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讀宋志平《企業抗擊疫情繫列談》有感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近期,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宋志平會長就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期間企業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紓困解難、逆勢發展、轉型升級、戰略謀劃等系列熱點問題在中企研媒體平臺發表了《企業抗擊疫情繫列談》文章,多家主流媒體對文章也進行了轉載。系列談文章聚焦疫情變化情況將持續推出,僅就目前已發表的五篇文章談點感受,筆者認為文章內容立足實際、觀點精闢,對企業當前及下一步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讀後印象深刻、受益匪淺、引人深思。

疫情自去年底今年初出現後,在國內一度迅速蔓延,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重大威脅。疫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研判、果斷決策、有效部署,凝聚起了全社會最廣泛、最強烈的抗疫共識,形成了全體動員、全面部署、全員參與的抗疫局面,取得了“我國本土疫情已基本阻斷” 階段性重大戰果,這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更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制度優勢。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在此戰役中,我國廣大企業全力投入戰鬥,勇挑重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特別是部分企業通過主動轉產、增產、科研攻關等方式有效地解決了湖北省等疫情嚴重地區醫療物資短缺等問題,為此次抗疫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贏得了時間窗口,值得全國人民為之點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廣大企業克服人員返崗、物流運輸、上下游供應不暢等一系列問題,努力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復工復產,截止到4月15日,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中小企業復工率超過84%,為穩定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條件,也為全球生產“停擺”後恢復做好提前量。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快速蔓延擴散,特別是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國家目前還處在疫情高峰,截止到4月16日,海外確診人數超過200萬,死亡人數超過14萬人,美國連續多日確診人數超過三萬人/日,疫情發展態勢嚴峻且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已然給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影響。諸多研究機構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陷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形勢極其嚴峻。中國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已充分融入到全球產業大協作之中,與全球主要經濟體形成緊密的配套合作關係,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巨大影響力。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休慼相關、共生共息,中國經濟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對世界經濟相對穩定做出應有貢獻,讓全球命運共同體健康、穩定、有活力。中國企業在此背景下,應樹立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如何在本次疫情中承擔社會責任、國際責任、挖掘潛力、轉型升級、轉危為機成為擺在眾多企業面前切實的問題。對此,筆者談如下幾點認識和建議。

一、牢築“四個意識”,打好思想認識之戰

廣大企業應充分意識到本次疫情的長期性、艱鉅性,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目前國內本土疫情傳播已得到較好地控制,海外卻處於高發期,何時結束、終點數據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我國仍面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嚴峻挑戰,近期局部地區也出現了零星擴散問題,防疫工作將進入常態化。黨中央多次召開會議強調絕不放鬆警惕,切實統籌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同時面臨疫情威脅和發展壓力疊加交織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調研時強調“必須牢牢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疫情要強調再強調、堅持再堅持,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範”,廣大企業要始終將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首位,在確保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加快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和達產達標工作,充分做好打持續戰、長久戰、艱苦戰的準備。

廣大企業應充分意識到本次疫情的反覆性、多變性,樹立堅定的底線意識。本次疫情突發而至,部分國家在前期窗口期甚至直到目前對疫情存在嚴重低估和誤判,已經造成世人難以接受的沉痛代價。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變化是時代永恆的主題,只有變化才是最大的不變,產業興衰、企業興亡、個人發展無不昭示著變化的力量和應變力的重要性。此次疫情又再一次提醒著我們要主動迎接變化,對一切可能都要加以重視、積極應對,面對“疫情現在時”和“後疫情時”廣大企業一定要樹立底線意識,加強預判、儲備“餘糧”,讓“功力”更加紮實,讓“應急工具箱”更加豐富有效。

廣大企業應充分意識到本次疫情影響之廣、傷害之大的嚴重性,樹立系統的全局意識。疫情已極大程度影響到日常生活、生產流通、金融貿易、全球經濟秩序,廣大企業應切實統籌政策落實、上下游協作、資金安全、市場穩定、員工管理、轉型升級等各方面工作,做好“一盤棋、一攬子”籌劃,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全力以赴謀求生存和發展。

