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為何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

YXL獨立風中


黎元洪是湖北人,也是在湖北發跡,最大的事業也是在湖北。隨著他到京師,他的人生開始了下坡路,只能做個和事佬了。

(黎元洪)

1.北洋到南洋

黎元洪最初是優秀的海軍軍官,長期在北洋海軍中任職,甲午海戰後,廣甲艦擱淺,黎元洪死裡逃生。

(威海衛之站)

在張之洞總督兩江的時候,招攬人才,失意的黎元洪遇到了他一生的貴人。修建海軍要塞,炮臺,這樣的功勞賺足了張之洞的眼熟,依靠為左膀右臂。

2.湖北實力派

張之洞在1896年回任湖廣總督,在水師、陸軍、兵工方面都全面負責,並多次出國學習考察軍事。黎元洪在湖北建立軍事學校、編練新軍、建立警察等等,尤其是湖北的軍校培養了諸多軍事人才。

(武昌起義)

在1905年彰德秋操,指揮南軍的黎元洪表現優異。到幸亥革命前黎元洪已經是湖北軍務實際負責人。

3.經營湖北

辛亥首義給黎元洪賺夠了政治資本,南京臨時政府,北京政府都任命他為副總統。

南京、北京、武漢三足鼎立的情況下,黎元洪是各方拉攏的對象,他自己也在湖北安插親信,經營自己的地盤。

(二次革命)

1913年宋教仁遇刺,革命黨起兵。黎元洪、蔡鍔都是擁護袁世凱。

在平定二次革命後,黎元洪進京述職,被削藩,開啟了自己的聖人之路。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黎元洪與孫中山、袁世凱、黃興並稱為民初四巨頭,但是相較於其他三位,我們對於黎元洪的瞭解真可謂是冰山一角。

黎元洪為何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黎元洪源出北洋系,一生戎馬倥傯,能夠在民初波譎雲詭的政局中三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先後與無位總統同臺共事,絕非僅僅機遇垂青,運氣使然。

更絕非我們所認為的傀儡、花瓶,必有其獨有的政治技巧,其實他代表的是那個時候特定的中間力量,他的思想還具有半封建半民主的性質。 黎元洪對民初政局的發展產生過一些積極作用,黎元洪雖然在辛亥革命中被迫做都督,但他很快就認清了歷史發展的大勢,順應歷史潮流,主張廢除帝制,贊襄共和。

以黎元洪為首的軍政府穩定了民心、軍心,為武昌起義的發展起到其他人難以替代的作用,在隨後的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消極抵制,拒絕被封,加速了袁世凱統治的崩潰,在兩任大總統時,能與段祺瑞、吳佩孚等軍閥做了一定程度的鬥爭。在府院之爭中與段祺瑞角力,以大總統之令恢復了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臨時約法》和國會,主張在國際上維護中國主權,和保障人們權益,重視法治和地方制度建設,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期盼和要求。

總體來說,在封建時代,黎元洪是一個開明的將領,體恤下屬,與人為善。作為大總統後,雖然權力不大,但職位頗高,在政壇上有重要的話語權,因此一直是各種勢力拉攏的對象。

雖然黎元洪在武昌起義後也做過這樣那樣的壞事,但我們不能將其等同於袁世凱、段祺瑞等封建軍閥,應該肯定他在歷史中的功績。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所謂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這個說法出自章太炎。

章太炎認為黎元洪人品比較好,不貪財,不好色。黎元洪唯一的一個小妾是他當旅長的時候,被別人拉去喝酒,當時軍中風氣不好,喝酒狎妓,所以他喝醉以後也被拉去狎妓。他酒醒之後,怕私德有虧,就把那個妓女娶回家當了小妾。這在當時的將領中,也算是一股清流了。所以章太炎比較欣賞,對他評價也比較高。

武昌起義的時候,黎元洪一開始是很怕的,因為他覺得這是軍隊要造反,怕被拉出來殺死。後來被士兵硬從床下拽出來,就成了起義軍首領。他當時害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覺得這個起義成不了事,他如果被裹挾參加,將來起義被鎮壓,朝廷也會殺他。所以他不願意參加,是被起義的士兵硬逼著成了起義軍首領。

