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眼无珠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卖鬻珠也。”

前面三十个字总结起来大概就是一个四字成语“买椟还珠”,什么意思呢?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的傻瓜。

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果辅以更优的营销策略,那么商品自然会获得更好的销售。

在先秦古代也有朴素的营销策略,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这个卖家。他打算出售自己的珍珠,那怎么卖呢?“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将这个陈装着珍珠的盒子极尽装饰,木兰盒子,花椒薰香,再点缀珠玉,从外观一看,这个盒子就是高档货,就能买出高价。

结果也不出卖家所料,果然有买家上钩。

按理说这是一桩你情我愿的买卖,两厢情愿,各得其所。但是后面却发生了反转,买家却将盒子中的珍珠还给了卖家,卖家自以为买家有眼无珠,疯狂耻笑买家,还成了一时趣事,上了“新闻”,并且被《韩非子》记录了下来,流传四千多年。

那么实际情况呢?这个买家真的是“有眼无珠”吗?

商品,简单区分共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价之物,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所需——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比如一些奢侈品,高档皮包,手工皮鞋,储存了十几年的红酒;还有一部分则是无价之物,比如说一件艺术品,一个灵感或者说一时快乐的心情。

无价之物并不是说价值远高于有价之物,只是说这部分商品的价值很难做出判定,“无价”并不是说“无限高的价格”而是“无法估量的价格”。

而我们主人公出售的这个盒子算有价之物还是算无价之物呢?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个盒子之精致,已经脱离了普通盒子的范畴,进入到了“艺术品”的高度,那么他和珍珠的价值,孰高孰低?

比较两件物品的价值,一般是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价格、实用性、自身需求。

价格上两件商品无法比较,而实用性上来说,无论是精致的盒子,还是美丽的珍珠,他们存在的功用都是作为一件饰品,用来装饰主人品味之高贵,不同的是,珍珠往往被制成头钗、项坠或者手镯,而盒子则是被放置在家里,或者装入礼物送与他人。

所以说从实用性上来说,美丽的珍珠和精致的盒子也是难以做出价值区分的。

最后就是自身需求,这个结果就肉眼可见了,买家需要精致的盒子,所以他就买了盒子,从这个角度来看,买家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怎么说都不算亏是吧?

所以说,我们行为做事,不能主观武断,更不能盲听盲从,要切实站在自己的角度,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如果能掌握这个道理,相信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择业,无论是工作还是婚恋中,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