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在中小學生們陸續返校開學後,就該全國4700多萬在園幼兒的家長們,為孩子返回幼兒園開始做準備了。

這次被疫情影響宅在家裡3個多月的小朋友們,還有多少人繼續保持著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狀態?又有多少孩子是處在“早晚顛倒”、生物鐘混亂的不規律作息狀態的?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而生物鐘一旦被打亂,重新調整回來就需要有較長的適應期。

所以,從現在開始,就需要調整孩子們的作息安排了。而早睡早起的第一步,是從孩子的準點午睡開始。

哄娃午睡6步曲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孩子的午睡最重要也最困難。

經常幻想自己能像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一樣,用手一揮,孩子就自己馬上睡著了。

只是理想很好,現實很骨感。

所以,只能老老實實地做好哄娃午睡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一步,就是開始提前做好哄孩子午睡的準備工作。比如將臥室的光線調暗下來,比如將睡具鋪開,比如將孩子要穿的尿不溼準備好,比如將助眠音樂準備好,比如將家長自己換好居家衣服。

第二步,正式跟兒子商量好要午睡的時間

,比如“5分鐘後”。兒子也一定要討價還價一番,比如“要很多很多個5分鐘”。但只要他回應了,就意味著在他心理接受了“一會要去睡覺了”的這個主題。

最後還得拿出來一個封閉式的選擇項供他選擇:“你是再玩5分鐘,還是再玩8分鐘?”

“8分鐘”。兒子一般都會選多一點的時間。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第三步,確定好時間後,還要拿出手機來定好鬧鐘。因為鬧鐘代表一種規則:時間到、鬧鐘響。讓鬧鐘來催,比家長來催更有效果。

這個時候,兒子一般會主動過來跟著我去睡覺。

即使不過來,想耍賴再玩一會,孩子的心理上也不一樣了。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答應也可以不答應。

如果答應他再玩一次,但允許他再玩的時間一定要少於上一次,然後再定上鬧鐘。

第四步,進房間,關門上鎖。為什麼要上鎖?後面會專門講我的經驗與教訓。

第五步,先給他穿戴上尿不溼。在穿的過程又進一步加深了他“馬上要睡覺了”的心理暗示。

第六步,抱著他、悠睡他。為什麼要抱著?因為他不會自己老老實實在躺在床上啊。

而抱著的,一是會讓他感到安全,第二也是給他強力的約束。

有時我在不家,媽媽抱不動。就只能讓他平躺在床上,坐在床邊上陪著他。他會提出無數奇奇怪怪的想法與要求。雖然最終也會睡著,但這個過程無比的漫長與複雜。

為什麼要把門反鎖?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哄小朋友午睡過程,簡直就是一部親子間鬥智鬥勇的戰鬥史。我們也經歷過很多的坑。

吃完午飯,有午睡習慣的成年人恨不得倒頭就睡。但精力旺盛的小朋友往往“還想再玩一會。”死活不願意去睡。曾經為了讓孩子規律午睡,我們試過無數種辦法,也踩過許多的坑。

我們曾被打臉的第一個坑:就是“中午不用睡,晚上早點睡。”

曾經因為中午哄覺時,死活不願意睡的小皮猴一度哭鬧的比較兇。實在心有不忍的媽媽決定嘗試任由他自主玩耍,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午睡這個環節直接跨過去:“中午不用睡,晚上早點睡。”

但小皮猴又堅持不到晚上。往往到了傍晚5-6點鐘時,還是會困得自己就睡著了。而在這個時間點裡睡上2個小時左右後。到了晚上應該睡覺時,他又變得一點睡意都沒有了。

就這樣,不僅把全家人折騰的人仰馬翻。而且第二天早上,睡不夠的他,只能晚起了。連著幾天後,甚至出現了“早晚顛倒”的現象。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我們踩過的第二個坑,則為什麼要反鎖門的來歷。

因為哄覺時難免會有各種意外。比如孩子跟我進了房間後,突然耍賴不想睡了。我又不允許他反悔。他就會嘗試哭鬧一下,看看其他人的反應。

會不會有人推門過來幫他?他哭到什麼程度會來?什麼程度不會來?

這也是一個不斷測試家長底線的過程。到最後,兒子甚至會用比較悲慘的聲調大聲地哭喊:“媽媽,快來救我。”

有的時候,媽媽會忍不住推門進來了——那第二次再哄睡的難度就會倍增。遇上這種情況,哄覺的人當時只想“一扔走人”了之甚至想打人。

為了防止這種意外,所以得把門反鎖。

晚上哄覺的2個小貼士

怎樣快速調回孩子的正常作息?哄娃午睡6步法幫你邁開第一步


晚上哄孩子睡覺的方法在這裡不展開講,因為各家有各家的特點。

有兩個小貼士供家長分享:第一是提前做準備,家裡的人與整體環境要進入宜睡狀態。這樣孩子入睡才會快。

第二是晚歸的家長,請等孩子入睡後再進家門。因為中途回來容易把孩子重新搞興奮了。而且這一興奮後,孩子再次入睡的難度也按幾倍增加。

因為興奮會刺激到孩子的刺激交感神經,讓大腦處在興奮的狀態,產生不容易入睡的不良反應。

所以,家長如果晚歸,就要索性晚一點。

如果是因為擔心錯過親子相見,可以在第二天一起早起,帶著孩子去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