辛亥起義之後,南北議和,黎元洪名義上是南方代表,但他沒有什麼能夠完全控制的軍隊,加上他為人態度比較謙和,北方也比較能夠接受。所以,在南北和議成功之後,黎元洪北上進京,擔任副總統,袁世凱是大總統。

黎元洪進京的時候只帶了很少幾個幕僚和親信隨從,沒有什麼其他人。加上他脫離了起義軍,所以進京之後就是光桿司令。袁世凱也只是把黎元洪當成吉祥物而已,表面上客客氣氣,好像挺尊重的,但實際上完全不把黎元洪當回事。

後來,袁世凱先是強迫國會選舉他為終身大總統,而且可以指定接班人,黎元洪自然是反對的。他作為副總統,又是南北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本來是認為袁世凱死後他就可以轉正,結果袁世凱可以指定接班人,也就是可以世襲,黎元洪當然不樂意。但他這時候在北京沒有什麼話語權,也沒人理他。

北洋的人視他為共和頭號功臣,這也是他始終贊成共和的原因。因為他是當時在北京的政要人物中既沒有自己的親信班底,也沒有軍隊做後盾的,獨裁不了,所以只能始終堅持贊成共和。袁世凱稱帝的時候,有實力的人用實力反對,沒有實力的人搞政治活動反對,黎元洪什麼都沒有,地位又很尷尬,就只能在家閒居。

袁世凱在國內外壓力之下,臨死前取消帝制,恢復共和。恢復共和之後,黎元洪又恢復為副總統,袁世凱死後,黎元洪自然繼位為大總統,馮國璋為副總統。袁世凱死的時候,實際掌握北洋局勢的是段祺瑞。段祺瑞以小袁世凱自居,一心想著武力統一全國。所以,段祺瑞實際上是想讓黎元洪繼續安心當傀儡,國內外的大政方針都由他說了算。

但黎元洪也不服。黎元洪在北京提心吊膽過了好幾年,終於熬死了袁世凱,又恢復了共和,自己當上了大總統,覺得自己的出頭之日到了,也想像袁世凱那樣當一個有實權的大總統。黎元洪手裡沒有軍隊,沒有什麼實力,自然主張和南方議和,而不要鬧到刀兵相見。這樣,黎元洪的主張和段祺瑞就發生了衝突。

一戰爆發後,在中國是否需要對德國宣戰的問題上,黎元洪和段祺瑞衝突。黎元洪認為,這是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跟中國無關,沒必要摻和,保持中立,看戲就行。段祺瑞則認為,可以藉著這個契機宣佈參戰,就可以加入協約國陣營,方便對外借款,用來購買武器裝備,訓練軍隊,早日完成武力統一全國的目標。黎元洪自己沒有軍隊,自然反對。

所以最後鬧到了府院之爭,先是段祺瑞派人去逼黎元洪在宣戰書上蓋章,黎元洪被逼無奈,只好帶著總統印璽逃走。段祺瑞也宣佈下野,去了天津。就是在這個真空的時候,張勳以進京調解為名進了北京,搞了一次復辟。

在當時北洋軍閥的政要當中,多數人都是以武力為後盾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有的貪財好色,有的貪權,有的窮兵黷武,只有黎元洪不貪財,不好色,又不主張武力統一全國,始終堅持主張共和,按臨時約法辦事。所以,當時的社會輿論對他是比較同情的。其實反過來說,如果他有實力,他就未必會這樣主張了,可能也會想段祺瑞一樣,主張武力統一全國。

順便說,黎元洪在任期間的公開文稿都是半文不白的文體,在當時也很有特點。他的幕僚張國淦有一本回憶錄,裡面收錄了一些,可以看看。


蕭武


黎元洪就是民國政壇的一個混混,最後混到總統的位置上,居然被人捧成了“民國第一偉人”,真是可笑。

對黎元洪,我說四件事,你自己琢磨這是個什麼樣的人。

1,被迫革命當督軍。

武昌起義時,武昌城內兵力空虛,幾個基層士兵就開始造反。張振武,孫武,這些人沒什麼威信,就拉旅長黎元洪出來當老大。黎元洪死活不肯,被槍頂著從桌子底下拉出來,摁在地上剪了辮子才願意一同起義。

湖北對面的湖南也有個被迫革命的官僚——譚延闓。譚延闓一聽武昌起義了,很害怕。可是一群大兵直接把他押到巡撫衙門。譚延闓以為要砍頭,一路哭的他媽都不認識了!沒想到革命軍讓他當都督,宣佈湖南獨立。譚延闓依舊害怕,威逼利誘福建廣西等湖南籍巡撫一起獨立。後來譚延闓官至國民黨政府主席,是晚清民國最成功的人之一。別人問他成功秘訣,他就說一個字“混!”

