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转眼又是一年七月了。

七月的院子是蓝色的,蓝雪花的蓝,朝颜的蓝,鸭跖草的蓝。今天早上,看见蓝色的天幕上,一轮淡淡的蓝月亮。

昨晚一叶和小北带着西瓜和凉皮来店里宵夜,吃啊喝啊聊啊。

小北问我一个我一直不愿正面回答的问题,我的答案让她豁然。

把昨晚的西瓜皮削皮,切块,腌渍,放冰箱凉镇。

小米洗好,摁下电饭煲的稀饭按键。拉开院门,抬头看见月亮。拍了几张照片,收拾衣服去河里。等了一会,才等到石头步子,捶啊搓啊洗啊聊天啊,生活在棒槌的起落中热火朝天。晾衣服,扫院子,给花草浇水。磕一个鸡蛋舀一勺面粉加点青菜煎一个饼子。想起昨天看的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说他眼里,吃货界的大师是汪曾祺,我这心啊,一下子把不认识的陈晓卿当做了知己。马上在当当找他的文字。接下来,我会不会迷上这个人,那得看他和汪曾琪能不能PK了。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好像和自己有了约定,每天要发个说说,文字也好图片也好,记录生活而已。

这张图片真有意思啊。南瓜藤上停了一朵楼上人家凋谢的茉莉花。本来架子是搭给丝瓜的,南瓜傻愣愣地爬来了,它毛乎乎的藤蔓勾住了飘落的茉莉花。我愿意把这想像成是小院里一朵浪漫的故事。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那天在酒店吃了酒酿甜品,一直念念不忘。

春风用酒酿做饼子,装豆沙馅,挺好吃。

我最近一直用酒酿和藕粉、葛粉、山芋粉各种搭配。今天又尝试了一款新品,味道不错,值得一试。最扫兴的是,我早上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唤醒我那沉睡中的宝贝儿子。他的每一天都是从中饭开始的。

淡定淡定不能发脾气啊,这个月底,小狗日的就开始像大人一样上班了。最孩子的时光所剩无几了。西红柿焯水剥皮切小粒下锅炒成西红柿糊加水烧开,藕粉用冷水调成糊倒入锅中,鸡蛋搅和搅和下锅,加点醋加点盐加点麻油,出锅时加酒酿,多少随意。最后,撒点葱花。馒头花卷吃腻了,蘸点鸡蛋煎一下,对平底锅的操作,我觉得自己真是得心应手到无所不能了。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到菜市场啥都想买,瓜果蔬菜,样样新鲜,一样来一点,拎回家胳膊都僵了。

买了豆渣,加了干腌菜,加了老干妈,用骨头汤慢慢炖。有点多,剩下的干脆撒点盐腌了,记得外婆做的腌豆渣很好吃,炒的时候加点红辣椒糊撒点小葱,吃稀饭的时候筷子和一和,香喷喷的。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西瓜皮晒了一天,卷卷的,早上和木耳一起凉拌,清甜。

春天剩下的一团糯米粉蒿子团,做了四个粑。

儿子喜欢吃的肚片小米粥。

去年扦插的茉莉都活了,一棵一棵慢慢开。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秋葵季。各种吃。

喇叭花上天季,各种妖娆。

蓝雪花第三季,次第团团各种开。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方丫头归来,下厨做了几个小菜。凉拌秋葵,凉拌油麦菜,木耳拌西瓜皮,炸山芋丝,咸菜猪肠,宫保鸡丁,做了五个糯米粑,装了芝麻白糖馅。

一进门她们做水果拼盘,我熬稀饭。我做饭的时候她们打牌。吃完饭我打牌,方丫头收拾厨房泡茶给我捶背……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剪了两朵南瓜花,蘸了干面粉油煎,又贴了一张鸡蛋饼裹了南瓜花。没吃出啥不一样的味道。

不过有一种很特别很特别的新鲜感。没吃过的食物,吃完了心里才踏实。

茉莉放在客厅,早上家里的香气啊,真是让人想蹦蹦跳跳才按捺住的感觉。

儿子昨晚和我说,前天见同学,同学说她的三姨给她看一个人的公众号,说这人怎么怎么好,种花做饭写文章,然后同学一看,咦,那不是展同学家嘛?!

