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話說太子又向淨飯王請求不老、不病、不死、不別四願。如能滿此四願,便不出家。淨飯王一聞此言明知此四事是世間辦不到的,他的意還是在於出家,更加憂慮,仍是不允。太子悶悶還宮,淨飯王又勅耶輸陀羅和瞿夷二妃,安慰太子,警戒守護,不許稍離。又增設諸般妙樂,以魚耳目,使太子忘出家念。從此悉達多出入遊息,都有人隨護,一點兒也沒有自由。太子也知他父王意思不許他出家,無非就是怕後繼無人。等到後來,耶輸陀羅忽然懷孕了,悉達多太子不覺歡喜無限的說道:“如今可以安慰父王之心,王統也不至中中斷,我可以了我出家之願,沒有什麼留戀了。”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那一天,正是二月初八日,半夜之中悉達多便悄悄起身,見二妃以及諸宮人都呼呼熟睡,猶如木石做成的一般,鼻涕口涎,汙穢不潔,身如革囊,盛諸糞穢。太子心生厭惡,自念世人何故對於此不潔之身,還要貪淫縱慾呢。他又故作種種響聲,那些人竟如死的一般,完全不覺。太子心想,此時不走,還待何時。便去找尋車匿,叫他速備駿馬,預備私逃。那車匿本來是個忠心之僕,受過淨飯王的叮囑,如何肯讓他半夜私逃。故高聲泣諫,意欲驚醒諸宮,阻止太子之行。不料他雖高聲說話,宮眷們卻沒有個警覺的。太子也深空驚醒了妃嬪,引起麻煩,便說道:你不替我去備馬,難道我就不能自己去備。”說著,竟往馬廄而來。車匿弄得沒法,看來今天是阻擋不住的了,只得去替他備了馬匹。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悉達多便上得馬背,一路出宮,取道往北門而來。不敢叫門,只往城堵上行去。往下看看,好在不算十分高峻,那馬還可以跳得,便將馬鞍一緊,在百步之外,縱馬飛奔向城牆邊而來。到得近前太子就將馬鞍一拎,那馬四腳騰空,竟自跳出城去,平安落地。這本是悉達多練就騎術的一種,但是在佛經上說起來,太子乘馬,身放光明,獅子吼言。(我學諸佛出家之法,四大天王來捧馬足,並接車匿、切利天主擎蓋相從,逾出北門。這一段說話,似乎有些不足置信,因為他那時尚在求道,並未成道。)太子乘馬出了北門,便向城門拜了九拜,對天發誓道:“我若不了生死,終不還宮。我若不成佛道,終不還見父王。我若不盡恩愛之情,終不還見姨母及二妃。那時車匿也自趕到,縋城而下,護送太子前行。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二人走了半夜,天色明時,已在百里之外。又走得一日,到了一個所在,卻正是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風物清幽,寂靜無諢,太子一見大喜,便命車匿回宮,說我在此修行。車匿涕泣陳詞道:“太子生長宮中,今在山林,荊棘蟲獸,多諸險艱,深可畏懼。您還是一同回宮,共享安樂的好啊。”太子道:“不必多言,我叫你走你就走,須知我在宮中,雖能免有形的荊棘蟲獸,卻不能免無形的荊棘蟲獸,我現在欲解除老病死苦,方才出家,既到此間,豈可改變初志,重又回宮呢。”說罷,便將頭上的五雲冠除下,交於車匿,又從腰間拔出寶劍,一面將發解開,揮劍將頭髮割下,又脫了宮袍,一併交於車匿收了,換上寂靜服,才向車匿說道:“你如今可以回去了,上覆父王,說我已經出家,請他不必掛念。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耶輸陀羅妃,身已懷孕,六年之後,定然生子,皇家是絕不會斷後代傳承。這衣冠頭髮,你可拿去見我父王,表明我已斬盡六根之意,我今依諸佛之法,除去鬚髮,願與一切了斷,除煩惱障礙。”車匿到此見太子沒有迴心之望,便涕泣拜辭,取路回宮,不在話下。再說二月初九那一天,宮中忽失了太子所在,都大大的吃驚,報知淨飯王,著人四下找尋。非但太子不見,連車匿也失了所在,還少了一匹駿馬,就知準是連夜私逃出家去了。淨飯王著人往四門去查詢,卻都說不曾看見,並且夜間也從未開門,不知太子究從哪道而去。於是便派定四隊人馬,分往東南西北四郊去追尋,直鬧到傍晚,哪有一些兒跡兆,只能回城覆命。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淨飯王心中好生納悶,直到十一日中午,車匿乘了那匹駿馬,飛奔回城,將經過情形向淨飯王報告了,宮中方才知道太子的蹤跡,淨飯王方始稍稍寬慰。因為既然知道了他所在的地方,就可以差人去尋找,或者可以將他強迫回來,也未可知。況且那苦行林離城只有一日半的路程,飛騎前往,一天可達,故淨飯王便命車匿為引導,帶了文武大臣,備了車騎,通往跋伽仙人苦行林中去,將太子勸回城中。眾人聞命,自然不敢怠慢,當即隨同車匿,各乘駿馬,如飛地出了北門,直往那苦行林中而去。走了足足一天,半夜光景,方見前面有一座園林,遠遠的放出光明。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車匿還只道就是跋伽仙人的所居,但走近看,卻覺有點不對,諒在昏黑之中,走錯了路程,便請大家在外略待,他獨自入林去問訊。林中卻原來也有一位靜修的苦行仙人,不過不是前天所見的。車匿少不得上前拜問,那仙人道:“你們走錯路了,要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去,剛才你們便該一路落北走,不該偏東弄到這裡來,如今岔得遠了。一往一來,要多費一天路程。”車匿又問明瞭方向,才拜謝出林,向大家說知就裡。眾大臣不免都頹然若表,但已經錯誤於前,徒然埋怨車匿,也是沒用。當時又因夜深天黑,不辨路徑,生怕再走錯了方向,越走越岔,反為不美。

釋迦牟尼深夜逃離皇宮直奔跋伽仙人苦修的深山

大家一商議,決定在林外露宿一宵,待天色明亮,辨清了路徑,再行拔隊而行。於是將馬匹扣好,或據石而坐,或席地而眠,將就地過了一夜。次日天色黎明,大家都整了整衣冠,把馬放了一會青,才各自上馬,依著仙人的指點,仍回到舊路岔道之處,認定了方向,才落北而行。這一來,足足又走了一天,直到黃昏時分,才到了跋伽仙人的苦行林中,訪尋太子。不料那時太子已不在林中,及至向跋伽仙人詢問,卻說他雖曾到過林中相與談論,他終因為雙方的宗旨不合,不願留居此地,已在昨天傍晚告別面去。車匿連連頓足道:“這都是昨天走錯了路,才致誤事,要不然豈非就可會到。如今天地茫茫,又知他往哪裡去了呢?這便如何是好?”

正是

若欲尋蹤跡,還須問道人。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