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譚延闓是民國第一完人,這哥倆,都是見風使舵的官場混子而已。


2,鳥盡弓藏殺部下。

歷朝歷代都有成功後殺功臣的習慣,只許太平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黎元洪也不例外。

把黎元洪扶上湖北督軍寶座的,正是當初那位拿槍頂著他的張振武。張振武仗著自己有功飛揚跋扈,很不給黎元洪面子。黎元洪要學朱元璋殺功臣,卻沒有這個膽,因為張振武是全國聞名的革命元勳。

黎元洪想到了借刀殺人,黎元洪多次向袁世凱要求調離張振武,殺掉張振武。袁世凱假裝中計以陸軍部名義秘密處決張振武,還故意捅給報社。全國一片譴責聲中,袁世凱公開黎元洪的密電,黎元洪身敗名裂。

黎元洪要借刀殺人,卻被袁世凱利用,偷雞不成蝕把米,丟了湖北軍權,成了無權無勢的副總統。


3,府院之爭犯糊塗。

袁世凱一死,毫無軍權的副總統黎元洪接班,總理段祺瑞繼承袁世凱大部分勢力。總理和總統打架,黎元洪總統處處吃癟,腦子一熱,張勳那哥們,你來評評理。

也許是黎元洪人氣高,也許是都盼著張勳跳火坑,各省軍閥擁戴張勳主持局面。張勳一進京就組織溥儀復辟,黎元洪只好逃跑,段祺瑞黃雀在後,再造共和。

黎元洪和段祺瑞的鬥法,吃了沒軍權的虧,也吃了沒腦子的虧。

4,厚顏無恥依小杜。

黎元洪後來住在上海,上海大佬杜月笙對他多有照顧。於是黎元洪,這位昔日的大總統,拍起大流氓大毒販杜月笙的馬屁,寫了對聯——

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黎元洪用拙劣的演技,開啟了尷尬的人生,民國那幾年,真是丟死人了!

黎元洪1928年去世,如果活到37年,會不會想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那樣當漢奸被打死?多半會吧!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丹水秋風!


歷史知事


黎元洪,字宋卿,湖北黃陂人。因此人稱黎黃陂。生於1864年,死於1928年夏天。死後埋葬於武漢武昌卓刀泉土公山上,今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內,其子女又花費12萬元給武漢大學捐獻了一座宋卿體育館,古樸典雅。只是形狀有些……如今已成了全國重點文物。
黎元洪的一生充滿著傳奇,出身普通的他早年在天津水師學堂學習。畢業後經晚清重臣李鴻章推薦供職於北洋海軍,又多次獲得李鴻章的提拔,後參加中日甲午戰爭,擱淺後為躲避日軍搜捕跳海,大難不死逃生。後前往南京投奔了晚清另一位重臣張之洞。張之洞十分看好黎元洪的志氣和能力,委以重任。督造南京城長江沿線炮臺等防禦工事。



第二年,張之洞被調往湖北武昌任湖廣總督一職,黎元洪也跟隨張之洞回到了家鄉湖北,訓練湖北新軍,更是在張之洞的栽培下,三次前往日本學習日本的軍事訓練技術和日本的軍隊管理經驗。頗有成效,這一切都為黎元洪後期成為北洋政府的重要人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彥宏在自身的努力下和貴人張之洞的提攜之下,官銜不斷提升,累遷至三品官,成了湖北新軍的最高領袖,把持了湖北新型陸軍和湖北水軍兩支重要的軍事力量。李彥宏雖為清政府的官員,但對於進步的革命人士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儘量取得一個平衡。這也為後期的武昌起義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隨後武昌起義爆發,黎元洪原本想要明哲保身,但看到革命形式不容小覷,尤其是革命軍在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之後,面對群龍無首的局面,革命軍領袖們經過討論一致決定,必須選取一位德高望重、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軍事名人來指導革命軍的下一步計劃。李彥宏成為他們認為最適合的人。得知自己被革命軍推薦為湖北革命軍總督一職這個消息的黎元洪開始是拒絕的。黎元洪經過跟革命軍領袖談條件之後才被迫答應做總督一職。


黎元洪提到,今日之革命,實為推倒清朝之統治,恢復漢族之正統地位。廢除封建專制,走向民主共和。由此可見身為清政府高官的黎元洪思想進步,認識超前。這與他曾經留學日本是分不開的。

黎元洪之所以被稱為民國第一偉人,離不開以下幾個方面。

政治上,平衡革命黨和北洋軍閥的矛盾,維護民主成果!

