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下令撤藩時,吳三桂已經61歲了,為何還要起兵造反呢?

紫衫龍王張耀武


永曆皇帝對吳三桂的評價:

“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

晚年的吳三桂一直在雲南過著“淺把涓涓酒,深憑送此生”的奢靡而空虛的生活。早就不想爭奪天下了。他開始信佛,他在雲南大量興建佛寺,常常一個人像個孤僧一樣打坐。還重修了昆明的玉皇閣,老君殿,報國寺,西寺。

本人也是一副知恩圖報,寬厚長者的形象。平時和藹可親,與人計事,相對如家人父子。文武官員每以公事拜謁王府,府中必於規制之外,備飯款待。他曾隸屬於毛文龍部,入清以後與舊部不相往來,但當毛文龍老僕向他求救自己宅基地被李強霸佔之事,他親自出面幫其討要,迫使李強輸金謝罪。曾應遴曾對吳有恩,他兒子來雲南時,吳三桂以十四萬金饋贈......

大家都說平西王仁義誠厚,但也都記得他不故父母性命投敵,以追殺故主子孫邀功的事實。不過這對吳三桂來說都不重要了。

但對康熙來說,吳三桂是他大清帝國的危險因素。

大約是永曆逃往緬甸時,清廷都不想管南明瞭,但吳三桂執意要入緬擒殺永曆且不準滿將要求帶回京師審判,在雲南就地處決永曆時,清廷對他已經失去信任了。

他做的太過分了,過分的被效忠的對象都難以接受。一個沒道德原則的人,可以為功,亦能為禍。

我一直覺得,要是順治活得長一點,他大概能安然等到吳三桂自然死亡後(吳三桂起兵五年後就病死了,享年62歲),能用比較溫和的方法處理三藩問題,也不至於造成那麼大的震動了。畢竟順治也是戰亂中長大的,他大概能理解吳三桂在命運壓迫下的屈辱投靠。對於幫他打下整個天下的吳三桂來說,一個雲南並不是太過豐厚的報酬。所以說順治可能就會讓他自生自滅了。

但康熙不是,他是在和平環境中長大,深受漢文化薰陶的人,奔著做千古一帝去的康熙自然迫不及待的想建功立業。吳三桂這種與傳統漢文化倫理道德觀相違背的人肯定被他深惡痛絕。要想建功,肯定要拿他先開刀。於是吳三桂就這麼被逼反了。因為兵權一被剝奪,表示他在朝中肯定沒有容身之地,他和屬下的身家性命將會遭到嚴重威脅。就算他不想反,屬下也會架著他造反的。


胖小喵日記


康熙是好人嗎?絕對不是。幫康熙做事很安全嗎?在那個人人自危的時候誰敢說自己絕對安全。如果康熙不狠又幹的了頭頭子嗎?況且歷史上王殺臣子的案例比比皆是,面對殺人無數的頭目誰不害怕,如果不濃死他,你一得罪他,他就想辦法各種整你各種穿小鞋……只能說三桂比較看清這一事實,反正橫豎都是死,那不去殊死一搏!只是這次死神沒有站在康熙那邊。戰爭都是高層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可憐的都是無辜的人。


越獄犯景爺


個人認為吳三桂造反主要是以下四個原因。

1、就是對於權力的慾望,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那種君主至上的思想影響之下,人人都想成為那個掌握天下的人,就連吳三桂這樣的人都無法例外。

2、是吳三桂之所以在61歲高齡的情況下,依舊選擇起兵造反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於權力的慾望在不斷地擴大。因此導致他權慾薰心,想爬到那個只有皇帝才能坐的的最高的位置,所以,當他被清廷從關內放出來之後,剿滅農民軍和南明政權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不斷擴建壯大自己的軍隊,想要等到日後時機成熟能有所作為。可見,吳三桂起兵造反是早有預謀的。

3、就是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他的這個慾望愈發強烈。因為他怕自己如果此時不反,可能以後就沒有機會了,畢竟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他也不知自己還剩下多少的時日。可能是年齡越大吳三桂的心理越是焦急,他怕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所以就迫不及待的起兵造反。

4、就是撤藩,當康熙親政的時候開始撤藩,這無疑是過河拆橋,那麼對於吳三桂來說自己揹負著出賣國家的罵名,卻換來如此下場,那吳三桂當然不會同意。所以即使是61歲的高齡那也不能忍受。對於吳三桂想到自己付出多年的心血才換來在雲貴地區站穩腳跟,突然就要撤藩那我豈不是白費多年努力。


鄧大仙


換了誰都一樣,不可能輕易放棄自己的道路,雖然是條不歸路,一旦踏上就無法回頭,與其還不如拼一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