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一、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全國著名的觀音道場。其宗教活動可溯於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煉丹遺蹟隨處可覓。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來謁潮音洞,感應觀音化身,為說妙法,靈蹟始著。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鍔大師從五臺山請觀音像乘船歸國,舟至蓮花洋遭遇風浪,數番前行,無法如願,遂信觀音不肯東渡,乃留聖像於潮音洞側供奉,故稱“不肯去觀音”。後經歷代興建,寺院林立。鼎盛時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餘僧侶,史稱“震旦第一佛國”。

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誕辰日、六月十九觀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四方信眾聚緣佛國,普陀山燭火輝煌、香菸燎繞;誦經禮佛,通宵達旦,其盛況令人歎為觀止。每逢佛事,屢現瑞相,信眾求拜,靈驗頻顯。綿延千餘年的佛事活動,使普陀山這方鍾靈毓秀之淨土,積澱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二、海南南山寺

海上觀音位於海南三亞市南山風景區,1993年中國國務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興建南山寺,並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觀音聖像。此像由海南三亞南海海上觀音功德基金會發心敬建,三尊化一體,巍峨壯觀,實乃世界造像之最。敬造工程因其規模宏偉、意義殊勝、佛理底蘊豐富,被譽為“世界級、世紀級”的佛事工程。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欣然為聖像題名——“南海海上觀音”。1999年,農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舉行了“南山海上觀音”敬造工程開工典禮。工程歷時6載,於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農曆三月十六日,準提菩薩誕辰日)舉行盛大開光儀式。

海上觀音由觀音金身、佛光、千葉寶蓮、紫檀木雕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高度108米,耗用黃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鑽石、數千粒紅藍寶石、祖母綠、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異寶,採用中國傳統“宮廷金細工”手工藝製造。觀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厚度1.2毫米的金片經手工敲打成型,再焊接而成。由於運用了不同的工藝處理方法,從而使金像產生了不同的色彩與質感。

海上觀音比自由女神還要高15米,所以海上觀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像了。觀音聖像一面是手拿蓮花,另一面是手拿金書,還有一面是手拿佛珠。為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寶相莊嚴,腳踏一百零八瓣蓮花寶座,蓮花座下為金剛臺,金剛臺內是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圓通寶殿。金剛洲由長280米的普濟橋與陸岸相連,並與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觀音廣場及廣場兩側主題公園,共同組成佔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觀音淨苑”景區。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三、廣東觀音山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東莞市樟木頭鎮境內,園區總面積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是集生態觀光、娛樂健身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被譽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

觀音山歷史悠久,環境清幽,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珍禽異獸時有出沒,奇花異草漫山遍野。公園內景點林立,一步一景,主要景點有:慈雲閣、國際會展中心、蔡子培將軍像、八仙過海、觀音廣場、財神殿、大悲殿、感恩湖、三十六級瀑布等。

相傳,觀音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初入中土時首處停留之所,其山頂觀音古寺,始建於盛唐,古寺因有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說,故千百年來,青燈不熄,香火不斷……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成時,擇極具靈氣的花崗岩,靠人工雕琢,歷時三載,終請成淨高三十三米、重達三千多噸的世界最大花崗岩觀世音菩薩聖像。聖像雄踞觀音山頂,端坐須彌蓮座之上,頭戴寶冠,身著天衣,肩披帔帛,胸飾瓔珞,左手持淨瓶,右手結無畏金剛印,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極具盛唐風采的石雕藝術精品。目前,觀音寺已初現百年前古寺景象,大悲殿、財神殿、古鼓樓、古鐘樓等已建成,於觀音山間小徑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佛境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四、四川廣德寺

廣德寺、靈泉寺同屬四川省遂寧市城郊兩大寺廟,相距僅3公里,都為著名的觀音道場。廣德寺、靈泉寺作為觀音的道場,香火興旺,聲名遠播,被民間譽為“中國觀音故里”。 每年觀音菩薩的生日(2月19日)、得道日(6月19日)、出家日(9月19日),廣德寺和靈泉寺都有大批信眾自發組織開展以觀音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香會,其規模全國罕見。

廣德寺開山鼻祖克幽禪師,按敦煌文獻中佛教經典《歷代法寶記》翔實記載,系禪宗在蜀地派系中的第五代傳人,是唐中宗的孫子,武則天的重孫。克幽禪師佛學精妙,兩度被引入宮講經說法,被封為護國禪師。廣德寺曾主領川、滇、黔三百餘山,獲唐、宋、明朝皇帝十一次敕封,被譽為“西來第一禪林”,有全國罕見的珍貴文物“聖旨坊”和北宋真宗皇帝所賜“敕賜廣利禪寺觀音珠寶印”一顆及明朝皇帝所賜的“敕賜廣德禪寺”玉印,代表著各朝對廣德寺觀音道場的皇權確認。同時,遂寧是中國“觀音故里”,更得到了中國佛教界認可。廣德寺前山門的牌匾“西來第一禪林”、靈泉寺前山門巖壁上的“觀音故里”是中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廣德寺蓮花廣場入口牌坊所書的“觀音道場”四個禪味十足的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和尚所題。2008年,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命名遂寧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五、福建南普陀

南普陀寺在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於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寺宇周圍保留眾多題刻,著名的有明萬曆陳第、沈有容題名石刻和清乾隆御製碑。寺後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寬一丈。寺後五峰屏立,松竹翠鬱,巖壑幽美,號“五老凌霄”,是廈門大八景之一。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六、貴州西普陀

貴陽西普陀寺,原名白雲寺,始建於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以前,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曆史。公元2005年秋,藏青法師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以及十方大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動工恢復這一著名的古寺。藏青法師系當代第一比丘尼上隆下蓮上人之學法弟子,亦嗣上本下煥恩師臨濟宗法,為禪宗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代傳人,也嗣上佛下源恩師雲門宗法,為禪宗雲門正宗第十四代傳人。為彰顯觀音菩薩之大慈大悲,使觀音菩薩東、南、西、北四大道場得以圓滿,徵得政府領導及廣大信眾同意,將白雲古剎定為觀音菩薩道場——並定名為西普陀寺,黔中四眾踴躍歡喜。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七、遼寧北普陀

錦州北普陀山,佔地數萬頃。集奇奇洞、妙佛、聖泉、寶樹於一體。南望滄海,北觀太極,紫氣東來,福廕無邊。它是觀音菩薩顯化的道場,實為洞天福地,人間聖境。她共有九大景區五十多處景點,被定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人達百萬人次。

滴水觀音:是矗立遼西地區最大的觀音站像,高達二十五米,人稱遼西第一大佛。觀音潔白如玉,臨風楊枝,盡撒聖水,向善向美。真是“在天在淵,遙望四時雲似海;為霖為雨,揚枝一灑物皆春”。

全國八大觀音菩薩道場

八、河南香山寺

河南平頂山香山寺是漢化觀音即千手千眼觀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觀世音菩薩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應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觀世音,民間稱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觀音文化傳入中國後,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漢化過程,至唐宋時基本上完成。因觀世音菩薩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在中國民間神祇信仰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其影響力甚至超越了其它一切諸神。漢化過程完成的標誌就是唐代佛教宗師道宣獲天人感應,揭示了觀音肉身應化之地在平頂山香山這一佛教史實。道宣大師明確認定:“觀音示現無方,而肉身降跡唯香山因緣最為勝”,“嵩嶽之南二百里,三山並列,中為香山,即菩薩成道之地”。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