不能同歸於盡啊:“那個,我的腳有點不舒服,你們放開喝,我休息下就來!”

忽悠,又是忽悠,公子光躲到暗室裡,就再沒出來,說好的“我身,子之身”呢?

專諸畢竟是直男,該上一點不慫,端著一盤烤魚就上菜上到了吳王僚身前……

烤魚香氣撲鼻,吳王正準備大朵快頤,突然一陣寒光,專諸猛然從烤魚裡抽出一把匕首(魚藏劍),遽然向僚刺去。

吳王僚最後一刻也許在想:我去!還有這種操作?

這種貼臉近身攻擊,躲閃不及,護衛們也救援不及,專諸身上被插滿短劍的時候,吳王僚已經血濺當場,倆人都是一命嗚呼。

一棵桑樹和一隻烤魚,如何攪動春秋吳國宮廷風雲?

公子光深明“猥瑣發育不要浪”的道理,埋伏的人盡皆衝出,穩定了局勢,公子光才出來收割殘局,正式成為吳王闔閭。

他的上位,開啟了吳國的一段霸業,令楚國和越國瑟瑟發抖。

這是後話,史小煮會在後面繼續《水煮史記》,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