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解憂雜貨鋪》一書,我與它是相見恨晚。其超高的好評度,讓我早有耳聞,卻一直沒有機會去夠買一本拜讀。
直到偶然有一天在家裡的書櫃上,發現親人早已給了它一個位置。趁著疫情的閒暇,我拿了下來,覺得頗有緣分。於是讀得格外細心、也格外熱情。
所以自然而然的,格外深刻。
《解憂雜貨鋪》,以一個被遺忘的雜貨鋪為點,用幾封書信,貫穿了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各自擁有背景的時間段,數不清的線索人物交織在裡頭,他們是各自故事的主角,或悲涼或圓滿,表面毫無聯繫,實際卻被緊緊羈絆著。
這不是我第一次讀東野圭吾的書,事實上我已看過好幾本。但依然再一次被這個故事震撼到了。猶記得閱讀完畢時,久久不能合上書籍的片刻失神。也還記得,每個人物的各項情感都感染著我的情緒。那一刻,我好希望浪矢雜貨鋪是真的!
我想,如果民間把東野圭吾"封神"了,那《解憂雜貨鋪》絕對是封神之作了。這本書可以說是東野圭吾的思想和技巧的巔峰,那麼他的"神"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首先是邏輯的"神"。
無論是大的劇情背景還是小的情節反應,能夠做到十足的自洽,也能恰人。
複雜的人物關係,反轉的事件始末,精巧的情節觸發……等等大量信息的設計處理,需要神乎其神的邏輯思考,而東野圭吾做到了,而且顯得遊刃有餘。
這大抵是日本人一貫的理性特點,為這些小說做了優秀的框架。
《解憂雜貨鋪》很好的印證了這點。龐大精巧的設計讓人歎為觀止,而如此魔幻的故事也被用一個自洽的邏輯解釋得恰到好處。
丸光孤兒院院長和雜貨鋪的店長,兩人的愛情守護構築起了穿越時空的力量,為各自羽翼下的人物完成了使命。
初始讀的時候,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是不相關的,最多隻是各個煩惱解決的故事集而已。
事實證明我太天真了,人物與人物之間的蝴蝶效應,恰到好處的時代間隔,整個故事以兩頭剝洋蔥的方式,用一個倒敘的過程,完美的將邏輯全方位覆蓋。
看完之後,只想感嘆一句:真的太神了!
其次的"神",是虛構故事下的真實性和畫面感。
我們都知道小說是虛構的,但作為社會型的題材,就必須無限接近於真實。警方偵辦案件的手段要真實,人物的舉手投足的互動要真實,甚至喝下咖啡後的心理活動,都要合乎真實人的反應。
這個是需要不斷揣摩印證,最後以文字呈現的。而在呈現給觀眾的過程中,能夠塑造畫面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把文字變成畫面,不浮誇也不缺失,這就考驗作者的功底了,顯然東野圭吾是成功的。
《解憂雜貨鋪》的優勢,就是描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而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們當今社會一類人的縮影。他們的人生經歷、心理變化,總能引起某一部分人群的共鳴。
令我最深刻的是在火災中犧牲的音樂家克朗,在火海中拯救小孩後,臨死時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爸,我也算是留下足跡了吧,雖然我打了一場敗仗。"
一時令我唏噓,一時令我哽咽。我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否也會想著,向最重要的人證明,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呢?
最後,我認為最"神"的一點,是對立於犯罪的三觀能量都很正。
我們都知道東野圭吾的很多作品多是犯罪小說,本該是觸犯社會韁繩的惡意,在他的設計包裹下都有一份彌足珍貴的感情。
比如《祈禱落幕時》中落難父女的親情執念,比如《嫌疑人X現身》理工直男的純潔愛慕,還有《白夜行》中男女主角的淒涼愛情,都成為了無可奈何的犯罪動機。
雖終於犯罪,卻始於大愛。這使得筆下人物豐滿而偉大,小說的意義得到了昇華,並賦予了探討價值。
《解憂雜貨鋪》中,在堅持音樂人道路的迷茫青年克朗,用口琴吹奏了自己的原創歌曲,收到的回信是"將會有人因你的歌而得到救贖";
剛完成偷竊的翔太三人組因測試是否會有回信而投遞了空白信紙,收到的回信是"一切全看你自己"……
每一個故事的情感都在信紙上豐沛到了極致、如果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中傳達的愛與希望一樣,東野圭吾縝密的文字裡,也一直在傳遞著這些難能可貴的力量。
最後我想說,在東野圭吾的作品集中,《解憂雜貨鋪》被很多書迷排到了第一名。書中擯棄了過往的犯罪特色,沒有推理,卻更扣人心絃,沒有犯罪,卻更好奇真相。
"這裡不僅銷售雜貨,還提供煩惱諮詢,無論你掙扎猶豫,還是絕望痛苦,歡迎來信!"
表面上是一個強加噱頭的"心理諮詢中心",但內部涉及的事件背景、牽扯的人物關係、時空交錯的各種羈絆,讓讀者深感震撼,緊接著欲罷不能。
大抵是因為它溫暖了人心,順便也俘獲了人氣。
該書的劇情我就不去描述了,還是去看作者的鋪設吧,那才能讓你真的融入那個世界中去。
猶記得書中還有一句觸動我深刻的一句話:"很多時候,諮詢的人心裡已經有了答案,來諮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這個世界賦予了我們選擇的權利,我們卻始終徘徊不定。
那些最終能夠堅定自己選擇的人,都擁有非凡的勇氣。
願每個人都能在人性的溫暖中收穫這份勇氣,願每個人都能愛與被愛。
作者簡介:麥兜桑,培訓愛好者簽約作者,閱片無數的文藝小清新。
閱讀更多 培訓愛好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