黎元洪既不屬於革命軍,也不屬於北洋軍閥,但擁有巨大影響力的黎元洪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平衡雙方的矛盾,儘量維持共和之果實不受破壞。在袁世凱稱帝鬧劇面前,表現出了堅決反對的立場,不惜辭退所有職務退隱。同時面對南京臨時政府在革命期間為了擴大革命成果而不惜用本國賦稅做抵押向日本借款出賣國家利益時,大義凜然批評革命黨人是在飲鴆止渴。

外交上,積極廢除一系列清政府與列強不平等條約。

革命軍為了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持,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初,居然宣佈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直至合同失效。而袁世凱為了達到稱帝的目的,也像西方列強進行了妥協。而黎元洪就職大總統之後,積極改善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關係,謀求正常的國家外交關係,1917年,趁著一戰勝利,中奧簽訂廢除中奧一切不平等條約。1918年,民國政府修改進口稅法,保障了民國政府在徵收進口稅時的主動權。1919年,蘇俄宣佈廢除與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1921年,德國宣佈廢除中德不平等條約。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黎元洪的努力。

經濟上,積極發展實業經濟,振興民族資本企業。晚年的黎元洪在政治上不得志,轉向發展經濟,投資鋼鐵。煤礦,鹽鹼,紡織,銀行,製藥,林業,食品,菸酒,保險,證券,郵電等70多家企業。為中國民族資本的發展和積累,以及中國工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除此以外,黎元洪在軍事方面,文化方面也頗有成績:訓練新軍,興辦教育,保護文人等等。因此被孫中山先生稱其為民國第一偉人!當然,孫中山說這句話也許有一定的奉承之意。但黎元洪的一生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珞珈山的貓


“民國第一偉人”稱號並非空穴來風,黎元洪確實在民國有很高的威望,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能夠看出他在中華民國中的位置。

黎元洪早年在湖北新軍中得到很大鍛鍊,由於其出色表現很快得到提拔,在保路運動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武昌起義後,黎元洪在軍內位置甚高被推舉為大都督。中華民國成立後,黎元洪被推舉為副總統,民間被稱為“黎菩薩”,威望極高,可能僅次於孫中山。

(黎元洪)

而黎元洪最為當時人以及後人稱道的就是,袁大頭在復辟帝制時他的堅決反對。

袁大頭稱為首任大總統後,各方蠱惑最終選擇了復辟帝制這一歷史倒車之路,時任副總統的黎元洪堅決反對,袁大頭幾次試探都碰一鼻子灰。而當袁大頭真的復辟帝制後,黎元洪非常生氣,袁大頭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堅決不就任。

(黎元洪和孫中山)

黎元洪這種堅決維護“共和”的態度,是符合孫中山的遺訓,也是受到當時人和後來人的讚賞,而袁大頭這一臭步也成為了大頭的一大汙點。單就堅決反對袁大頭稱帝,黎元洪也足夠稱作“民國第一偉人”。

你覺得黎元洪夠資格民國第一偉人的稱號嗎?你認為誰比黎元洪更為偉大?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黎元洪和袁世凱)


老李有刀


我以為,從現在不斷解密的民國真實歷史中,我們應該對現行的歷史做出自己的反思,他們對歷史的重新編纂,使歷史被塗抹的五馬六道,不忍卒睹。如何還原本相,去偽存真,那是要拋棄意識形態對生命的束縛,否則,大多人是無法逃脫思想的拘囿,被虛偽的歷史所迷惑,而認為謊言才是最美麗的歷史故事。


