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整個上海灘,一年看臨港,十年看浦東,百年看外灘,千年,看的就是七寶。

七寶是上海灘的“根”。

餘生也晚,但我對七寶,卻很有印象。幼時住棚戶區,隔壁一個70多歲的獨居老人,每晚要喝點小酒。他把板凳搬到公共廚房,用一個極小的酒盅喝酒。一把花生米、一塊豆腐乾、半塊臭冬瓜,皆可下酒。有時候喝到興起,還會拿筷子蘸一點酒,給我嚐嚐。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有一年大年三十,各家熱熱鬧鬧吃年夜飯。老人卻依舊在公共廚房裡喝小酒。見我跑來跑去,他除了蘸點酒給我喝,還破天荒夾了一塊羊肉給我,“過年了,大家開心!”

後來我才知道,那酒,是七寶大麴。那肉,是七寶羊肉。七寶大麴的凜冽,不是“熊貓乙曲”可以比的。七寶羊肉的肥美,更不是熟食鋪的豬頭肉,可以相比。但我覺得,這是我喝過的,最孤獨的酒。吃過的,最孤獨的羊肉。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再次和七寶有緣,那就是我讀高中時了。

我有一個愛好,捉蟋蟀。每年9月1日開學前,大約總有半個月的時間,我與三五“蟋友”,零點出動。草叢中、磚石下,循聲而動。

蟋蟀,只能在這個時間段捉。8月初,蟋蟀早熟,戰鬥力極差。9月底,蟋蟀常在自然界的競爭中,遍體鱗傷。

我們帶好手電筒,在一片漆黑中四處尋找。帶好小刀,挖掘泥塊。帶好水壺,準備向蟋蟀洞灌水。當然,必不可少的是蟋蟀草(也可以是狗尾巴草),可以當場“驗貨”。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當時,上海最好的蟋蟀,就是七寶的“鐵砂青”。最好的“蟲家”,也都來自七寶。寒露時分,七寶“鐵砂青”腹白腿紅,牙硬如鐵,落口急如雨下,端的是鬥蟲場上的鎮場之寶。

我運氣好,抓到過一條“鐵砂青”,賣了七寶一個蟲家200元。其實我很懷疑,他轉手能賣2000元。這200元,我在福州路上逛了一下午,買了一蛇皮袋的書。其中就有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至今,我還記得《人生》的最後兩句話——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著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

“我的親人哪……”

1

七寶是個鎮。這個鎮名是什麼意思?有兩種說法。

地方誌上說,晉代著名的文學家陸機、陸雲,因捲入晉室“八王之亂”,被成都王司馬穎所殺,其後裔在松江建立“陸寶院”以紀念。後來,吳越王贈了一本金字藏經,說:“此乃一寶也”。於是,陸寶加一寶,就成了“七寶”。

民間有另一種說法。說的是這個鎮,有著七件寶貝。分別是飛來佛、氽來鍾、金字蓮花經、神樹、金雞、玉斧、玉筷。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相比之下,我還是願意相信民間說法。任何一個地方,有了傳說,似乎就有了一點影影綽綽。

飛來佛,是七寶教寺的如來鐵佛。不是飛來的,是鎮上眾人籌鑄的。

氽來鍾,這個字念“tun”,第三聲,傳說是河裡浮來的一口鐘,其實是七寶寺住持籌建的。

金字蓮花經,是吳越王的王妃用金粉寫成的。

神樹是千年古樹,在七寶教寺內。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上面四樣東西,是有據可查的,是實物。另外還有三樣。

玉斧,指的是建造蒲匯塘橋時,進度頗慢。一白髮老者將一家肉店案板上的斧頭扔於橋下,橋基方穩。時間長了,肉斧被傳為玉斧。

玉筷,傳說是鎮北蔣家橋橋柱內,藏著皇帝賜功臣的一雙玉筷,能驅毒辟邪。後來玉筷被人盜走,橋柱上留下了筷印。

至於金雞,則說的是鎮北高泥墩下藏有七缸金八缸銀,由金雞守護,而所埋金銀鬚由九子九媳之家方可挖掘云云。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我每次聽到關於七寶的民間傳說,總是饒有興趣,聽了很多次,也不覺得膩。民間傳說對一個地區的文化養成,有著重要的意義。你瞧,關於“七件寶貝”的傳說,虛實結合。是口耳相傳也好,是丹青記載也罷,七寶的傳說,既有廟堂之高,也有江湖之遠。既結合了神佛皇帝,也結合了升斗漁米。