同学努力回忆展同学妈妈的样子,说是记得看过我,瘦瘦的,儿子哼哼几声,只是笑。我估计他在女同学面前又损我了。

儿子和女同学说,我和你一样,只是在说说里见过我妈妈做的早点。

儿子,你的字典里有早餐吗?每天十一点起床的人,连早晨长啥样都不知道啊。昨天弟弟来,和儿子聊天,说他有个同学每天早上起来就铺床叠被子。两个人的表情就像发现新大陆样的。

闺蜜在我家做果盘,一会盘子不行一会摆的不行一会水果颜色不搭,折腾了好久才满意。我说我每天早上院子要拖三遍,一叶总结:这年头,你要是没有点强迫症,还敢出来混嘛!

好吧,各人的日子各人自己决定,开心就好。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我有时觉得自己就是个绣花枕头一包草,看起来能撤撤的一个人,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是白痴。譬如开车,譬如骑车,譬如算账......

先说说开车。我的驾照是2006年到手的。练车时的光景已经忘记差不多了,记得去考试的时候,我抽到的是夜考。光头教练急得直哒嘴:么话就抽到你夜考呢?那么多人怎么偏偏就抽到你?我知道教练的意思,那意思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就我最差的偏偏被抽到。我安慰教练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教练你别担心,我肯定能考过的。事实是,之前的大路考我遇见红绿灯心头一慌直接冲过去了。再事实是,之前的大路实习过太阳城红绿灯的时候,连着两个红绿灯我都过不去。那晚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在考官的指示下开了两百米,上车起步,靠边停车,然后,竟然通过了。

驾照拿到后,很多次想试试。但只要坐上驾驶座,膝盖就像闪水一样的不自觉的抖。

一晃十几年,我几乎没碰过车。

正月里,朋友联系驾校的教练,让我上车实习下。实习之前,让我上车找下感觉,点火,启动,脚一直在刹车上,慢得连蚂蚁都能踩死,在十字路口,左看看有车,右看看有车,我就不敢过去了。总是觉得车太多,总是觉得路太窄,总是觉得这公路上的车子像是在赛车,每一辆都开得飞快,都极有可能擦到我的车。开了不到两公里,我已经紧张得身上出汗,特别的想上厕所,我强烈要求下车,我觉得我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紧张。

下车后,怎么着我都不上车了。打死不上车,回家。

得,开车上班的这件事,就这么黄了。

我只能逼着自己骑放在角落的小毛驴了。

电瓶车极小,和我的身躯实在不配。但是,小好啊,好控制啊,遇见紧急情况脚一撑就能稳稳地停住。

推车出门,低档位,钥匙拧开,大灯,喇叭,如何打站蹬,如何开动......身边的老老小小都是会骑电瓶车的,甚至有人说:那东西还不好骑吗?长两只脚的都会骑。哈哈,我确信自己是两只脚的。右手一拧车把,呼的一下,车子往前一窜,妈妈呀,奶奶呀,怎么会这么快!左手刹车,右手加速,疙疙瘩瘩弯弯扭扭,车子总算前行了。

第一次骑车回玫瑰园,我花了一个多小时。回来的时候,我没骑车,屁股疼,腰疼,哪儿哪儿都疼,全身像散架了一样。

第二次骑车去上班,花了四十五分钟。不敢过马路,不敢过红路灯,顺着公路西边的人行道,边走边停,边走边停,有些地方,我干脆下来推着走。过老车站红绿灯的时候,我实在不敢过,思虑再三,我骑到和平路,后来想想,和平路到红星路的路上人更多,我又在菜市场那里往回折,我不会掉头,只能下来推,推着又遇见来来回回的车辆,我索性推着车站在马路中央,不知所措地僵住了。过老车站,过杨桥,拐到龙眠河,从一个小巷道里插到红星路.......噢耶,我终于躲过了红绿灯和过马路的坎。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四天。尤其从文昌大道拐到安合路,前看看有车,后看看有车,我怎么都过不去。有时候觉得能过去了,又看见有车过来,我干脆又退回来。我知道那些开车的遇见我这样的会觉得莫名其妙,会心里骂我,但是,我也是没办法啊,我就是怕得要命。