黎元洪在民國波詭雲譎的風雲變幻中,是一位獨行特立之人。他的故事很多,但自知自明與不貪戀權位,以及民主的心態,使他能屹立於民國之林,成為叢林法則下“敗寇成王”的不是偉人的偉人。因為,他從不想當偉人,而只是無奈的被選擇。就如武昌首義後,他被擁上大總統寶座,恐怕連他自己也想不通。但歷史就是這樣的任性,越是想當總統的人,無法當選,而不想當選總統的黎元洪,卻被簇擁上位。


雖在十多年間貴為民國兩任大總統,但他不驕不躁,對自己的認知非常清醒。他從小家境貧寒,考上軍校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出過洋,留過學。後在北洋水師裡服役12年,甲午戰爭中跳海逃生,然後去湖北投靠了張之洞,從此走向人生巔峰。


而後選舉正式大總統,必從孫中山、袁世凱、黃興及他四人中產生。黎元洪為了避免在票數上的尷尬,乾脆主動示弱退出競選。他在一份公開電文中陳述理由:“沉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項城;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中山;艱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善化。”


此等對世事洞明的練達,對對手的深刻了解,對政治格局的清醒頭腦,使他在民國曆史上,卓爾不群,尤其他在總統的寶座上,有位無權,屢被架空,在總統期內,沒有過一天舒坦日子,但卻不貪戀權勢,不用陰謀陽謀,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取得權力的心態,自是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也許這是他贏得民國第一偉人的重要來頭。


因之,作為命數的使然,他註定是一個過渡式人物,註定是那些民國梟雄之間的調味劑。而甘做調味劑的他,便在民國初年的風雲動盪中,從孫中山到袁世凱,從段祺瑞到吳佩孚,他都與之同臺;因之從武昌起義到洪憲帝制,從府院之爭到法統重光,黎元洪都在看似非常重要但卻有位無權的情況下,承擔起一個時代的命運流觴,使一段民國的歷史,因了他的存在,而豐富多彩起來。


昊愚堂夜畫


黎元洪為何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

“黎元洪為民國第一偉人”這一說最早是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但放到今天來看,這第一偉人的名號非孫中山先生不二,那麼孫中山先生為何對其如此推崇呢?難道有何過人之處?

黎元洪二十歲時考入北師大學堂,在校表現優異,畢業後進入北洋水師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的海軍生涯,之後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黃海戰役中黎元洪所在的廣甲艦擱淺以致未能行駛,為了躲避日軍的搜捕,黎元洪跳海逃走了,結束了他的海軍生涯。



雖然黎元洪在黃海戰役中逃逸,但並未影響其之後的政治生活。兩江總督張之洞在南京發文招賢納士,黎元洪在投效張之洞之後得到其賞識,黎元洪的才華得以施展,也是黎元洪之後進入政治權利中心的引路人。

之後隨張之洞調任湖北負責監製快炮,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北漂生活。在湖北表現優異,前後三次赴日留學考察軍事教育,回來後寫下軍事考察報告得到張之洞的讚賞,成為湖北新軍的高級將領。


宣統三年,武昌起義打響,黎元洪奉清政府之令圍剿革命黨,但在其中黎元洪並未痛下狠手,為革命黨人留下了一條生路,之後大勢難擋,被迫當上了湖北軍政府都督一職,穩定了湖北的局面,成為首義元勳。

“人一旦站起來,就再也跪不下去”,從床底被強拉出來擔任湖北領袖的那時起,黎元洪就以深知革命的大勢以勢不可擋,於是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革命的隊伍中,之後黎元洪作為南方代表與袁世凱議和。


民國之後,黎元洪三次出任民國大總統及副總統一職,但並未掌有實權,被北洋軍閥內各個派系利用和打壓,但在任之中黎元洪堅守共和原則、維護臨時約法,為維護革命成果做出了貢獻。


之後黎元洪從日本歸來,徹底離開了政壇,投身於實業當中去。1928年在天津腦溢血去世,享年65歲。

孫中山先生評價到:民國首義的第一偉人

反觀黎元洪一生,半路出家被拉上革命,強推到了歷史的前沿,雖高官在身,但並無實權,可悲、可觀...


