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攻坚“四十条”绘作战图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宝安:攻坚“四十条”绘作战图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4月21日,宝安召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印发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2020年1号令,部署308项攻坚任务和攻坚“四十条”,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会上,区委书记姚任、市水务局局长张礼卫等与会领导向部分责任单位发放了《宝安区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责任书》。区长郭子平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市水务局副局长钟伟民,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尹杰,区领导孟锦锦、朱恩平、朱桂明参加会议。

宝安印发1号令 部署308项攻坚任务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宝安贯彻上级部署,计划做到茅洲河国考共和村断面、一级支流、入海河流水质达到Ⅴ类,黑臭水体和小微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同时,污水厂进水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PM2.5年均浓度、臭氧年均浓度、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指标均有更高目标。对此,宝安印发了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令 2020年第1号《关于全区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明确了308项攻坚任务及责任单位,将实施“水十条”“气九条”“无废八条”“土七条”“利剑六条”等40条攻坚措施,要求各街道各部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姚任指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全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市部署,不折不扣对标对表,把任务领回来、把责任扛起来、把工作落实下去。要构建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区、街道和部门、社区三级工作框架,按照“项目化、表格化、责任化、时序化”要求落实好308项攻坚任务。

着力解决污染问题全面提升生态质量

姚任强调,要积极发挥指挥部等沟通协调平台的作用,排查整治茅洲河流域污染源,实现茅洲河左右岸、上下游协同治理,把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段。要持续抓好污染源治理,发挥区排水公司专业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务管网。要坚持以治水的力度和决心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抓好扬尘、尾气、废气管理,监管整治餐饮企业油烟排放,改善空气质量。要提升固废处理能力,做好老虎坑环境园的运营管理,加快推进江碧环境生态产业园和宝安湾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沙井基地建设,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要加强执法,严格落实“利剑六条”,坚决查处污染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托技术支持,全面提高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工作水平。

张礼卫表示,近年来,宝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治水工作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宝安治水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推广。今年是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年,宝安要更创佳绩,在治水新征程中勇当尖兵,抓好排水精细化管理,散乱污和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确保“长制久清”。要抓好茅洲河碧道等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修复,建设生态美丽河湖,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尹杰表示,宝安全区动员部署,充分体现了宝安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担当和坚强决心。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环保督察整改为重点,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先行示范。

宝安污染防治“1+5+40+308”作战图

■ “1”即宝安印发的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令 2020年第1号《关于全区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命令》

“5”即

“宝安区2020年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管理提升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措施”

“宝安区2020年大气质量提升攻坚措施”

“宝安区2020年‘无废城市’创建攻坚措施”

“宝安区2020年土壤质量提升攻坚措施”

“宝安区2020年‘利剑四号’执法攻坚措施”

“40”即“水十条”+“气九条”+“无废八条”+“土七条”+“利剑六条”,共“四十条”攻坚措施

“308”即宝安区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责任清单308项

宝安:攻坚“四十条”绘作战图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宝安污染防治攻坚措施“四十条”

一、 “水十条”

1、提升保障污水处理能效

2、完善全域范围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3、全面开展正本清源查漏补缺

4、纵深推进小微黑臭水体排查整治

5、坚决完成“清四乱”及治水征拆硬任务

6、加快构建河湖库生态修复系统

7、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

8、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

9、切实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10、强化决策执行和协同联动保障机制

二、 “气九条”

1、明确区、街道两级工作目标

2、明确2020年4个工作节点

3、狠抓工地污染防治

4、加强道路扬尘防控

5、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

6、从严监管经营性企业

7、深化重点区域管控

8、提升监测监管能力

9、优化科学减排和综合评价

三、 “无废八条”

1、建设无废城市细胞,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打造垃圾分类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

3、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4、大力发展装配建筑,推进绿色建筑示范

5、加强建筑废物处置,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6、严格监管工业危废,补齐处置能力短板

7、强化市政污泥处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8、前瞻开展规划编制,夯实无废创建基础