如此这般,一个星期后,我把低档位换到中档位,左手时刻在刹车上。路上任何一个骑电瓶车的人都能超过我。我甚至很多次跟着自行车后面慢慢骑。

如此这般,骑车已经半个月了,我终于把档位调到高档位。没人的时候体验一下所谓的“风驰电掣”,有很多很多的自豪和快意。

唉,和着过红绿灯的摩托车电瓶车大军,呼啦啦如鱼入水般骑行在公路上,真爽啊。

晚上骑行,光溜溜的马路上只有我一个人,有一种这条公路就是我一个人的感觉。蛙声阵阵了,夏天快来了,伴着风伴着夕阳的暖,骑行在乡村夜晚的无边宁静里,觉得很享受啊。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最近一觉睡到四点钟,是下午不上班的常态。不看书不看电影也不做任何与文艺相关的事,懒懒的,无所事事的,空闲而宁静的夏日午后。

门前的空地上,二姐和毛在烤火烘肉,肉油滴到炭火上,滋滋的冒出香气,整个小区都火烘肉的香。先是炭火烤,再用茶叶末醺,好香。

二姐挑了两块薄薄的肥肉给我,毛又挑出一块瘦的,很好吃,比烧烤摊上的肉更有肉的味道。

带着两个孩子给花花草草浇水,两个人各拿一个喷壶,忙得不亦乐乎。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我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红楼梦》,是那种紫红色封面的小人书。线条流畅的黑白插画,配上小段的文字,反复读,反复看。至于为什么反复,一是因为那时候能读的书少,香烟壳子上有字,都要拿来认真看看的。二是因为懵懂中的喜爱吧,就是现在所说的,人和一切该遇见的,都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至于读出了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不过是认识了书中几个重要的人物。不过是别人说四大名著我能说出其中一部的名字。

买书的地方是供销社,角尺样的水泥大柜台,靠西边的货架上摆了一溜的小人书,卖书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短发大姐,脾气有点大,我总是捏着钱小心翼翼地指着我要的那本书,说:我要那本。啪!大姐抽出书扔在柜台上:3毛6!我记得是三毛六!很清楚的记得。因为那些买书的钱,都是我通过各种方式省下来的。偷过鸡蛋,在妈妈一大扎毛票中一次偷偷拿一张,卖鸡蛋的时候扣下一分钱两分钱......那些书后来借给了一个同学,有去无回,我现在遇见那个同学还惦记,特想问一句:你借我的十二本《红楼梦》呢?隔了三十多年,我的《红楼梦》肯定已烟消云散。

后来读《红楼梦》是在孩子出生后了。在大关上街头,我有了自己的两层小楼房。楼下前店后家,有一个小天井,天井里放一把木头小椅子。儿子在天井里玩耍吃饭洗澡嬉闹,他睡觉的时候我就坐在天井里看《红楼梦》,那是一本很厚的四大名著合订本,看一会就拿不住,也是因为似懂非懂读不下去,就去干别的事情了。走马观花的读,专挑贾宝玉和林黛玉有点“小情怀”的地方读。——那时候,我希望读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年轻的岁月里,没有什么比爱情更有吸引力了。

再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每天抄一段《红楼梦》里的诗词,一天一点,似乎抄了厚厚的一个本子。后来搬家的时候,那个本子被我扔掉了。若干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依然怀恋当初的决绝,我为什么扔掉一个并不大的耗费了很多精力的本子,是因为觉得那是一种与生活无关的嗜好吗。是的,我很清楚的记得,我先把它放到挂历后面的墙洞里,后来又从墙洞里掏出来,直接扔进了垃圾桶。《红楼梦》和年轻的生活是对立的。

