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的背後是CPI預期

“糧食”的背後是CPI預期


“糧食”不可能持續價格走高!這個世界上的“水稻”已經非常普及“二季稻”了,“三季稻”在某些條件成熟地區也可以成規模產出,糧食一年兩熟、三熟不是新聞。

老百姓的對糧食的敏感,我感覺更多的是反映內心裡出對未來CPI預期的恐慌——全社會因為疫情的影響,商品產出減少,而貨幣投放速度加快。

貨幣的傳導,往往會有“時滯”,一般情況下,從央行,財政部啟動貨幣政策,到最終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商品價格上漲,時間週期正常情況下是7個季度左右。

這一次全球寬鬆刺激,時間肯定會縮短。有心人自己在未來(今年底的豬肉,明年初的個人工資收入水平)慢慢感受吧!

至於A股?樓市?現在太敏感了,公開場合亂說話可能會惹麻煩。

我只能非常確定的說一句——相信國家一定能搞好,搞——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