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天道》是根據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故事中文化屬性的提法也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在劇中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提到,任何一種命運歸根結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就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是為了驗證這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鬧出了兩條人命,差點毀了以著名國產品牌!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為了要驗證文化屬性這個提法,芮小丹想要讓自己最愛的男人給自己書寫一個神話。在獅子看來,整個格律詩事件更像是丁元英給芮小丹導演的一部戲,用真實的、複雜的、醜陋的人性,去驗證這個弱勢文化產物的真實性。

而這部劇中最大的主角,就是發燒友三人組,三個人三種選擇,三種命運!但是,看上去最老實、最敦厚的馮世傑卻成了最大的贏家。為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01 初衷不一樣

請高人幫忙這件事,是馮世傑主動提出來的,馮世傑堵上全部身家,第一個前提是想讓自己的老家這個貧困縣中的貧困村能夠脫貧,這是個積功德的事情。以馮世傑的生活水平,即使是不趟這趟水,他的生活也是村子裡最好的。

葉曉明的加入,主要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能夠在自己的愛好上掙口飯吃。在整個團隊中,自己算是個技術擔當,腦子夠用,可以掌控全局。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劉冰卻不同,劉冰是個十足的投機分子,自己的唱片店幹不下去了,眼瞅著有一個可能翻身的機會,就直接混進來了,要資金沒資金,要能耐沒能耐!

02 責任感不一樣

首先一點,退股確實都是一樣的,玩不起,關鍵時刻掉鏈子,甩黑鍋!但是,三個人選擇承擔的責任是不一樣的。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劉冰就不用說了,是最貪得無厭的一個,連兩個同夥都看不起,賴在公司不走,想著可能發生的轉機。他很明白自己得罪了歐陽雪,但是仍然選擇留下,就是為了在能夠分一杯羹的時候,大鬧一場。

葉曉明自作聰明,退股也是他挑起來的,這個智力擔當主觀做出了最愚蠢的決定。就好像是一個千萬富翁告訴你,一起合作能夠掙錢,你卻問溫飽都解決不了的親戚,這事可行嗎?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馮世傑卻選擇了保住核心機器,自己掏錢,股份不夠,承諾剩餘的兩萬多塊錢一週內補齊。馮世傑的這一舉動,對自己個人來說風險也是極大的,畢竟十四五萬可能是自己的全部積蓄,未來怎麼樣還很難說!只是給鄉親們分擔一些壓力而已!保住了來之不易的生產基地!

03 是否能夠自我反思

首先來看劉冰是最不認命,最不要臉的一波的,他覺得輸了是別人的指揮失誤,坑自己。退出了,公司翻身了,又覺得這是別人在陷害自己。卻忘了,第一次開會就提醒他,輸不起現在就可以退出。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葉曉明屬於認命的,覺得都是自己技不如人,無話可說。既然自己幹不過人家,那就自己該幹啥幹啥去,繼續謀生找出路。

只有馮世傑在事後認真反思這兩年的經過,到底問題出在哪?到底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很顯然,馮世傑是愧疚的!

天道:馮世傑成為最後贏家,只因做對這3件事,你知道幾件?

最後總結:丁元英策劃的格律詩事件,更像是一個篩子,這個篩子篩得是弱者,貪得無厭,自作聰明,輸不起的人,正是這樣才讓人們對救贖之道展開了討論。雖然這個篩子打破了一些東西,拔刀見血了,但是更加深刻,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