总体来说,那时候读红楼,只看见儿女情长。只记得人的好和坏。不知道人是社会的是立体的是多面的。人的好和坏,是对立的,也是共生的。

又读《红楼梦》,是近几年的事情了。确切说,不是读,是听,是边听边读。几年前在博客看见陈彩云在听《蒋勋说红楼》,我便在网上下载了来听,一发而不可收,每年过年的时候,从办年货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这段时间只要我在家里,都开着这个节目当背景音乐,做家务做手工收拾园子打理花草,耳边弥漫的都是蒋勋说红楼的声音,我沉浸在这种声音里,迷恋他带给我的不一样的人性化的《红楼梦》。蒋勋带给我全新的视角,让我看见高大上的《红楼梦》里,不仅仅有儿女情长,更多的是人情世故。

是的。人情世故。

断断续续的,这些年,除了读汪曾祺,就是《红楼梦》。汪曾祺的每篇文字耳熟能详,可以说,汪老的文章,哪怕掩去作者的名字,只要读一段,我就能嗅到他文字的气息。那是一种历经生活之后的恬淡和安静。静水微澜,静水流深。平淡的文字里,有丝丝的甜,有些微的苦,有轻轻的涩,也有悠远的香。人生五味杂陈,每一种味道都值得记录,每一种味道都是生活真实的味道。

所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我今天读《红楼梦》,就是这样的感受。

拿着原著,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着。手机里是喜马拉雅的音频《水青读原著.红楼梦》,听到喜欢的章节,反复重放,乐此不彼。最近我听得最多的是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词。哎呀呀,真是听到心花怒放,大呼过瘾啊。

五年前,我开了个小服装店,开店的时候,一群闺蜜来访,正是百合盛开的五月,我采了一大束百合花插在瓶里,并把那次聚会定名为百合会。喝酒吃肉,畅谈文学和人生,那次大家都写了文字记录,每个人,都很快乐。

第二年,第三年,直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我的白百合已经从当初的几支发展成一大片,盛开的时候有上百朵。甚至我打算种满满一院子白百合,每个人怀抱一束,穿白色的长裙,在百合花前站成一排,开一个盛大的百合会。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实录:我就是那个把日子过成诗的女人,其实美好这件事真的不贵


这些年,我拥有了一群好闺蜜,我们爱花,爱美,爱生活,爱读书,爱家人,爱朋友......我们不仅仅因百合而聚会,不定期的,因为槐花,因为桃花,因为垂柳,因为稻田,因为一壶好茶,因为一片芦花,因为一个约定......每一次相见,都有盛大的欢喜。每一次相见,都是盛大的聚会。

我想起《红楼梦》里的海棠结社。探春说:你若棹雪而来,我必扫花以待。今年的百合会之前,我准备了好几天,花境的搭配,花园的整理,花卉的调整,忙得眼里脸上都是灰尘,也不觉得累。

今年天气整体偏冷,百合开着开着又不开了,害得我总是喊不出:开会啦!那三个字。

五月二十四号,已经比往年迟到了四天,我决定了,就是今天了。不管百合开不开,我们必须见面。小红的枇杷已经到了,爱红的假也请好了,寒曦和小乌龟都通知了,小北的衣服备了四套,我的店铺关门半天,如烟摘了菜园里所有的黄瓜,春风做了龙虾田螺山粉圆子,简单姑娘准备了新旗袍,一叶把女儿的饭早早做好送到学校,叶芳大清早的就送来新鲜的桃子,秋娟蒸了一大锅馒头........所有人都等不及了,所有人都准备好了。

聚会的具体场景就不一一描述了。我说过了,我们在一起,是浪漫的,是快乐的,是放肆的,是轻松的。烧饭做菜,打扫卫生,虽然在我家,这些事都是大家在做。我们这几个人,有人负责貌美如花,譬如小北和简单二位。有人负责做饭养家,譬如春风如烟二位。我吧,在我家是作客的,负责吃,负责给她们拍美美的照片,负责指挥:水没啦饭没啦.......然后指派大家做事。