廣大企業應意識到“硬核科技”對本次疫情防控阻斷和保障社會正常生產生活起到的關鍵作用,樹立創新發展意識。無人機目標追蹤凝視新技術、無人機+無人車全面消毒、電信大數據人員動態流動監測、高精度紅外成像無接觸測溫,5G技術在“雲監工”、遠程會診、遠程醫療、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應用,這些硬核科技在此次疫情中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極大地助力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群眾工作生活需求。這些眾多“硬核科技”背後的企業不僅實現了自身業務增長,也為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做出了貢獻,贏得了社會的認可,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擁有眾多“硬核創新企業”的浙江省2月財政收入同比僅降低1.3%,經濟表現明顯好於國內其他主要城市。企業下好科技創新這盤棋是對抓住疫情非常時期發展機遇的重要保證,堅信創新者強、創新者進。

二、踐行“四個行動”,打好防控攻堅之戰

在疫情防控仍然面臨極大壓力的情況下,廣大企業應積極開展員工安全健康保障行動。按照分區分類分級管理的思想,積極做好疫情風險防範和處理機制,完善健康報告制度、環境安全管理、抗疫教育培訓、遠程和現場辦公結合等配套措施,特別是要抓好無症狀感染者的排查發現、隔離治療等工作,同時也要持續抓好製造業等各類企業生產安全工作,以“平戰結合”的方式抓緊抓實抓細各類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確保“人”這個最核心要素安全、健康、有活力。

面對疫情對生產生活造成的變化,廣大企業應加強戰略判斷、及時調整、果斷變革,在逆境中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每一次重大社會經濟危機都會誕生新的業務形態和商業模式,成就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淬鍊出偉大而堅韌的企業家,根本在於他們能夠走在變化的前面、順勢而為甚至引領變化。廣大企業不僅要時刻關注需求的變化、市場的動向,更要主動以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為抓手,加大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力度,強化業態模式研究,以最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產品及服務來保障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數字化、智能化”已經成為提高全社會生產效率和質量的最重要力量,也成為了眾多企業加快發展的有力法寶,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更要給自己插上“數字化、智能化”的翅膀。“數字化、智能化”這幾年發展之迅猛,自身迭代迅捷,置身其中,能切實感受到中國發展的速度、效率和質量,其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枚閃亮的名片。本次疫情和復工復產情況也充分證明以線上業務為主的企業抗風險能力要比單純以線下業務為主的企業要強,其根本原因在於“數字化、智能化”具有更高的價值創造和更好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的能力。廣大企業要抓住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新基建”建設、配套、服務和產業輻射的機會,助力自身發展、助力生產運營環境優化、助力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

我國復工復產情況在明顯優化中,但復工之後能不能持續健康運營依然受到全球疫情的挑戰,廣大企業應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密切上下游合作。本次疫情已經一定程度上對國內和國外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了損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全產業鏈的運營和效能發揮。國內企業面臨的上下游供應、資金結算、訂單穩定、信任危機的風險在上升,這時候更需要我們要密切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交流、增加信任、創新合作模式、發揮互助精神,同時進一步拓展完善合作機制,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確保中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

三、推進“國際合作”,打好協作共贏之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面向世界鄭重宣示中國同各方攜手抗疫的堅定決心,提出加強國際合作的具體主張,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歷史擔當。

作為最先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中國人民上下同心、艱苦奮鬥,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犧牲,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積累了寶貴經驗、贏得了珍貴的時間窗口、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表率。但疫情不分國界,病毒不分種族,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全球疫情防控和全球經濟秩序恢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好世界才好,世界好中國更好”,中國必須也一定會持續加強國際合作,為全球抗疫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堅定不移加強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更多國際夥伴價值實現和高質量發展。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廣大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加強防疫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的契機,充分發揮我國前期防疫工作取得的先發優勢,為產業鏈合作伙伴提供必要幫助。聚焦加強醫療物資研發和供應,積極修復和強化因疫情影響的供應鏈和產業鏈,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中一攬子合作計劃,在國際合作中覓得良機、贏得先機、轉危為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儘快戰勝疫情及經濟恢復和發展做出我們重要貢獻!

————END————


對企業以“變”應變 危中尋“機”的幾點認識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