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物質生產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生產方式的更替和演變。生產方式的運動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一、生產力

生產力指的是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生產力的構成有兩大要素,這兩大要素指的是實體性要素和非實體性要素,這兩大要素分別包含不同的內容,用圖可以更為直觀的表示出來。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在實體性要素中,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合稱為生產資料,生產工具是勞動資料中的主要部分,是生產力作為改造自然的現實物質力量的集中表現。生產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標誌。

二、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既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產關係亦稱為經濟關係。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是不同的概念,社會交往關係包括經濟關係、政治關係、精神交往等。生產關係的核心是所有制關係。

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統一構成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他們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發展。

生產力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改造自然是使用工具的,那麼涉及到工具就要涉及到工具的歸屬問題,工具的歸屬方式就是所有制,因此生產關係是生產力的前提。人與人之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交往關係,因此生產力是生產關係得以發生的基礎。所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一個整體。但生產關係只能在生產力諸要素所蘊含的可能性中去選擇,所以生產力對生產關係有決定性的作用。同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如果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就會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阻礙,如果不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漸激化,矛盾激化的結果就是發生經濟改革或者是革命來對舊的生產關係進行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