秋娟说,明年,在百合花开的时候,我们准备几首诗歌和散文,在小小的园子里开一场朗诵会。

我期待着。我的2020年的百合会,是《红楼梦》里的另一种场景再现。

再说一个题外事。就在前几天,我的老同学从两、三米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后脑着地,瞬间离开了人世。他刚做完这个工地,满心欢喜地收拾着工具准备回家过年。

他朋友圈的最后一条信息是早上六点多发的:女儿阴历生日,儿子阳历生日,今年正好赶在同一天。祝两个小屁孩生日快乐!!!

他的女儿大四,儿子在高中,一对聪明漂亮的好儿女啊,做父亲的发这条消息时是多么高兴和骄傲。

以后的每一年的这一天,都是他们一家人最痛苦的日子。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日子。他的忌日和孩子们的生辰。生和死的巧合让人连心疼的缝隙都没有。

我在同学群里说:他这辈子还没有为自己好好活,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他都做得尽心尽力。唯一的,是他自己想要的日子还没有实现。但是,他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踏实有意义的。

去年和他聊天,他说等儿子上了大学,他就回老家,在驾校当个教练,玩玩摩托车,把家里的鱼塘挖大一点,把园子里的花花草草好好打理下,喝点小酒吹吹牛皮,和老婆好好养老过日子了。

他做过木匠,会卯榫会雕刻的那种好手艺,我说等你回家给我打一张桌子。农村有句老话,榆梁枣桌杏门开,榆梁和杏门就算了,我就想要一张枣树的桌子,有木纹,卯榫结构,沉重重的,越抹越亮越旧越好看的那种。他说你打点小酒给我喝喝就行。

我们过年的时候常常聚在一起喝酒,酒是好酒,都同学常年供应。人还是我们少年时走得比较近的几个,也不劝酒,量力而行地喝,末了总是说,等老了,我们几个老头老太太就从东家吃到西家,轮流转着吃喝玩乐。

这个眼看马上就要实现的梦想胡同学永远缺席了。

有一种深深的空虚和无力,连挣脱出这种空虚和无力的想法都不愿滋生。再想想,我的老同学,这个四十几岁仍然活得像个少年一样的活蹦乱跳的充满梦想的爱赛车的大男孩,忽然之间连空虚和无力的感觉都没有了。他最后的思想,永远停留在回家过年的快乐中。这是悲伤中的幸事吧。

这段时间,身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有新生命的诞生,有突如其来的灾难,有老而无力的挣扎,有职场生存的压力,有恋爱中的迷茫,有平淡中的乏味.......常常想起弘一法师临终前的遗言:悲欣交集。是啊,生和死,哭和笑,生命总是在各种各样的情感中悲壮前行。《红楼梦》里曹雪芹描写极致的欢乐时,总是藏着深深的悲哀。《西游记》中看似欢快的调侃总透着人世的苍凉。这就是生命吧,没有一种情感是单一的,没有一种欢乐是永恒的,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条完美的直线。

母亲常说,人其实就是一口气。能呼吸时觉得自己的能耐要多大有多大。一口气上不来时,狗屁都不是。

生命就是一口气的功夫啊。

我最近总是在不知所以的忙碌,种花做饭收拾家务进货卖货,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心底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虚无。总是寻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总是问自己,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这样的感觉从前也有,但是都能被自己的心灵鸡汤在短时间内融化,而这一次,这种情绪像浓雾一样总是无法遣散。细细思量,可能和最近长时间咳嗽有关,也可能最近外界的干扰太大,更大的可能久不写字心中情绪无法排遣的缘故。文字是我和自己说话的唯一方式,像这样的时刻,坐在桌前,漫无边际地和自己说说话,心里就渐渐亮堂起来。生老病死,我们无法把握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虽然明天还是有许多琐碎的人和事要面对,虽然未来还有更多的艰难,但是,活着的每一刻,就好好活着。享受也罢,受苦也罢,能细细体会生命的喜怒哀乐,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