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你們必須記住的一件事,是編輯並不給一本書增添東西。他最多隻是作者的僕人。不要覺得自己很重要,因為編輯充其量是在釋放能量。他什麼也沒創造。一個作家最好的作品是來源他自己。


大學時期總是在圖書館借書來讀,因為自己的佔有慾,借來的書逐漸不能滿足我的需求。於是就開始逛書店,讀到喜歡的書之後,就在網上下單買。那段頻繁逛書店的時光,讓我認識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理想國系列。出版社書的確很貴,但是書的裝幀讓人眼前一亮,翻開書的內頁,紙質摸起來要更軟,靠近聞起來又有一股淡淡的紙墨香。


《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白先勇的《臺北人》、《紐約客》,許知遠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嚴明《我愛這哭不出來的浪漫》,陳丹青《退步集》、梁文道《我執》,餘秀華詩集《月亮落在左手邊上》,賈樟柯的電影手記,木心《文學回憶錄》,章詒和《劉氏女》《鄒氏女》等。

還有方艙醫院那位男博士讀的書,就是理想國出版的序列叢書,現在已經很難買到一整套了。這些書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家的書櫃上都已經擺滿了。


《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書之旅》這本書,講述的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0年來的故事,記錄和保存了幾代出版人的寶貴精神財富與情感記憶。我從101位老師敘述的故事,選取了一部分和大家分享。

01 《平如美棠》的出版來源記者柴靜的一篇報道

前段時間,饒平如老先生剛剛去世,看到大家都在網絡上懷念作家饒平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的《平如美棠》記錄了饒平如和妻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本設計別緻的紅皮書,寫一對老夫妻人生的風風雨雨,溫馨感人。一經出版就佔據了各大書店裡最顯眼的位置。

這本書最初的來源是柴靜的一篇採訪文章——《赤白乾淨的骨頭》,在採訪中有這樣一段話:

「 80歲時,美棠去世,他今年90歲,畫十幾本畫冊,叫做《我倆的故事》,把石榴下的黑白照片重新沖洗,塗一點唇紅,底下寫“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一筆一筆,從她童年畫起,幼年時如何在課室裡羨慕小丫鬟在外打鞦韆,如何與好朋友捲髮旗袍去舞場跳舞……都按她當年所講畫來。」



《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圖書編輯在出版這本書時,從眾多的材料中,拎出情感一線,與作家一起整理和補充線索,用家史戰爭、時代背景穿插在個人情感生活中,讓讀者在平淡的夫妻生活中,感受到歷史的變遷對人的影響。

《平如美棠》出版以後,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書中所傳遞的愛和力量,打動了所有的讀者。

02 《文學回憶錄》的出版源於陳丹青對編輯的信任

常常有一些新入行的編輯說,做編輯是出於對文字的熱愛。但是我會告訴他;做編輯。其實更重要的是與人打交道。做書,其實就是在做人。而作者的信任,就是你作為編輯最大的資本。


畫家陳丹青身為藝術大師,卻一直飽受爭議,所以他的書因為大膽的言論,也曾不能和讀者見面。廣西師範大學的一位編輯出於對陳丹青文字的喜歡,決定要幫助作者出書。

之後配圖、排版,很快陳丹青這本《多餘的素材》就出版了。從那以後,陳丹青的書都交給了這位編輯。他之所以信任編輯的原因是自己的書在被否定的時候,編輯的判斷給予了陳丹青支持。此後我們可以看到木心的《文學回憶錄》、《哥倫比亞的倒影》等圖書相繼出版。


《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圖書編輯分為很多種,在《越讀者》這書中,作者把閱讀分為四類,並用飲食打比喻:

第一類是主食,為了學業、職業、工作、生活、身心。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而閱讀,比如經管書、電腦書、健康書、語言學習書等等;

第二類是美食,針對人生的根本方向和本質問題,如大部分文學、哲學、科學、歷史、藝術書店等;

第三類是蔬菜水果,幫助解決閱讀中碰到的問題的工具書,如詞典;

第四類是甜點,各類休閒閱讀,明星八卦輕鬆娛樂雜誌。

出版不同的書,讀的書也就不同。當然大部分的人還是喜歡美食,喜歡編輯和閱讀文學和史學的圖書。當然如果要在細分圖書編輯,不僅僅有這四類。

04 從《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本書看出版界的庸俗化現象

《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本書是講養身保健的,一度在書店暢銷,後來因為作者張悟本的身份被揭穿,書上的偏方存在不科學的現象,這本書才被下架。

這樣的書能夠出版,出版社脫不開責任。反映了一些出版人唯利是圖,什麼樣的書都出版,跟風炒作,只看到了短期的效益,導致一些低劣的書也能夠進入市場。還有就是圖書編輯沒有做調查,只顧著圖書的營銷而忽略了圖書的內容。


《書之旅》:108名出版人口述,天才編輯不是面對書,而是面對人


理想國出版的人文社科藝術圖書較多,所以受眾多是文藝青年。讀大學買書多是為了裝扮自己文藝青年的形象,後來實在是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了,開始踏踏實實讀書。

隨著自己買書量的增加,我已經買不起理想國的新書,於是就到舊書店裡去淘。每當我到一個新店,在賣完我需要的書時,都去搜一搜有沒有理想國的書,有的話就湊單多買幾本,沒有的話,讓我多少會覺得對這書店有些失望。

這些書都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錢一本本買下來的,有時候想想我的書比我要幸福,在小城市裡一間寬敞的公寓裡,整整齊齊的被放置在書架上,每天等待著日出日落,聽著窗外兒童的嬉戲聲,聞著鄰居家的飯香,過著安逸的市井生活。

每到一個城市我的床上總上不了書的陪伴,讀大學時,宿舍的床底下被我的書箱子佔滿,我不得不換把書堆在我的床上,其實這樣更方便,想看哪本書隨時就翻起來了。

現在讀書有了明確的方向,想進一步研究女性文學簡史,在古往今來女性的作品中來解析女性的情感,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為了人與書的相遇,懷念一個個與圖書相遇的日子。閱讀所不能給我們帶來感官上的刺激、也不能帶來外的金錢和地位,閱讀帶來的更多是內化,內化成一種涵養和思想。

如果你喜歡閱讀,那就和我一起來讀書吧!

文 | 書海識途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