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攢,個人頭條號“馬庸詩詞”,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


歷史伶俜者


中國近代政治舞臺風雲變幻,過客匆匆,民國大總統黎元洪便是其中頗有特點的一位。

黎元洪戎裝照

黎氏其人,出身海軍,雖為新式學堂出身,卻對革命一無所知。1911年武昌起義驟然爆發,起事黨人皆為無名之輩,欲推舉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物以作號召,於是湖廣新軍協統黎元洪一夜之間便成了革命黨人的領袖。對於黎元洪在武昌起義期間的表現,褒之者稱其為“功比孫黃”,貶之者說他是“床下都督”。黎元洪為人忠厚,胸無城府,有人說他謹厚,有人稱其柔暗,他一生在政治上鮮有作為卻有時運,無實力卻有地位,十幾年間,曾兩任副總統,兩任大總統。民國初年的風雲人物,從孫中山到袁世凱,從段祺瑞到吳佩孚。黎元洪都曾與之同臺;民初的大小事件,從武昌起義到洪憲帝制,從府院之爭到法統重光,黎元洪在每一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黎元洪不是黨人,也不是軍閥,位尊而權小,職高而言輕,這位多色彩的人物為中國近代史增添了一抹亮色。

說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可能會有爭議,覺得他配不上這個稱號,認為這是孫中山奉承他的話。但黎元洪一生有兩個亮點,一是武昌首義,一是反對洪憲帝制,這兩點足以讓其稱得上“偉人”這個稱號。

黎元洪下臺後雖在天津閒居,卻一直保持著一份首義元勳的體面,這是他最令人佩服之處。1928年6月3日,黎元洪病逝,其好友章炳麟送輓聯對其高度評價:

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綏寇豈能幹正統;