七寶有兩種聲音。一種,是金戈鐵馬。另一種,是深夜風鈴。前者聲音粗獷,充斥天地。但細細聽來,風鈴聲聲,也毫不遜色。如此,歷史就變得耐人尋味,七寶就變得與眾不同。

2

七寶古鎮,有一塊標誌性的牌匾。牌匾正面,是“七寶老街”。背面,是“北宋遺存”。

七寶老街,是這個鎮的標誌,是這個鎮的中心。9號線七寶站出來走5分鐘,就到了七寶老街的路口。七寶南北大街,以普惠塘橋為分界點。南大街是小吃街,100元可以撐死。北大街是工藝品街。我喜歡在南大街狂吃一通,然後篤悠悠地到北大街走走,散散步,飽飽眼福。在午後的陽光下,一個打著飽嗝的中年男子,漫無目的地走在古鎮老街上,眼神因飽食而有些呆滯,步履倒也顯得輕快……如果不是人太多了,這裡可能可以找到退思園的意境。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讓我來回憶一下,七寶老街的那些美食吧。

七寶 羊肉,88元一斤,最高時賣過100元一斤。從小我就知道,搶著吃的東西,總是比較美味。所以,七寶羊肉從來沒有味道差過。有過一個自媒體,介紹七寶美食,林林總總十幾樣,唯獨沒有羊肉。我想,這個小編大概是新上海人,TA不瞭解七寶老街的心境。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七寶湯圓,4.5元一個。有肉餡的,也有芝麻餡、棗泥餡、花生餡的。坦率地說,這個價格不算貴。逛七寶老街逛到湯圓店,唾液腺刺激得差不多了,也就很願意坐下來,花不到10元錢,嘗一嘗味道。我不愛吃棗泥,但棗泥餡的湯圓,也願意嘗一嘗。似乎棗泥和糯米一結合,味道就得到了昇華。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七寶蔥油餅,和別的地方差不多,6元一個。

七寶方糕、蹄髈,是特色。方糕彩頭不錯,有“高中”之意。蹄髈這段時間漲價了,味道還是老樣子。我很怕買到放了很多天的蹄髈,所以也就常常卻步。不過,七寶蹄髈味道是很好的,比其他古鎮的蹄髈,味道要更直接一點。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七寶臭豆腐,一點也不臭。吃完火宮殿的臭豆腐,你會覺得,七寶的臭豆腐差那麼點意思。

最近幾年,七寶多了一些美食,比如鴨胗。大大的一串,有嚼勁,很入味。這樣的鴨胗,我在別處沒有見到。

七寶老街上,有一個紹興酒的專賣店。我和H君一起參觀過。店裡倒出20多種黃酒,H君每杯都細品了一小口。品完後,他居然能明確指出,哪一種黃酒最貴。走出紹興酒店,我覺得H君的形象,都高大了不少。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由H君,我也想到一樁趣事。曾有一次,我負責為一個活動購買紅酒。酒莊倒出各種紅酒,十幾小杯。我一一品嚐後,覺得一種口感最好。一問,原來這種紅酒是最便宜的。酒莊老闆笑了:“好的紅酒是酸澀的,中國人的口感卻喜歡甜一點。”

七寶茶館,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在這裡,一杯清茶,有時能起到酒的作用。模糊了歲月,黯淡了記憶,只有幾聲評彈,一點老得不能再老的故事。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我喜歡坐進茶館,和周圍淳樸的老漢一樣,坐在已沒有稜角的桌子旁,點上一壺2元的茶。也有人不喝茶,喝塑料瓶裝的黃酒。老漢們從下午坐到晚上,那模樣,常讓我想起汪曾祺寫的《安樂居》。臺上,琵琶聲悠悠,一出《草船借箭》,可以從大年初一,講到中秋。

有的時候,臺上講些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種氛圍中,似乎瀰漫著一些七寶以前的東西。任憑這個世界,如何變化,總有人行走如常。茶館裡的一切,似乎與老街上的滾滾紅塵,毫不牴觸。

3

1579年,青浦知縣換人,走馬上任的,名叫屠隆。

屠隆是個清官。在他的任內,七寶特地造了一座避風臺,為來往船民提供避風場所。屠隆題詩曰:天寒雪色暈微紅,自是神仙下漢宮。不是高臺臨太液,因風吹去碧空中!

