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

很久以前,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的精神支柱。

当时我人在美国。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远赴大洋彼岸,从二十岁开始漫无目的地独自生活。

那时,我切实体会到了“人若不做挑战,便无法生存下去”的道理。

在美国文化中,不发言、不行动就代表不参与。那时的我太年轻,什么都不懂,英语也说不好,不明白如何与人交流。而我身上本身就有日本人那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总是做出“等待的姿态”。

我觉得在无人邀约的情况下,我是无法融入聚会的,于是我一直在等邀请我的那个人出现。

我想,有机会的话,会有人在某天向我走来,主动牵起我的手。

遗憾的是,在美国并没有人这样关心我、主动询问我“你怎么了”。如果有迷路的孩童哭着走过,会有人向他热情地伸出援手。可我不是小孩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大人身上,他们甚至不曾留意我的状态。不知从何时起,我成了“背景”的一部分。

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这是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意识到的。

有时我会思考:

“我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无法参与到任何事情当中呢?”
“我没有获得机会,没有取得突破。为什么我看不到前方的景色呢?”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为什么没有开口发言的场合和机会呢?”

想啊想,想啊想,最后,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在我居住的美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棒球比赛”似的比试,而且这不仅限于职场,任何需要沟通的场合都是如此。任何人都能参加这些比试,参加与否是个人的自由。如果想参加,只需开口说“我想参加”,就可以了。

而我却一直畏畏缩缩,没有参加比试。

我所说的“参加比试”,是指融入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只要能参与进去,机会就会要多少有多少,你就能进入无限广阔的新世界。当你参加比试的时候,你才能阐述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建议。

相反,如果置身事外,与他人连接薄弱,体会、收获就会非常少,甚至只能当一名观众,没有任何成就感。

那时,年轻的我还不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或许是受到了本能的驱使,我领悟到:

“什么都该尝试一下。棒球也好,足球也好,什么都可以。我还是应该参与到比赛当中。”

我终于从“等待的姿态”破壳而出,主动与他人接触,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试”。

渐渐地,我明白了一件事: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许多机会,而这属于人与人交流的一部分。

有人开口为我打气:“加油啊。”
有人劝我:“去试试看。”

而这些都是我不曾预料到的。

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我之所以得到了这些,不是因为我多么优秀,也不是因为我运气好。

我没有因“非你莫属”的理由被选择,也没有因“你不行”被拒绝。首先,要做到主动发言,敞开心扉,积极交流,参加比试。只要融入其中,就会有人与你搭话、对你进行邀约、给你机会。

能不能把握机会,就要看他人主动与你交谈的时候,你能否做到“即答”。

换而言之,如果对方开口说:“有这么一件事,你要不要做一下试试?”你要迅速明确地回答要或不要。

如果有人询问:“有没有人来做这件事?”你要举起手果断回答:“我来做!”

能否瞬间做出判断、当即回应,决定了你能否抓住机会。

在人生旅途中,当有“比试”出现的时候,“机会”之球就会被抛向我们。即答就是立刻接住球,并“啪”的一声将球果断打出去。

能否即刻应对眼前的事情,决定着事情的成败。自从我懂得了这一准则,我的人生就发生了改变。我在美国学到并坚持实践的事,就是发挥并锻炼即答力。

如果有人问我:“你在美国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立刻作答:“就是即答。”如果有人问我:“在美国生存,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也会立刻回答:“即答。”“即答”也可以表述为迅速反应。反应快的人将获得工作、人脉、好运、机会——这是获得成功的准则。我在美国学到了这一点。

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关于时间

我从十几岁开始工作,步入社会三十多年。

长久以来,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其他交流场合,即答力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期间,为了适应社会,我不得不练习自己的即答力,进而掌握、磨炼它。即使在我回到日本之后,即答力依然对我助力颇多。

从前,日本人不怎么重视即答力,但现在,日本也步入了必备即答力的时代。众所周知,在欧美,如果不立刻回答“好”或“不好”,谈话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在全球化的时代,这已成为全世界通用的规则,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也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这种素养。

此外,不论是在工作还是人脉方面,我们都可以利用即答加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各种各样的机会,最终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即答不是单纯的快速回答。我们不能像教室里的小孩子一样,就算没听懂老师的话,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为了随时做到即答,我们必须通过经验和思索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还有许多必须做到的事。

经过多次失败、尝试和努力,慢慢掌握即答力。

而掌握能力不是终点,如果做不到日复一日的磨炼,我们身上的能力也会变钝。

主动点,人们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沉默的人身上

结束语:在人生旅途中,当有“比试”出现的时候,“机会”之球就会被抛向我们。即答就是立刻接住球,并“啪”的一声将球果断打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