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意識不能降:不聚餐、不聚會、不聚集!

近期,我省新增多例本土確診病例,患者相互間感染的情況錯綜複雜。這些病患為何造成“鏈式”的傳染?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群眾應做好哪些個人防護?17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李穎。

李穎分析說,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哈爾濱市近日確診病例中,主要特徵具有明顯聚集性:一是親友聚集感染,4月10日發佈的無症狀感染者曹某與同日發佈的確診病例郭某、無症狀感染者王某和李某均為親友關係,家庭成員之間交往頻繁,導致交叉感染;二是聚餐聚會傳染。3月29日,確診病例郭某、無症狀感染者王某、確診病例陳某及其兒子等7人聚餐,導致5人感染,造成這次“鏈式”傳播的關鍵節點。由於確診患者曾經頻繁外出與朋友聚餐導致了病毒的進一步蔓延。

防控意識不能降:不聚餐、不聚會、不聚集!

“親友聚集會感染,聚餐聚會傳染,這起疫情傳播為我們敲響了戰‘疫’未停的警鐘!”李穎不無憂慮地說,不斷增長的疫情數據告訴我們,這場防控阻擊戰還遠未結束,應急響應級別下調,但是人們的防控意識不能降。一定要深刻汲取發生聚集性疫情反彈教訓,堅決摒棄麻痺、鬆懈、僥倖心理,堅決遏制疫情反彈擴散,決不讓前一階段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成效前功盡棄、毀於一旦。

李穎呼籲,面對疫情,守法規、服管控,少出門、不聚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她說,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科普,相信每個人都已經認識到:飛沫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疫情期間,我們並不能很容易識別出近距離接觸的人是不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攜帶者、無症狀感染者。為了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在疫情防控取得最後勝利前,再堅持、再等待,儘量少出門、不串門、不聚集,人與人要保持一定距離(2米以上)。

防控意識不能降:不聚餐、不聚會、不聚集!

李穎建議,除了政府部門要時刻擰緊防控鏈條外,居民也要自覺保持“少出門、勤洗手、常通風”的健康生活習慣,用好“健康碼、測體溫、戴口罩”防疫“三寶”。如果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區域、乘坐公交車等,都要佩戴好口罩,並減少接觸交通工具等公共物品。在佩戴口罩前、接觸公共物品後、吃飯和喝水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和嘴之前都要認真洗手,要隨身攜帶免洗消毒洗手液。此外,日常居家要每日進行通風和消毒,天氣遇冷時注意保暖。

李穎強調,今天的不聚集,是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她說,認識疫情需要理性和清醒,防控疫情需要科學和謹慎,戰勝疫情需要大家同舟共濟。“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我們每個人,只要自覺堅持做到疫情期間不聚會、不聚餐、不聚集,就一定能夠迎來春暖花開、歡樂相聚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