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明朝弘治年間,孝宗皇帝有一天突然讓太監拿個小紙條,去找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問龍生九子是怎麼回事。李東陽當時就給問蒙圈了,這基本上相當於經理被老闆召見,突然被問到漫威世界的無限寶石都是幹啥的。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當時也沒有Google百度啥的,李東陽只記得小時候好像在雜書上看過這個說法,但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具體內容了,無奈之下只得去求助翰林院編修羅玘(讀起)。羅玘記得老師好像教過,但是也記不全了,只能回憶起五六個。又找到吏部員外郎劉績,劉績很給力,從一本古書上抄來一個說法,但是也說不清出處。李東陽也顧不得許多了,把結果交上去覆命了事。他擔心時間長了又忘了,就把這事記在了自己的文集《懷麓堂集》裡,這也是目前能查到的,關於龍生九子最早的文獻記載。他記載的龍生九子說法是: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生平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上,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贔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是其遺像

後來大才子楊慎在自己的《升庵集》裡也記錄了這件事,還給老師李東陽點贊,說他“承上問而不蔽下臣之美,賢相之盛節也。”可是楊慎說李東陽告訴他的版本是:

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吼,今鍾上紐是。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蟲八}{蟲夏},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又有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魚有兩翼,其性通靈不寐,故用警巡。

你說楊慎想給老師點贊,轉發一下不就完了?非得自己發一條新的,結果和原貼還不一樣。

其實在這兩位之前,另有一位明朝人陸榮在《菽園雜記》也有相關記載,他說曾在一戶村民家偶然看到一本叫《雜錄》的書,書中列舉了一些古器物的異名,據說出自《山海經》和《博物志》。他考證了這兩本書並沒有相關記載,但還是給記下來了,一共十四個,也沒有和龍子聯繫起來,包括:

贔屓,其形似龜,性好負重,故用載石碑。螭吻,其形似獸,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徒牢,其形似龍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懸於鐘上。憲章,其形似獸,有威性,好囚,故立於獄門上。饕餮,性好水,故立橋頭。蟋蜴,形似獸,鬼頭,性好腥,故用於刀柄上。{蟲彎}{蟲全},其形似龍,性好風雨,故用於殿脊上。螭虎,其形似龍,性好文彩,故立於碑文上。金猊,其形似獅,性好火煙,故立於香爐蓋上。椒圖,其形似螺螄,性好閉口,故立於門上,今呼鼓丁非也。虭蛥,其形似龍而小,性好立險,故立於護朽上。鰲魚,其形似龍,好吞火,故立於屋脊上。{蟲勿}獸,其形似獅子,性好食陰邪,故立門環上。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魚,尾有兩翼,其性通靈,不睡,故用巡警。

所以後來關於龍生九子大體上共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是李東陽的說法,只是其中的霸上改為霸下;第二種是楊慎的說法,但是有時{蟲八}{蟲夏}寫作蚣{蟲夏},加上金吾,共十種。這兩位都是大V,所以影響比較大。第三種說法來自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他說除了第一種說法外(順序不一樣),還有一種說法,基本上是從陸榮的十四個裡面挑了十個:

憲章好囚,饕餮好水,蟋蜴好腥,{蟲蠻}{蟲全}好風雨,螭虎好文采,金猊好煙,椒圖好閉口,虭蛥好立險,鰲魚好火,金吾不睡。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謝肇淛還試圖解釋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原因。他認為龍性最淫,和牛雜交就生麒麟,和豬雜交,就生大象,和馬雜交,就生龍馬,甚至婦女也有被龍XX的。南方還有人利用少女做誘餌來求雨的。龍啊,雖然知道你在努力為地球生物多樣性做貢獻,但是還是檢點吧。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好吧,這些字看得頭疼對不對?沒關係,咱們再仔細的一個一個看看,就好了。先看李東陽的說法。

囚牛

長什麼樣不知道,喜歡音樂,一般被刻在胡琴的頭上。這個東西來歷不明,不知道是誰編的。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睚眥(讀牙自)

長什麼樣不知道,喜歡殺生,一般被裝飾在刀柄上。這個詞本意是瞪眼睛,看字形也知道是和眼睛有關,有個成語叫睚眥必報,形容被人瞪一下也要報復,小心眼。可能給人感覺比較好挑事吧,就被編排成刀吞口上的獸頭。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嘲風

長什麼樣不知道,喜歡找刺激,一般被放在房頂上。中國古代有在房頂上裝飾脊獸的習慣(這個留史君以後會專門說說),但嘲諷的是,脊獸裡沒有叫嘲風的。難道是由在房頂上喝風聯想來的?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這幾個都不叫嘲風

