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攻堅“四十條”繪作戰圖 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

寶安:攻堅“四十條”繪作戰圖 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

4月21日,寶安召開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印發區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20年1號令,部署308項攻堅任務和攻堅“四十條”,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會上,區委書記姚任、市水務局局長張禮衛等與會領導向部分責任單位發放了《寶安區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責任書》。區長郭子平主持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市水務局副局長鍾偉民,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尹傑,區領導孟錦錦、朱恩平、朱桂明參加會議。

寶安印發1號令 部署308項攻堅任務

今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之年,寶安貫徹上級部署,計劃做到茅洲河國考共和村斷面、一級支流、入海河流水質達到Ⅴ類,黑臭水體和小微黑臭水體“長制久清”,同時,汙水廠進水濃度、空氣質量優良率、PM2.5年均濃度、臭氧年均濃度、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指標均有更高目標。對此,寶安印發了區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令 2020年第1號《關於全區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明確了308項攻堅任務及責任單位,將實施“水十條”“氣九條”“無廢八條”“土七條”“利劍六條”等40條攻堅措施,要求各街道各部門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姚任指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是必須堅決完成的政治任務,全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市部署,不折不扣對標對錶,把任務領回來、把責任扛起來、把工作落實下去。要構建生態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構建區、街道和部門、社區三級工作框架,按照“項目化、表格化、責任化、時序化”要求落實好308項攻堅任務。

著力解決汙染問題全面提升生態質量

姚任強調,要積極發揮指揮部等溝通協調平臺的作用,排查整治茅洲河流域汙染源,實現茅洲河左右岸、上下游協同治理,把茅洲河碧道試點段(寶安段)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示範段。要持續抓好汙染源治理,發揮區排水公司專業能力,精細化管理水務管網。要堅持以治水的力度和決心抓好大氣汙染防治,抓好揚塵、尾氣、廢氣管理,監管整治餐飲企業油煙排放,改善空氣質量。要提升固廢處理能力,做好老虎坑環境園的運營管理,加快推進江碧環境生態產業園和寶安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沙井基地建設,嚴格督促企業落實土壤汙染治理主體責任,紮實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分類。要加強執法,嚴格落實“利劍六條”,堅決查處汙染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強汙染防治的研究,依託技術支持,全面提高環境管理和汙染治理工作水平。

張禮衛表示,近年來,寶安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治水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進展,寶安治水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學習推廣。今年是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寶安要更創佳績,在治水新徵程中勇當尖兵,抓好排水精細化管理,散亂汙和麵源汙染整治工作,確保“長制久清”。要抓好茅洲河碧道等設施建設,注重生態修復,建設生態美麗河湖,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

尹傑表示,寶安全區動員部署,充分體現了寶安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擔當和堅強決心。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環保督察整改為重點,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為契機,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努力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先行示範。

寶安汙染防治“1+5+40+308”作戰圖

■ “1”即寶安印發的區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令 2020年第1號《關於全區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

“5”即

“寶安區2020年水汙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及汙水處理提質增效攻堅措施”

“寶安區2020年大氣質量提升攻堅措施”

“寶安區2020年‘無廢城市’創建攻堅措施”

“寶安區2020年土壤質量提升攻堅措施”

“寶安區2020年‘利劍四號’執法攻堅措施”

“40”即“水十條”+“氣九條”+“無廢八條”+“土七條”+“利劍六條”,共“四十條”攻堅措施

“308”即寶安區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任務責任清單308項

宝安:攻坚“四十条”绘作战图 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年寶安汙染防治攻堅措施“四十條”

一、 “水十條”

1、提升保障汙水處理能效

2、完善全域範圍雨汙分流管網系統

3、全面開展正本清源查漏補缺

4、縱深推進小微黑臭水體排查整治

5、堅決完成“清四亂”及治水徵拆硬任務

6、加快構建河湖庫生態修復系統

7、高標準推進碧道建設

8、建立健全長效管理體制機制

9、切實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10、強化決策執行和協同聯動保障機制

二、 “氣九條”

1、明確區、街道兩級工作目標

2、明確2020年4個工作節點

3、狠抓工地汙染防治

4、加強道路揚塵防控

5、強化機動車尾氣治理

6、從嚴監管經營性企業

7、深化重點區域管控

8、提升監測監管能力

9、優化科學減排和綜合評價

三、 “無廢八條”

1、建設無廢城市細胞,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2、打造垃圾分類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

3、構建綠色生產體系,提升綠色製造水平

4、大力發展裝配建築,推進綠色建築示範

5、加強建築廢物處置,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6、嚴格監管工業危廢,補齊處置能力短板

7、強化市政汙泥處理,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8、前瞻開展規劃編制,夯實無廢創建基礎

四、 “土七條”

1、明確土壤汙染防治總體目標

2、形成全區土壤環境質量“一張圖”

