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我們在行動

今天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每個人都有義務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記者為此採訪了我市幾位環境保護工作者,看他們如何保護環境,聽他們對市民的建議。

淇河生態保護督查工作者葛玉慶:淇河邊的一花一木都像我的孩子

□鶴報融媒體記者 李明英

4月21日上午不到8點,葛玉慶來到辦公室,拿上相機、望遠鏡、溫度計,和往常一樣到淇河邊巡查。

作為鶴壁市淇河生態保護建設辦公室督查科科長,51歲的葛玉慶主要負責巡河、檢查保潔情況、督查工作進度等。

葛玉慶一邊巡查一邊指著沿淇步道一側的蘆竹對記者說:“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傾注著淇河保護人員的心血,這裡的一花一木都像我的孩子一樣,一發現它們生長態勢不好,我就得趕快想辦法採取措施,因為它們健康成長才能保證淇河水質優良。”

葛玉慶的工作不僅是巡查河道,還得關注淇河水域沿岸的動植物生長情況,因此他需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在淇河發現的水芹是豫北地區河流中絕無僅有的,這些植物只能在水質優良的環境中才能生長。”葛玉慶說,他還在淇河發現了水蔥、野荸薺(bí qi)、茭白等,這表明淇河生態環境已經得到良好發展。

“這麼好的環境是大家努力的結果,更需要每個人持之以恆地維護它,不能有在河邊燒烤、非法捕魚、非法開採鵝卵石、亂砍亂伐等不利於生態環境發展的行為。”葛玉慶說,為了及時發現並制止此類行為,他的手機24小時不關機,一接到舉報馬上行動。

今年清明假期,葛玉慶原本在家休息,突然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淇河岸邊亂倒垃圾。葛玉慶立即趕到現場查看、處理,並協助護河員清理垃圾。

葛玉慶說,淇河保護,他不是“光桿司令”,在他負責的工作範圍內有四級聯動的工作人員協助,有老百姓、上級領導的支持和配合,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淇河好環境。

讓葛玉慶高興的是,通過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淇河已經成為一條名副其實的生態河,也成為我市一張耀眼的名片,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水質監測員王銀花:一水多用,節約用水

□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得肩負起居民飲水安全健康的重任,更要關注水資源環境汙染問題。”4月21日,鶴壁生態環境自動監測中心水質監測員王銀花說,保護環境,可以從身邊的水入手。

王銀花2010年開始從事水質監測工作,她和同事不僅要對全市飲用水源地水質和地表水斷面水質狀況進行監測,還肩負著應急臨時檢測任務。

王銀花感慨,隨著我市全面開展河湖水汙染治理、水岸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工作,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水質自動監測站點也越來越多,這讓他們在掌握水質變化情況時越來越方便。

“水質的提升離不開健全的管理機制,更離不開居民的自覺維護。我們都有了‘職業病’,到達一個地方採集水樣時,首先關注的不是周邊風景,而是有沒有存在汙染水源的現象;到外地旅遊時,總會不自覺地分析當地的水質和水域環境,看見河上漂的垃圾也會想辦法撈起來。”王銀花說,特殊的工作讓她對水有著更深刻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她也比較注意保護水資源,如洗衣服時減少洗衣粉、洗衣液的使用量,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王銀花在採集水樣的過程中到過不少缺水的地方,因此對節約用水有更深的體會。

“我們說的水資源一般指淡水資源,而淡水資源只佔地球總水量的3%,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佔比量極少,這需要人人心中有節約用水的意識。”王銀花說,她日常生活中比較注意這一點,經常想辦法提高水的利用率,一水多用。

環境空氣監測員李輝:倡導綠色出行,減少內源汙染

□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玉姣

4月21日早上,鶴壁生態環境自動監測中心工作人員李輝像往常一樣步行來到單位。“空氣汙染會對人體、植物、氣候造成影響,地球是我們共同的生存環境,我們得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保護它。”李輝是一名環境空氣監測員,他對大氣汙染有更深入的理解,也非常提倡綠色出行。

“鶴壁從2002年開始環境空氣監測工作,我從那時起就做這項工作。這些年來,儀器越來越先進,監測功能越來越好,有關部門的反應速度越來越快,咱們的空氣質量才會越來越好。”李輝說,如今各站點都有自動監測儀器,相關數據會自動彙總到網絡平臺,若數據發生異常儀器便會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則會迅速將數據向有關單位彙報。

“空氣汙染主要分為內源汙染和外源汙染兩個方面。”李輝說,外源汙染不好控制,做好內源汙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內源汙染主要包括煙花爆竹燃放時造成的汙染、機動車尾氣汙染、企業生產汙染、居民生活汙染等。

“近幾年,我市採取控煤、機動車限行、企業治汙等方法改善空氣質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維持這種成效需要大家共同參與。”李輝建議,市民儘量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車、步行等;長時間駐車要及時熄火,減少車輛原地怠速時間;平時注意節水、節電、節氣、節油,儘量做到低碳生活。

護河員賈金栓:是護河員,也是保潔員信息員宣傳員

□鶴報融媒體記者 李明英

“來淇河邊遊玩要注意安全,看好孩子,別亂扔垃圾。”4月21日,今年59歲的護河員賈金栓在寒坡洞水源地,一邊清掃沿淇步道,一邊提醒遊客。

2013年淇濱區招募第一批護河員時,賈金栓便報名參加了。從淇河國家溼地公園門口到淇河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是賈金栓的工作範圍,長約1公里。

“護河員可是身兼數職,不僅要當好護河員,還要當好保潔員、信息員、宣傳員。”賈金栓說,保潔員就是負責沿淇步道以及周邊的衛生;信息員就是留意淇河邊的情況,遇突發情況及時上報;宣傳員就是給遊客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

節假日是賈金栓最忙的時候,每天得守在河邊十幾個小時,勸阻遊客亂扔菸頭等。“河邊的蘆竹是工人們一棵一棵種的,就是為了讓淇河的生態變得更好。一旦著火,對環境造成的傷害要好多年才能修復,所以每天我都要認真工作,防止火災。”賈金栓對記者說。

賈金栓每天早上8點到崗,除了打掃衛生,還得勸阻在淇河邊洗車、洗衣服等行為。“前幾年來河邊燒烤的遊客較多,這幾年隨著市民環保意識的增強,很少有人來河邊燒烤了。”

“淇河環境好,很大一部分是這些植物的功勞,誰要是動這些花花草草,我第一個不願意!”賈金栓說,他對這裡的花花草草已經有了感情,每天在淇河邊巡邏不僅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愛護環境、保護淇河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