蒲牢

有寫成徒牢的,長得像小個子的龍,喜歡叫喚,一般被裝飾在鍾鈕上。唐代有個傳說,說海島上有一種怪獸叫蒲牢,特別怕鯨魚。只要鯨魚一碰它,它就使勁叫喚,聲音特別響。古人為了讓鐘聲更響亮,就在鐘上裝飾蒲牢的形象。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狻猊(讀酸泥)

長得像獅子,喜歡坐著,一般被裝飾在佛座下面。其實狻猊是先秦時期就出現的怪獸名稱。漢代的時候由於與西域地區的接觸,瞭解了獅子的形象,後來就把狻猊附會為獅子。佛教中認為獅子也是佛祖的象徵,所以佛坐過的地方稱為獅子座,也叫猊座。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霸下

李東陽記為霸上,霸上是個地名,就是現在的白鹿原附近。後來別人再引用的時候都寫成了霸下,可能是從{蟲八}{蟲夏}聯想來的。關於霸下的描述不知是記錯了,還是為了湊數,說它長得像大龜,喜歡負重,所以用來馱石碑,可是,這不是贔屓嗎?得了,咱們一會再說吧。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這貨其實是贔屓

狴犴(讀畢案)

長得像老虎,喜歡訴訟,所以放在監獄的門口。犴是指一種野狗,二十八宿中就有井木犴(相當於野狗座?)。犴還有一個音讀酣,指駝鹿。狴犴這個詞很早就有監獄的意思了(有人分析狴犴是看監獄的警犬)。所以可能是從憲章→監獄→狴犴這麼聯想來的,畢竟狴犴比憲章更像怪獸。可是監獄門口沒這東西啊,就說是監獄大門上的獅子頭,其實就是門上的輔首。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贔屓(讀畢細)

贔屓長得像大龜,喜歡負重,所以用來馱石碑。贔屓這個詞早就出現,原本的意思是很有力量的樣子(贔是用力,屓是大)。而馱石碑的大龜另外有名字叫龜趺(讀夫),後來可能覺得龜不好聽吧,就找了個顯得有學問的叫法——贔屓,反而龜趺沒人說了。在李東陽的系統裡,這個功能已經給了霸下了,怎麼辦啊?再在石碑上找找吧,誒,碑兩邊還有龍紋呢,就它了!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螭吻(讀吃吻)

也叫蚩吻、鴟吻。跟我讀,鴟吻蠢,好了,這是個玩笑。這貨長得像怪獸,喜歡吞,或者喜歡望遠,所以成了宮殿的脊獸。至少從晉代開始,就有了鴟吻(或鴟尾)這個稱呼,指的是宮殿建築屋脊兩側的裝飾物,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像龍頭一樣的形象。唐代人傳說它的來源是:漢代的柏梁殿被火燒燬,重建的時候,一個南方的巫師說,海里有一種魚龍,它的尾巴像一種叫鴟的鳥,能夠激起海浪形成降雨。把它的形象裝飾在屋頂上可以起到避免火災的作用。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可是屋頂上還蹲著一個嘲風呢,合著龍生九子有兩個都在房頂上喝風,對了還有兩個都在石碑上。可見李東陽他們編出這個來不太靠譜,不過可以看出來,他們已經盡力了,都挺不容易的。

再看楊慎的說法,贔屓、螭吻、蒲牢、狴犴、睚眥都說過了,其他的還有:

饕餮

喜歡吃,所以放在鼎蓋上。這個很著名了,據說縉雲氏之子貪圖飲食,喜歡財貨,稱為饕餮,是四凶之一,被舜帝給流放了。饕餮可能是上古傳說中的一種怪獸,特別貪吃,所以就給縉雲氏之子起了這樣一個外號,饕餮也就成了超級吃貨的代名詞。郭璞認為《山海經》中描述的一種叫狍鴞(讀袍消)的怪獸就是饕餮。這個怪獸生活在鉤吾山,它身體像羊,臉像人,眼睛長在腋下,長著老虎的牙齒和人的指甲,叫聲像嬰兒啼哭。《呂氏春秋》認為饕餮是一種只有腦袋沒有身子的怪獸,它喜歡吃人又無法下嚥,最終會害死自己,周鼎上的花紋就是饕餮。因此現在一般會把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稱為饕餮紋,實際上不一定合適。總之,這個狠角色也被拉進龍生九子系統了。對了,還有說饕餮喜歡水的,被放在了橋頭,吃多了再喝點?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蟲八}{蟲夏}

也有寫成蚣{蟲夏}的,讀音大概是扒瞎?這兩個字字典裡都查不著,據說是一種喜歡水的動物,所以裝飾在橋柱上。這個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從饕餮來的?

