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學術上的千古謎題!

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最近在關注的事情--三星堆遺址。在三星堆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最令人駭異的是那面巨大的青銅縱目人面具,其造型之奇特,面目之怪異,形狀之巨大,鑄造之精美,都是世界文物考古史上所空前的,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學術上的千古謎題!

青銅縱目面具為三星堆“六大國寶”之一,寬1.38米,高0.645米,眼睛呈柱狀向外凸。一雙鵰有紋飾的耳朵向兩側充分展開,造型雄奇,威嚴四儀,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青銅面具。它那雙充滿了高科技感的眼睛,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和關注。在晉朝《華陽國志-蜀志》中有一句很神奇的描述,“周失綱紀,蜀先稱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目縱這三個字可為難歷史學家了,直到縱目人面具的出土,方才解開了這個千古謎題。

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學術上的千古謎題!

但也存在幾種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它應是獸面具,也有人認為面具左右伸展的大耳是杜鵑鳥的翅膀,其形象應是古史傳說中死後魂化為杜鵑鳥的第四代蜀王杜宇之偶像,還有人認為它是太陽神形象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學術上的千古謎題!

但為之最廣的一種說法還是蠶叢氏,也就是蠶祖,蠶目為鼓突狀,所以蠶叢就應該是鼓眼。而蠶,又為馬,馬目也可以稱為“縱目”,蠶又可化為“龍”,龍目自然也是“縱 目”。此說有點道理,但遺憾的是我們在青銅縱目面具上找不到絲毫能表現蠶、馬、 龍的特徵,比如馬嘴龍唇等,而仍然是十分真實的人面呢,青銅縱目人面具會不會帶著史前文明的信息呢?

三星堆-青銅縱目人面具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學術上的千古謎題!

1988年,三星堆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從現在的考古發掘看,一二號祭祀坑可以說是埋藏了當時古蜀國傾國傾城的財富,而隨著這些珍貴文物的出土,一個淹沒於歷史的古國也浮出水面,進入到普通大眾的視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