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戰國時期四節龍鳳形玉珮

出土於湖北曾侯乙墓,玉質溫潤,全器有四件佩飾和三個環組成,透雕成7龍4鳳4小龍組成,主珮為龍鳳合體,設計構思非常巧妙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圖4 戰國早期

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節玉組珮

以上兩件玉器是戰國早期玉器的重要代表作品,加工工藝精良成熟,玉質為白潤細膩和田玉。曾侯乙墓位於湖北隨州,我們大多數人應該知道在曾侯乙墓出土了著名的青銅編鐘,其實還有非常多的精美玉器,其中最令人歎服的一件玉器是十六節玉佩。這件玉器工藝超絕,儘管再具體裝飾紋飾上還有春秋遺風,但是整體風格已經是很成熟的戰國玉器,加工工藝也十分高超,這裡面用到的制玉工藝有:鏤空,圓雕,浮雕,陰刻,套環,拉絲,打磨,拋光等幾乎所有的玉加工工藝。加工工具也有明顯不同春秋,包括鑽孔等工藝已經明顯區別於春秋時期玉器,鑽孔不再常見類似喇叭口呈現,說明用於石英砂的媒介體的強度及硬度有很大的提高。工藝的提高也為更豐富的藝術創作提供了條件。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圖5這件出土于山西現藏山西博物館的戰國玉器也是非常精彩的,造型呈S形十分靈動,龍回首張望,非常有韻律,動感很足;身體裝飾蟠虺紋,共有4組蟠虺紋,很是華麗精彩,起突飽滿充實。龍是古代帝王的象徵,所以龍紋形象的玉器也反應古代帝王們的精神氣質。相較與戰國早期,戰國中期龍形玉器造型的靈動性開始凸顯,龍形多呈現S形,有一種不穩定的感覺,卻又不是過分張揚霸氣,好像正在開始蠢蠢欲動的狀態,好像一個少年時期的龍懵懂無知的闖入天際,準備開拓自己的一番天地一樣。而到了戰國晚期,龍形玉器造型有了很大的變化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戰國時期

S形玉龍珮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這件玉器亦是這個時期的玉器作品,對比看,韻律感尤其好,身體一側裝飾三組蟠虺紋,華麗貴重。整體呈“S”形極具美學品味,與山西這件相比較雖造型略有差異,但工藝特徵造型韻味均出自一脈,應為同期的玉器作品。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玉龍的另一面,龍身上面有清晰的三隻蟠虺紋裝飾(黃線標註三隻蟠虺圖案)

到了戰國晚期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圖6

在1977年出土的安徽長豐楊公墓的幾件龍紋玉器,可以說是戰國晚期玉器精彩代表。戰國晚期正是群雄爭霸問鼎天下激戰正酣之時,武力強大是一個諸侯國賴以生存的一統天下必要條件,君王強悍有雄霸天下的氣度,才有可能傲視群雄,成就大業,這一時期的玉器也恰恰表現出這樣的精神氣質。例如:圖6就這件龍首玉觹形佩非常生動,整體為弧形,龍首眼睛獰厲有神,很是威嚴,牙齒銳利,彎曲有力,前爪揮舞爪尖勾住龍的鬣,龍的下半身是斜索絞絲紋,整體造型非常流暢有張力,氣貫如虹。如果把絞絲紋在這兒理解為龍盤旋上升舞動的狀態,亦是非常有動感的。另外從藝術的角度看,這件作品具有極高的美學特徵:龍的下半身抻展到最大幅度,似乎剛完成一次騰躍而前半身蜷縮緊收,甚至嘴眼都帶著是緊張的情緒,似乎正在聚集著力量,準備下次的騰飛。這種一鬆一緊,一張一弛相互映襯,把龍的騰飛千里的狀態和氣勢很好的表現出來。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所藏這件玉器亦是戰國晚期的玉器作品,造型生動,工藝精良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局部照可以看出受侵蝕嚴重,鈣化厲害

戰漢玉器的藝術特點及鑑賞(三)

圖7

圖7這件龍鳳紋玉珮亦是安徽長豐楊公墓出土,玉珮兩端龍的腹部各有一穿孔,正中上端亦有一供穿系的孔眼,說明這件玉器應該是組珮件之一,此珮呈水平鏡像對稱的圖案,龍首向外,眼圓睜嘴大張,頸部彎曲裝飾勾連雲紋,胸腹部前挺並用陰刻弧線裝飾,腿向後蹬踏,非常的有力,腿部用陰刻線及弧面圓雕強調出腿部的力量感,並刻意強調關節的凸起,突顯腿部的力度,爪尖飽滿,鬣飛揚翻卷,灑脫流暢很有飄逸之勢;龍軀體裝飾勾連雲紋,工藝精細,呈現繁複華麗的一種美感;龍軀體下方雕琢出相背的兩隻鳳鳥造型,亦是生動有氣勢嘴喙彎曲有力很有兇悍之勢,腿部同樣若肌肉顯現,爪亦有力尾羽曲折環繞,用一些小陰線裝飾,表現出一種豐富華貴之感,此外鬣及羽翼的部分均用斜面旋轉過渡,有反捲感,亦有立體感。這件玉器設計奇巧:以對稱佈局體現端莊威嚴感。龍鳳均以S型姿態呈現出一種力量與靈動完美結合的經典;威嚴中帶著飄逸,霸氣中蘊含著靈動的美。勾連雲紋與細陰線裝飾出繁縟華貴的皇家氣度;局部的斜坡面在光線的映照下使造型更加具有立體感,是巧奪天工的一件作品,造型藝術之高超可稱為戰國晚期之傑出代表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