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創新攻克世界級難題中石大團隊給複雜油氣藏做“彩超”

近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獲悉,該校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印興耀團隊的“多類型複雜油氣藏疊前地震直接反演技術及基礎軟件工業化”項目,攻克了制約多類型複雜油氣藏疊前地震描述和油氣識別的技術瓶頸,在岩石物理機制、反演精度、油氣識別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破,相當於給複雜油氣藏照出信息更加豐富的“彩超”。

“如果把地球物理勘探比作給地球做超聲波掃描,那麼描述埋在地下油氣藏的疊前地震反演及軟件,就相當於給油氣藏做B超。” 印興耀向記者解釋道。近年來,隨著油氣勘探開發向深層、深水、非常規等領域推進,油氣藏也面臨著類型更加多樣化、複雜化的困局,多類型複雜油氣藏描述和油氣識別繼而成為研究前沿。 “現存以均勻介質理論為基礎的疊前地震反演及商業軟件,無法滿足多類型複雜儲層描述和油氣識別的需求。”印興耀說。


為解決這一難題,自2000年以來,由印興耀負責,吳國忱、宗兆雲、張廣智、張繁昌、曹丹平等教授共同參與的項目組,依託“973”“863”重大專項等百餘項課題持續攻關,攻克了普通疊前地震反演預測中的難題,並取得原創性突破。

“團隊20年一直堅持做一件事,遇到困難也從未偏離研究軌跡;團隊為每個成員定製了恰當的發展目標,分工明確,營造了一種追求卓越的氛圍。”項目組成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曹丹平介紹說,20年來,印興耀帶領項目組經過無數次試驗,提出了三大科技創新理論。

據介紹,該項目組創建了多類型複雜油氣藏巖芯、測井、地震多尺度迭代岩石物理建模技術,揭示覆雜油氣藏微觀組構與宏觀地震響應的物理機制;創建多類型複雜儲層微觀主控因素定量分析技術,建立了16種岩石物理模型,涵蓋了主要複雜油氣藏類型,奠定了油氣儲層描述的理論基礎。

項目組還建立18組儲層性質直接表徵的新的地震反射特徵方程,創建多類型複雜儲層疊前直接反演描述技術,已超越現有均勻介質間接計算的理論範疇;創新基於新方程的非均質正反演理論,創建多級擾動疊前地震直接反演技術並研製了特有的工業化軟件,反演精度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平均提高12%。

同時,項目組創立固液解耦地震油氣識別理論,首創岩石骨架、孔隙及油氣水解耦的疊前地震識別技術,並在廣泛研究和試驗的基礎上,形成固液解耦疊前地震識別技術,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空白。


來源 |青島早報記者 劉海龍 通訊員 邵璐 王大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