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司馬懿是公認的曹魏權臣,因為他架空了曹魏政權,為其孫司馬炎篡奪帝位奠定了基礎。事實上,歷史說他壞,大抵就壞在這裡。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司馬懿到底有沒有篡權之心和篡權之實呢?司馬懿一生戎馬倥傯,很多人從“奸雄”的角度,拿他和曹操相比;從謀略角度,又拿他和諸葛亮相比,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客觀評價司馬懿呢?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一、司馬懿的權臣時代


三國曹芳嘉平元年,即公元249年,司馬懿成功扳倒曹爽,殘忍誅殺曹爽三族,才真正開始走上權臣之路。這一年,司馬懿70歲,而當時的曹魏皇帝曹芳年僅18歲。


曹芳命太傅司馬懿為丞相,賜九錫,但司馬懿“固辭不受”。雖是如此,司馬懿還是小心翼翼地鞏固權力。


一方面,曹爽被誅殺以後,司馬懿召回夏侯玄回京,讓郭淮代替他駐守隴西。夏侯玄何許人也?他是夏侯淵的兒子,曹爽的表弟,因為夏侯淵死於漢中之戰,所以夏侯玄立志為父報仇,擔任討蜀護軍,駐紮隴西。既有兵權,司馬懿不得不防,這一招,是為了解除後患。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兗州刺史令狐愚,手握重兵,駐紮在平阿,承擔淮南地區的防禦重任。因為皇帝曹芳年幼懦弱,受制於司馬懿,便與其舅舅王凌暗中策劃謀立楚王曹彪為帝,奉迎其到許昌建都。王凌的兒子王廣曾勸說王凌,說曹爽驕奢、何宴虛浮,司馬懿誅殺他們,天下安定如常,沒有誰為他們感到悲哀,是因為他們不得民心。而如今司馬懿雖然本心難測,但起碼他能“擢用賢能,廣樹勝己,修先朝之政令,副眾心之所求”,而且司馬家族掌握兵權,是推不翻的。但是王凌聽不進去。


司馬懿收拾反對他的王凌也是極其殘忍的。嘉平三年,太尉王凌聽說吳軍發兵塗水,想借伐吳起兵,但朝廷並未批准。而接替病逝的令狐愚擔任兗州刺史的黃華,將王凌的密謀報告給了司馬懿。司馬懿對想要反叛的王凌,複製收拾孟達的方法,先下達赦令赦免王凌之罪,又去信寬慰,隨後大軍突然殺到,給了王凌一個措手不及。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畢竟是太尉,又有詔書赦免,再加上與司馬懿有舊交,王凌便自綁雙手,獨自乘船想要靠近司馬懿,司馬懿卻派人把他逼停在十餘丈之外。王凌說,就算你隨隨便便寫封書信召我,我又怎敢不來,沒想到你竟率大軍前來。司馬懿說:“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言外之意,就是說王凌並非真心追隨他的人。於是派六百人護送王凌回京,王凌以索要棺材釘子試探司馬懿的意圖,結果司馬懿真給了他棺材釘,王凌服毒自盡。這還沒完,《資治通鑑》說:“懿窮治其事,諸相連者悉夷三族。發凌、愚冢,剖棺暴屍於所近市三日,燒其印綬、章服,親土埋之。”手段可以說是極其殘忍了,連屍體都要刨出來示眾三天。楚王曹彪,自然也不能倖免,跟著被躺槍,被賜死。司馬懿還藉此事大做文章,逮捕諸王公安置於鄴城,“使有司察之,不得與人交關”。


王凌被收拾以後,司馬懿趁機安排他的兒子司馬孚接替太尉一職。當年八月,司馬懿去世,又詔令其子司馬師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你細品,大將軍和太尉,基本上掌管了曹魏兵權;“錄尚書事”是壟斷天下奏章,成為朝廷政治中樞。司馬懿不是架空了曹魏政權又是什麼呢?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二、司馬懿有篡權之心嗎?