3、完善建設用地多部門聯動監管機制

4、加強建設用地分用途管理

5、嚴格落實飲用水源地及農用地土壤汙染風險防控

6、抓牢土壤汙染源頭防控

7、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五、 “利劍六條”

1、嚴厲打擊排汙單位超標排放行為

2、嚴厲打擊散亂汙企業回潮行為

3、嚴厲打擊汙染大氣超標排放行為

4、嚴厲打擊面源汙染錯接亂排行為

5、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行為

6、嚴厲打擊環保督察交辦的違法行為

相關新聞

寶安健全工作體系 在汙染防治上先行示範

記者從寶安區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寶安今年的總體目標是:茅洲河國考共和村斷面、10條一級支流、21條入海河流達到Ⅴ類;13條入庫河流達到Ⅵ類;62個黑臭水體和320個小微黑臭水體“長制久清”;汙水廠進水濃度達到100毫克/升;空氣質量優良率不低於90%,PM2.5年均濃度不高於27.7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濃度不高於125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寶安將著力健全具有寶安特色的治汙體系,全面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戰。

01 一是完善建管並重、長制久清工作體系。寶安將堅決貫徹落實全市“十個全覆蓋2.0”技術路線,繼續發揚“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的寶安治水精神,著力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提質量。寶安將以茅洲河流域為試點,建立水質雨季監測分析研判和穩定水質綜合調度工作機制。同時,寶安將建立健全排水小區正本清源動態排查、評估、整治長效機制,全面落實排水管理進小區。此外,寶安將加快構建河湖庫生態修復系統,完善河湖長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區水汙染治理指揮部統籌、決策、協調職能,形成長效管理合理,精準管控涉水汙染源,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治汙”向“提質”邁進。

02 二是健全大氣聯防聯治體系。寶安要求各單位按照目標任務壓實治汙主體責任,全面加強大氣汙染聯防聯治。寶安將全面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屬地管理,各街道對轄區空氣質量法則。寶安將健全汙染聯動和預警響應機制,對工地、道路揚塵、重點排汙企業實施定點監督,從源頭到末端全鏈條監管;落實汙染應急響應,各單位應第一時間落實分級分類管控措施。同時,寶安將建立全天候立體督查督辦系統,強化智慧監督,實行清零銷號、末位約談等制度,實現大氣防治從“事後救火”向“事前防範”轉變。寶安還將強化考核激勵,突出約束性指標的指揮棒作用,形成全區聯防聯治合力。

03 三是嚴格執法保護生態環境。寶安將依法加大對違法企業執法力度,對生態環境領域涉刑案件予以從快從重查辦,探索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民事和刑事“三位一體”的責任追究體系。同時,寶安將全面完善企業信息公開制度,健全重點行業環保信用體系,深化固定汙染源清理整頓和排汙許可制改革。

04 四是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寶安將建立“12369”環保公眾有獎舉報及環境信訪熱線,鼓勵公眾參與,定期公開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展和成效,加強宣傳報道,形成社會各方積極主動參與治汙攻堅的良好氛圍。

寶安攻堅汙染防治 水氣土質量穩步提升

記者從寶安區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上獲悉,近年來,寶安著力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水環境實現歷史性突破、大氣質量連續三年改善、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可控。

過去,黑臭水體是寶安生態環境的最大短板,寶安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經過4年的系統治理,投資400多億元,建成了4000公里管網,還清40年汙染欠賬,全區河流全面穩定消除黑臭,提前1年2個月達到國家要求,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寶安在全國首創了高強度持續投入、全流域系統治理、大兵團聯合作戰的治水模式,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肯定。寶安治水全面落實“真截汙、截真汙、真處理”治水,在全市呈現出八個最突出的成效和特點:新建雨汙分流管網數量最多、實施排水小區正本清源最多、新增汙水處理能力最多、汙水處理提標幅度成果最大、底泥處置能力最強、實現河流生態補水全覆蓋最早、消除黑臭水體數量最多、水政監管執法力量最強。當前,全區61條黑臭水體、374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茅洲河國考斷面水質達到Ⅴ類水標準。

與此同時,寶安舉全區之力向大氣、固體廢物等汙染問題攻堅衝刺,取得了一個個突破性成果,各項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連續三年榮獲“治汙保潔特別獎”,生態文明取得了長足進步,環境監管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近年來,寶安大氣質量持續好轉,全區PM2.5年均濃度降已至30.4微克每立方米,空氣優良率為86%,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寶安機場所有機位、大鏟灣碼頭所有泊位實現岸電全覆蓋,有效減少飛機船舶停泊期間汙染物排放。“無廢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江碧產業園—環保產業生產示範園區完成60%工程量,寶安已建成20萬噸每年的小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和2萬噸每年的汽修廢礦物油收集點。老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建成投產,原生垃圾實現零填埋。土壤環境管控邁上新臺階,全區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