金猊

長得像獅子,喜歡煙火,所以被裝飾在香爐上,其實就是狻猊。唐代就有用獅子裝飾的香爐出現,到了宋代出現了銅質的獅子香爐,香爐也就有了金猊的別稱,也有把香爐稱為金獸的。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椒圖

長得像螺蚌,喜歡關閉,所以裝飾在門輔首上。輔首也就是門環,用獸面紋作為裝飾早已有之,這東西怎麼就叫椒圖了呢?經過留史君仔細考證,它是這麼來的。漢代的時候喜歡用花椒和泥塗在後妃宮殿的牆壁上,可能是取花椒有香氣、防蛀和多子的寓意,因此後妃居住的宮殿被稱為椒房或椒塗。椒塗逐漸又演變成了椒圖,附會成了大戶人家,家裡很氣派的象徵。元曲中經常會出現“門排雙畫戟,戶列八椒圖”,“門迎著駟馬車,戶列著八椒圖”這樣的說法。到了明代,人們不清楚八椒圖是什麼,望文生義,以為是門上的裝飾,就認為椒圖指得是門釘,也稱鼓釘,所以就說椒圖長得像螺螄。楊慎又從《屍子》裡“法螺蚌而閉戶”的記載(這句話其實出自《類篇》),把椒圖和螺蚌聯繫上了。螺蚌和螺螄區別可是挺大的,那就不像門釘了,正好門上還有輔首,和螺蚌有點像,就他了。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金吾

長得像有翅膀的美人魚,等等,頭和尾都是魚的美人魚,不愛睡覺,所以讓它當警衛。金吾本來就是禁衛軍的意思,來源有兩種猜測,一是從金烏而來,金烏就是太陽,用這個名字來辟邪。二是說吾是御的意思,金烏就是用金屬抵禦。這個美人魚的形象是怎麼來的?不知道。

其他的還有:

螭虎

長得像龍,喜歡文彩,所以裝飾在碑文邊上。一般認為螭是一種無角的小龍,螭虎是一種像壁虎的四腳小龍,很多器物上都有螭虎的裝飾。

鰲魚

龍頭魚尾,因為和螭吻的形象較為接近,也有管螭吻叫鰲魚的,總之也是屋頂上喝風的兄弟。

虭蛥(讀雕蛇)

長得像小龍,喜歡站在危險的地方,所以裝飾在柱子頂端。虭蛥本來是指蟬。

蟋蜴

應該就是蜥蜴,這裡說他喜歡腥味,所以被裝飾在刀柄上,相當於睚眥了。

{蟲彎}{蟲全}

也有寫成{蟲蠻}{蟲全}的,長得像龍,喜歡風雨,所以放在屋頂上。屋頂上又添了一個兄弟。和那個{蟲八}{蟲夏}一樣,來源不可考。

獸{蟲勿}

長得像獅子,喜歡吃陰邪之物,所以被做在門環上。現在位子被椒圖給頂了,九子裡沒它了。

對了,現在又有新的說法了,可能是在書籍印刷或者網絡流傳過程中,有些生僻字出現了傳抄錯誤,所以贔屓又有了負屓的別稱,{蟲八}{蟲夏}變成了蚣蝮。這些也都成了網上龍生九子的成員,不信你可以搜搜看,留史君也是無語了。還是那就話,龍啊,你但凡檢點點兒,也不用惹出這麼多麻煩了。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我們古代喜歡用龍啊、怪獸啊什麼的形象進行裝飾,形式多種多樣,硬要用一個龍生九子的系統把這些都涵蓋起來,是不可能的。可以看出,所謂龍生九子根本就沒有個統一的說法,經由李東陽等人為了交差拼湊出來後,又被一些人無腦轉發,或者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夾帶私貨,最終出現了現在這樣的結果。所以您就不要再把它當成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推廣了,記這玩意真沒什麼用。明白這一點,留史君就算沒白忙活。

結尾彩蛋: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的父親是劉太公,母親是劉媼(讀襖)。劉媼有一次在大沼澤旁邊的土坡上休息,睡夢中感覺遇到了神仙。正好太公去找劉媼,看到電閃雷鳴中,一條蛟龍正趴在劉媼的身上,(此處省略若干字)。劉媼因此就有了身孕,生下了劉邦。劉邦生來就有異象,長著一張龍臉,左屁股上還有72顆黑痦子。

這個故事可比龍生九子的傳說早多了,這樣算起來劉邦應該是九子的老大哥。

龍生九子?留史君總結出來二十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