正如王凌的兒子王廣所言,“今司馬懿情雖難量,事未有逆”,司馬懿誅殺曹爽、王凌、安排其二子為權臣等很多行為,很難說他沒有篡逆之心,但有兩個事實值得探討。


第一,司馬懿幾次“固辭不受”。曹芳任命其為丞相,堅決不接受;詔命加九錫,堅決不接受;詔命司馬家族封公封侯,堅決不接受。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為了避免成為眾矢之的,落下權臣篡逆的口實,但他本已有足夠的資本和表象,接不接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天下人的看法呢?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司馬懿“一心為國”。這個可能說得有些牽強,但從他對曹爽伐蜀的態度也能看出一二。曹爽與他同為曹叡的託孤重臣,但年過花甲的司馬懿,被蠢如菜鳥的曹爽排斥到要裝病的境地,擔心曹爽出兵伐蜀會兵敗,還是寫信勸他退兵。他完全可以任由曹爽兵敗,藉機奪權,但他卻沒有把數萬將士的性命和國家的根本,作為他奪權的籌碼。當然,這是在他裝病之前,也確實很難說如果這事兒發生在他被排擠到忍無可忍之後,是否會採用這種方式。


第三,司馬懿為曹魏建立了莫大的功勳。曹操在世時就不必多說,曹丕、曹叡在世時,司馬懿擒斬孟達、關隴抗蜀、平定遼東、退敵徵吳,也是戰功赫赫,而且他對曹魏治國理政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這些事,並不是為了他個人。


仔細分析來看,司馬懿的所作所為,並非生來就有野心,而是在自保中形勢發展所致,在他誅殺曹爽之後,權力達到頂峰,他就已經可以平穩篡位奪權了,但他沒有,就像曹操一樣,後世子孫如何,他既管不了,也難以預料。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三、對司馬懿如何評價才算中肯


對司馬懿的評價,無可爭辯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忠不忠誠,一個是智不智慧。忠不忠誠,往往會將他聯想到曹操。智不智慧,往往又將他與諸葛亮相比較。


實際上這兩個問題很難回答,尤其對我這樣一個既不是歷史學專家,也不是評論家的人而言。讀《資治通鑑》這麼久,我向來也不盡信書,對於每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資治通鑑》往往會在他死的時候,給出一段評價,但司馬懿死的時候沒有,我在讀的過程中,也往往會拓展一些,看看歷史名家們都有怎樣的觀點。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三國志》評司馬懿說:“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

”,三句話不離忠。如果說陳壽是三國西晉的史官,不可能妄議西晉“高祖皇帝”,那作為清朝初期的文學批評家毛宗崗而言,他的評論可算得上是相對客觀了吧,他說“操之事,皆懿之子為之,而懿則終其身未敢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賢者;懿之謀曹爽,是特殺宗室之不賢者。至於弒主後,害皇嗣,僭皇號,受九錫,但見之於操,而未見之於懿。故君子於懿有恕辭焉。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從這個角度來講,司馬懿受後人詬罵說有篡逆之心,顯失公平。


那麼在軍事謀略上比之於諸葛亮又如何呢?曹操的軍事才能算是在三國時期比較出眾的了吧,但毛主席卻說“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曹操攻打漢中張魯後,司馬懿曾建議曹操乘勝伐蜀,但曹操吸取赤壁之戰的失敗教訓,沒有聽從這一建議,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意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同是“不想行篡權之實”的人,曹操還是忍不住稱公稱王並加九錫,但司馬懿沒有。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毛主席也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針對陸遜在夷陵大戰前奉行以逸待勞的方針,東吳諸將很不理解,十分激憤,但陸遜卻不為所動,就此評註“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為什麼這麼說,這就不得不提司馬懿與諸葛亮之間的對決了。這二人都是當世出奇的文武全才,但“死諸葛嚇走生仲達”,讓司馬懿在後世一千多年都抬不起頭。可從另一個角度看,“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決,向來是以逸待勞,而且是善戰不怒,諸葛亮想要司馬懿與他交戰,甚至送給司馬懿女人的衣服,這在古代就是對一個普通男人都是一種莫大的屈辱,但司馬懿還是忍受部下非議,堅守不戰,成功“熬死”,甚至可以說是“急死”、“氣死”了諸葛亮,這就是毛主席認為他智慧超過諸葛亮的地方。

歷史說司馬懿壞,毛主席卻認為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司馬懿一生,幾乎無敗仗。斬擒孟達,他日夜兼程,速戰速決,在擒拿準備叛亂的王凌時,竟複製了同樣的方法獲勝,更是不戰而勝;與諸葛亮對決和平定遼東時,又反其道而行之,能夠審時度勢,克己不戰,成功抵禦了諸葛亮的北伐和平定了公孫淵的叛亂。這才是軍事上的高明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