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眼無珠啊!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賣鬻珠也。”

前面三十個字總結起來大概就是一個四字成語“買櫝還珠”,什麼意思呢?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的傻瓜。

雖然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果輔以更優的營銷策略,那麼商品自然會獲得更好的銷售。

在先秦古代也有樸素的營銷策略,比如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這個賣家。他打算出售自己的珍珠,那怎麼賣呢?“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將這個陳裝著珍珠的盒子極盡裝飾,木蘭盒子,花椒薰香,再點綴珠玉,從外觀一看,這個盒子就是高檔貨,就能買出高價。

結果也不出賣家所料,果然有買家上鉤。

按理說這是一樁你情我願的買賣,兩廂情願,各得其所。但是後面卻發生了反轉,買家卻將盒子中的珍珠還給了賣家,賣家自以為買家有眼無珠,瘋狂恥笑買家,還成了一時趣事,上了“新聞”,並且被《韓非子》記錄了下來,流傳四千多年。

那麼實際情況呢?這個買家真的是“有眼無珠”嗎?

商品,簡單區分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有價之物,比如說我們生活中的日常所需——柴米油鹽醬醋茶,再比如一些奢侈品,高檔皮包,手工皮鞋,儲存了十幾年的紅酒;還有一部分則是無價之物,比如說一件藝術品,一個靈感或者說一時快樂的心情。

無價之物並不是說價值遠高於有價之物,只是說這部分商品的價值很難做出判定,“無價”並不是說“無限高的價格”而是“無法估量的價格”。

而我們主人公出售的這個盒子算有價之物還是算無價之物呢?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這個盒子之精緻,已經脫離了普通盒子的範疇,進入到了“藝術品”的高度,那麼他和珍珠的價值,孰高孰低?

比較兩件物品的價值,一般是從三個角度來考慮:價格、實用性、自身需求。

價格上兩件商品無法比較,而實用性上來說,無論是精緻的盒子,還是美麗的珍珠,他們存在的功用都是作為一件飾品,用來裝飾主人品味之高貴,不同的是,珍珠往往被製成頭釵、項墜或者手鐲,而盒子則是被放置在家裡,或者裝入禮物送與他人。

所以說從實用性上來說,美麗的珍珠和精緻的盒子也是難以做出價值區分的。

最後就是自身需求,這個結果就肉眼可見了,買家需要精緻的盒子,所以他就買了盒子,從這個角度來看,買家已經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怎麼說都不算虧是吧?

所以說,我們行為做事,不能主觀武斷,更不能盲聽盲從,要切實站在自己的角度,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

如果能掌握這個道理,相信無論是在學習還是擇業,無論是工作還是婚戀中,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