四、 “土七条”

1、明确土壤污染防治总体目标

2、形成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

3、完善建设用地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

4、加强建设用地分用途管理

5、严格落实饮用水源地及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

6、抓牢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7、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五、 “利剑六条”

1、严厉打击排污单位超标排放行为

2、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回潮行为

3、严厉打击污染大气超标排放行为

4、严厉打击面源污染错接乱排行为

5、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行为

6、严厉打击环保督察交办的违法行为

相关新闻

宝安健全工作体系 在污染防治上先行示范

记者从宝安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宝安今年的总体目标是:茅洲河国考共和村断面、10条一级支流、21条入海河流达到Ⅴ类;13条入库河流达到Ⅵ类;62个黑臭水体和320个小微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污水厂进水浓度达到100毫克/升;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90%,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7.7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浓度不高于125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宝安将着力健全具有宝安特色的治污体系,全面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01 一是完善建管并重、长制久清工作体系。宝安将坚决贯彻落实全市“十个全覆盖2.0”技术路线,继续发扬“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宝安治水精神,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质量。宝安将以茅洲河流域为试点,建立水质雨季监测分析研判和稳定水质综合调度工作机制。同时,宝安将建立健全排水小区正本清源动态排查、评估、整治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排水管理进小区。此外,宝安将加快构建河湖库生态修复系统,完善河湖长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统筹、决策、协调职能,形成长效管理合理,精准管控涉水污染源,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治污”向“提质”迈进。

02 二是健全大气联防联治体系。宝安要求各单位按照目标任务压实治污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宝安将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属地管理,各街道对辖区空气质量法则。宝安将健全污染联动和预警响应机制,对工地、道路扬尘、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定点监督,从源头到末端全链条监管;落实污染应急响应,各单位应第一时间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同时,宝安将建立全天候立体督查督办系统,强化智慧监督,实行清零销号、末位约谈等制度,实现大气防治从“事后救火”向“事前防范”转变。宝安还将强化考核激励,突出约束性指标的指挥棒作用,形成全区联防联治合力。

03 三是严格执法保护生态环境。宝安将依法加大对违法企业执法力度,对生态环境领域涉刑案件予以从快从重查办,探索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体”的责任追究体系。同时,宝安将全面完善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健全重点行业环保信用体系,深化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制改革。

04 四是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宝安将建立“12369”环保公众有奖举报及环境信访热线,鼓励公众参与,定期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和成效,加强宣传报道,形成社会各方积极主动参与治污攻坚的良好氛围。

宝安攻坚污染防治 水气土质量稳步提升

记者从宝安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宝安着力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实现历史性突破、大气质量连续三年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可控。

过去,黑臭水体是宝安生态环境的最大短板,宝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经过4年的系统治理,投资400多亿元,建成了4000公里管网,还清40年污染欠账,全区河流全面稳定消除黑臭,提前1年2个月达到国家要求,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宝安在全国首创了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治水模式,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肯定。宝安治水全面落实“真截污、截真污、真处理”治水,在全市呈现出八个最突出的成效和特点:新建雨污分流管网数量最多、实施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最多、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最多、污水处理提标幅度成果最大、底泥处置能力最强、实现河流生态补水全覆盖最早、消除黑臭水体数量最多、水政监管执法力量最强。当前,全区61条黑臭水体、374个小微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

与此同时,宝安举全区之力向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问题攻坚冲刺,取得了一个个突破性成果,各项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连续三年荣获“治污保洁特别奖”,生态文明取得了长足进步,环境监管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近年来,宝安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区PM2.5年均浓度降已至30.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率为86%,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宝安机场所有机位、大铲湾码头所有泊位实现岸电全覆盖,有效减少飞机船舶停泊期间污染物排放。“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江碧产业园—环保产业生产示范园区完成60%工程量,宝安已建成20万吨每年的小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和2万吨每年的汽修废矿物油收集点。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建成投产,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土壤环境管控迈上新台阶,全区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