與五色國旗俱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


民國年間那些事


黎元洪是不是民國第一偉人,我覺得肯定和否定各佔一半,客官不妨看看他的履歷再回答這個問題不遲。
黎元洪(1864年~1928年),湖北黃陂人,故稱“黎黃陂”。
Δ黎元洪
黎元洪、一不是手握軍權擁兵自重的軍閥,二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黨魁。他得意時各派爭相推戴,失意時又被棄如敝履。
論條件他不是最好的,論仕途他又是最風光和順暢的。不想當官,用槍頂著腦門也得幹!
在風起雲湧的北洋時代,黎元洪三任副總統,兩為大總統,因而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他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
講真黎元洪走向革命是被逼的,換言之,他之所以後來能被稱為偉人也是逼出來的。
黎元洪最初是清朝的統領,1911年,武昌起義後,當時需要一個領導人,由於黎元洪為人厚道,有黎菩薩之稱,加之幫助過革命黨人,和雙方都有關聯,起義成功後,被革命黨人用槍頂著腦門推舉他為湖北都督兼任副總統,黎一副趕鴨子上架十分不情願的樣子。
據傳黎上任的頭三天,不吃不喝,總想尋短見,起義的發展逐漸利於革命黨時,在湖北立憲派領袖湯化龍的勸說下,黎元洪才剪去了辮子,從“黎菩薩”變成了“黎都督”。這才去都督府議事。
黎元洪成了湖北都督,他出身北洋海軍,利用威望勸導他的老師,海軍提督薩鎮冰倒戈了革命黨。一些清朝遺老看到黎元洪也是個革命黨,也紛紛投身了革命。
他在湖北都督這個任上,為了立威,一反以往的菩薩面孔,露出猙獰面目,殺死了武昌首義大功臣張振武。
因為張桀驁不馴,脾氣火爆,黎元洪害怕控住不住他,找了個張振武貪汙的藉口,未經審訊,就處決了張。
黎元洪覺得,張樹大招風,為了湖北政局的穩定,只有除掉張,才能完全控制湖北局勢。設計殺了張振武,黎元洪在湖北紮了根。
1913年,黎元洪再次成為副總統,大總統是袁世凱,袁把黎調到北京,讓陸軍總長段祺瑞接替了湖北都督。黎元洪從此沒有再回到過湖北。
黎元洪進京後,被安置在中南海瀛臺,此時袁世凱欲稱帝,拉攏黎元洪,和黎結成了兒女親家,袁的九子袁克久(11歲)和黎元洪的次女黎少芳(8歲)訂婚。大總統和副總統聯姻,這在當時傳為笑話。顯然這是門政治婚姻。
黎是反對袁稱帝,黎試圖從帝制活動中抽身而退,提出辭去副總統之職,並提出回湖北原籍的請求,袁擔心放虎歸山。一律不予批准。後來黎元洪遷居東廠衚衕,閉門謝客,悶悶不樂,軟磨硬抗對付袁世凱,黎元洪大事不糊塗,堅持共和底線,堅決反對袁稱帝,實屬難能可貴。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亡,按順序副總統代替大總統。黎打開袁世凱的遺命書,上面依次寫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黎元洪成了袁世凱排名第一的大總統候選人。當時黎元洪沒有實權,沒兵沒將,只是一個空架子。
袁死後,黎元洪出任大總統,而國務院總理是段棋瑞,老段是個武夫,獨斷專行,運用各種手段排擠黎元洪,演成“府院之爭”。
段祺瑞和他的手下、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架空了黎元洪。有一次,徐樹錚拿著一份委任狀請黎元洪蓋總統印,黎問起其人的履歷,徐竟然回答道:“現在實行內閣制,總統您何必多問!我很忙,您還是快點蓋印吧!”
黎十分憤怒,對左右說:“我本來不要做什麼總統,你看他們眼中哪裡有我!”以後人們都稱黎元洪為“圖章”總統。
黎元洪不甘心做段祺瑞得橡皮圖章,他要反擊。
後來黎、段二人又為對德參戰問題爭執不休,段讓黎在和德國斷交書上蓋章,黎元洪斷然拒絕,段一氣之下回了天津老家。
Δ段祺瑞
過了幾天,經人調解,段才回到了北京。然後段祺瑞和馮國璋,向黎元洪講述了對德國斷交有利於中國的理由,黎元洪這才蓋了章。這一回合段祺瑞贏得很漂亮。
只是和德國斷交了,如何脅迫總統下令和德國開戰呢?
為了達到主戰的目的,段祺瑞將其手下的十幾個督軍叫到北京,組成“督軍團”,對黎元洪施加壓力。
督軍團想法很簡單,議會擋路,就解散議會;總統不簽字,就逼總統下野。結果事情搞砸了。
段祺瑞內閣第二天就解體了,外交、司法、海軍、農商等五總長辭職,但段祺瑞倔強到底,一個光桿總理也要撐下去。段祺瑞再次逼到了天津,在天津組織了臨時政府。
這時遠在徐州的張勳看到了機會,這傢伙是個效忠大清的辮帥,他想乘機復辟帝制。他藉口調停府院之爭,率辮子軍10個營4000餘人,由江蘇徐州開赴北京。
張勳率辮子軍抵京後,不但沒有積極調停“府院之爭”,反而立即要求解散國會,驅逐黎元洪,邀集保皇派康有為等策劃清帝復辟,史稱"張勳復辟"。
7月1日,張勳果然讓溥儀穿上了久違的龍袍,準備臨朝聽政,收回大權。
黎元洪堅守民國最後的尊嚴,堅決不交權,總統府仍是五色旗飄揚。他暗地簽發總統令,恢復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令其出師討伐張勳。
段祺瑞馬上點兵,軍隊一到北京,張勳等復辟勢力立馬散去。
Δ張勳
這又一次證明槍桿子出政權的正確性。
黎元洪之所以浮浮沉沉,吃虧就是沒有軍權。段祺瑞讓黎元洪覆職,黎堅辭不授。
1917年8月28日,黎元洪離京到了天津,黎閉關修煉5年之久,段祺瑞害怕別人利用二人之間有矛盾,怕黎元洪被人利用,想讓他到北京居住,他向段琪瑞表態:
1922年6月2日,大總統徐世昌辭職,曹錕呼籲黎元洪覆職。9月19日,黎元洪為大總統,任命王寵惠為內閣總理。
1923年初,黎元洪任期快滿了,曹錕迫不及待想奪權,想擠走黎元洪。
在直係軍閥曹琨策劃下,導演了鬧餉、逼宮、奪印等鬧劇,但黎元洪就是不下臺,不交權。
面對這個“釘子戶”,曹錕竟使出了無賴手段,給黎家斷了水電。黎元洪大怒,決定離開北京。
13日下午,黎元洪乘專車離開北京。
Δ黎元洪
一個沒有實權的空頭總統,保護不了人民,也保護不了自己。黎元洪的專車到達天津。等待他的是直隸省長王承斌率領的大批軍警,他們二話沒說,包圍了專車,並卸下車頭。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患腦溢血,在天津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