歷史的吊軌,也在於此。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屠隆官聲不錯,在文學史上,卻是個怪才,專愛寫男子棄官求道,最終與美妻愛妾修成正果的傳奇愛情故事。不少人猜測,屠隆就是《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說這本“第一奇書”,作者就是屠隆,有好幾條依據——

1、小說第56回的《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出自《開卷一笑》,作者即屠隆;

2、小說有不少浙江方言,與屠隆籍貫相合;

3、祖籍武進,古稱蘭陵;

4、潛心佛道,與小說主旨一致;

5、屠隆的情慾觀,正是小說的思想傾向;

6、他具備創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礎與文學素養;

7、他與劉承禧、王世貞關係密切,此兩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當為屠隆所贈。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屠隆活到萬曆三十三年,年64歲,最終死於花柳病,還被後世文人譏諷為中國第一個死於性病的文人。

萬曆年間的《金瓶梅》版本,由欣欣子作序,蘭陵笑笑生著。作序者欣欣子是在明賢裡寫下這篇序言的,而明賢裡就是寧波城中的鑑橋頭乾溪裡。欣欣子就是屠隆的族孫屠本畯。

屠家最先是從常州遷徙至現在的寧波,常州當時又被稱為蘭陵,屠隆號笑笑先生,所以蘭陵笑笑生可能就是屠隆。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這已經是千古之謎了。但我常常想,假如屠隆就是蘭陵笑笑生,那麼,在避風臺和《金瓶梅》之間,七寶就蘊藏著某種矛盾。

不同的文化人格,被接受的程度不一樣。中國人最容易接受慷慨的文化人格,比如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比如岳飛的“八千里路雲和月”。次之,像慵懶型的文化人格,比如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比如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不管屠隆寫沒寫《金瓶梅》,從他的官場經歷和個人生活來看,他至少是一種矛盾型的文化人格。

七寶,能保留這樣一種矛盾型的文化人格,就在某種程度上,透露出了自信。

4

上海人應該都知道七寶中學吧。

前不久我所工作的單位,搞了一個活動,請全國的晚報總編輯看上海。車輛路過七寶中學時,一位領導充滿感情地介紹:這是上海最好的中學。

七寶中學是不是上海第一,見仁見智。但七寶中學畢業的學生,普遍都很優秀。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我去過一次七寶中學,由校友L君招待。在三樓小炒,點了一份千頁豆腐、一份裡脊肉、一份酸菜魚、一份乾鍋肥腸。黑板菜單上,簡簡單單這4個菜,吃得我風捲殘雲。我吃飽了,看到二樓食堂,居然羅宋湯是免費的!

在七寶中學讀書,不怕瘦。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L君說,學校不能吃遊食,督察隊經常就在七寶中學的自清池守著。所以很多同學就跑到魯迅像後面去吃,就著魯迅像背後的那一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近幾年,七寶出了個萬科廣場。萬科曾在很多年前表示,放棄一切商業項目,只關注宅地。七寶萬科,是萬科重拾商業地產的一個重大舉動。據說,那個商場LOGO,代表是互聯網的“互”字,由三塊三角形拼成風車模樣,有“運轉乾坤”之意。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七寶還有什麼呢。

是閔行文化公園的情侶島?

是閔行體育公園的釣魚塘和羽毛球館?

是寶龍美術館裡面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畫作?

是言午畫廊的漫畫展和油畫展?

……

七寶,就是七寶。

5

粉絲J君,當我的嚮導。在七寶鎮上,走來,走去。

她說,就在老街上的一家麻辣燙,同學遞給她一份信。這封信,來自J君的初戀男友,開頭第一句話:曾經滄海難為水……

那都是大學時的事情啦。

在上海的版圖上,七寶偏居一隅,卻一度統領全局。從整體上,七寶呈現出一種孤獨感。這種孤獨,既來自長遠的歷史,也來自脫節的現實。這1000多年來,周圍煞是熱鬧。七寶人卻還是靜靜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爾,遠方有了喧囂,就抬起頭看看。也許看不到什麼,就繼續低頭勞作。

老上海心目中的頂級寵物,最好的蟋蟀在這裡,至今無可替代

平凡真好,這句話,應該是不平凡的人說出來的。

一個人真好,這句話,應該是孤獨的你說出來的。

圖片來源:晏秋秋攝 新民晚報 smg攝界 七寶周到 今日閔行 最美上海 觸摸上海 走大街串小巷 朕說 潁上在線 都市的一匹 狼蟋都微訊 雷門易

關於商務合作

大家好,我是晏秋秋。

自從這個號出了幾篇熱文後,後臺尋求商務合作的,越來越多。

提出意向的,大都說這個號“鐵粉”多,做廣告或軟文的話,效果會不錯。當然,一些商務合作,也顯示出了誠意。

怎麼說呢?我還是覺得,開這個號,本來就是自己空閒時,寫一點個性化的東西。粉絲抬愛,我是很開心的。但要把這些抬愛,變成收入,感覺就有點不對了。一來,個人也沒有到很缺錢的地方。二來,感覺自己總有點知識分子的清高(顯然是想多了),為五斗米折腰,自己會焦慮,會失去寫作的快樂。

所以呢,也就有一個小決定。“晏秋秋”這個號,就不接商務合作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不會為朋友寫點文字。興之所至,為朋友能兩肋插刀,何況文字!前提是,不收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