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鎏金技術工藝有哪些步驟?鎏金和鍍金有區別嗎?

什麼是鎏金?

鎏金是古代金屬工藝裝飾技法之一,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貢劑,塗抹在銅器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可以使金附著在器具表面不脫色。鎏金指的是將金和水銀合成金貢劑,然後等水銀蒸發之後,就會完全依附銅器表面。

古代鎏金技術工藝有哪些步驟?鎏金和鍍金有區別嗎?

巧生爐釋雲高端系列之鎏金海水雲龍香薰爐(僅限活動展品) [ 編號:77825 ]

這種技術被近代成為“火鍍金”,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出現,漢代稱為“金塗”或“黃塗”。

關於金貢劑的記載,最初見於東漢煉丹維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而關於鎏金技術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梁代。《本草綱目 水銀條》引梁代的陶弘景的話:“水銀能夠消化金銀使之成泥,人以鍍物是也。”這個記載比鎏金器物出現的晚了八個世紀。而鎏金的方法大多可以分為五個過程。

第一,仿製“金棍”,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微微翹起的,沾上水銀之後,經過晾曬即可成為“金棍。”

鎏金製作工藝流程

鎏金製作工藝流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做“金棍”、煞金、抹金、開金、壓光

第一步先將黃金鍛造成箔,剪成碎片,放置在400攝氏度左右的坩堝內,然後倒入貢,不斷攪動使之完全融化於汞水中,然後倒入冷水中冷卻,逐漸成為銀白色泥膏狀的金汞合劑,這種液體被稱為金泥。此一工藝被稱為“煞金”。

第二步用磨碳磨掉銅飾器物表面的銅鏽,用“塗金棍”(銅製,將其一端打扁用酸梅湯塗抹後浸入汞內,反覆多次,使沾上一層汞,晾乾即成)沾金泥與鹽、礬的混合液均勻地抹在被器物表面,邊抹邊推壓(現代匠師稱此手法為“拴”,三分抹七分拴),以保證金屬組織緻密,與器物粘附牢固。此一工藝過程通稱“抹金”,塗在欲鍍銅飾件表面。

古代鎏金技術工藝有哪些步驟?鎏金和鍍金有區別嗎?

鏨刻帶座獅首銜環耳缸式爐(珍品鎏金款) [ 編號:76055 ]

3、以適當的溫度經炭火溫烤,使水銀蒸發,黃金則固著於銅器上,其色亦由白色轉為金黃色,此一工藝過程通稱為“開金”。如要求金屬較厚,即要將上述過程反覆多次(在實際操作中經過四次鎏金的銅件,金層厚約為36微米)。

4、用毛刷沾酸梅水刷洗,並用瑪瑙或玉石製成的“壓子”沿著器物表面進行磨壓。使鍍金層緻密,與被鑄器結合牢固,直到表面出現發亮的鎏金層。此一工藝過程通稱“壓光”。再經過清洗壓光等工序,一件精美鎏金件的便誕生了。

銅鎏金怎麼鑑定真假

鎏金只是表面一層,觀察是不是真的鎏金可以看顏色,或者刮一下看。

鑑別鎏金年代與現代仿古鎏金很容易鑑別,現代仿古鎏金手法都是用電鍍法鍍鎏金,光澤度欠缺,不夠自然。其次的,古代是用水銀法鎏金,色澤沉穩,給人厚實的感覺,長期的磨損露出銅胎之色,包漿豐富,這是一般的仿品不能仿造的。

鎏金和鍍金有什麼區別

想要了解鎏金和鍍金有什麼區別,鎏金又名鎦金,也被稱為火鍍金。鍍金指的是電鍍工藝,兩者的相同點都是將金附著在器物上(用金將器物包裹起來)。

鎏金的歷史比鍍金早,大概有2500年曆史,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手藝,而鍍金需要有電,沒電便不能實現電鍍?

古代鎏金技術工藝有哪些步驟?鎏金和鍍金有區別嗎?

獅耳鎏金燻爐 珍品銀祥堂製作 [ 編號:63538 ]

據考證英國人在19世紀早期發明電鍍,傳入中國的時間不早於1848年,廣泛用於器皿製作,應該更遠一些。鎏金過程複雜,操作過程危險指數較高,容易造成一定的人身傷害。

簡而言之,用加熱的方法將金和汞分離,使得金殘留在器物表面形的一種古老工藝。瞭解鎏金過程有什麼用?首先要了解鎏金工藝過程,清楚鎏金的工藝價值。值得關注的是,鎏金在烤金過程中容易出現氣孔,儘管在壓過程中將金壓實,時間久了也會出現斑駁。給製作工藝帶來一定的難度。

另外,抹金的過程,不但抹上了金,還有汞和銅反應,假設放大100倍來看,即便是再厚的鎏金層,也不太可能將銅胎體完全覆蓋。

這些都是鎏金與鍍金由於工藝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古代鎏金技術工藝有哪些步驟?鎏金和鍍金有區別嗎?

釋雲系列之鎏金獅耳侈口方燻爐 [ 編號:66362 ]

而鍍金的工藝流程:

1驗收(工件)→2裝掛→3預處理(超聲波除臘、化學除油、光亮浸蝕)→4活化→5冷水洗→6冷水洗→7鍍無應力鎳→8回收→9純水洗→10純水洗→11預鍍金→12鍍金→13回收→14回收→15冷水洗→16冷水洗→17純水洗→18熱水洗→19乾燥→20拆卸→21檢驗→22包裝。

區分鎏金和鍍金對斷代是有幫助的,掐準鍍金的工藝年代。鎏金的薄厚,也體現了當時的國力情況,能用厚鎏金做東西的,必定是盛世。鎏金工藝目前還在用,但是非常少見了,大部分都用電鍍金來替代了,或者可以說電鍍金是鎏金的替代品。

鎏金這個詞兒,如今在文玩行業裡並不是很常見,常見於古玩行裡。除了以上所說鎏金與鍍金的差別之外,更直觀的認識是鍍金較薄,鎏金相對較厚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