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佛说人生三说哲理词: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当下的拥有感到满足,也就是知足常乐。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诚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赞同消极的态度,应鼓励积极进取参与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当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失败而令人烦恼时,千万不能冲动和失去理智,不能去做那些不明智的蠢事。最好是用知足常乐心态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平衡点,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会帮助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放下包袱,重拾信心,以力再战。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就是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因为楼外有楼、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与那些优秀的人相比, 自己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个人要想继续进步和发展,就要学会学会知不足,善于知不足,就要有自知之明,就要正确评估自己,就要知道自己 的长处与短处。

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或欠缺,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明确自己继续前进的方向,做到取人之长,补己所短,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不断地创造出新成绩。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不知足”是与知足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知足与不知足,两者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无论是知足还是不知足,都是一种人生的心态。 知足能使人安详、平静、达观、洒脱、超然;不知足能使人渴望、激情、拼搏、奋进、登攀。知足者,贵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者,智在知可行而必行。如果知 不可行而强行,必无功而返;如果知可行而不行,则会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知足地对待名利,又能不知足地对待事业,知足就会成为不知足的辅助和铺垫,不知足就成了知足的凝聚,这是人生境界升华。

净空法师说:学佛之人,应常生知足之心。日常生活什么样态度?常生知足之心。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叫做知足。儒家也说,你命里头是富贵人,安于富贵,是贫贱人,安于贫贱,他都知足,社会安定,没有人争论。那是什么?圣贤教育成功了。那人为什么富贵,我为什么贫贱?你要跟人家求平等,这个于理上讲不通。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五个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我要平等,把长的全部砍掉,短的再给它接上去,这行吗?这能解决问题吗?这不懂因果!富贵是前世修的福,贫贱是过去生中没修,这个道理只有佛能说得清楚。但是从前人听,现在人不听,现在人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富贵?我要分他的财产,我要夺他的。

现在人不相信因果,他的财产你能夺得到吗?夺不到。你把他杀了,他命里有的还是有,他命里的财富没有享完被你夺去了,他到来生还做富贵人。命里那个富没有消完,他还有,还有余福;你没有福,现在在造罪业。理上讲不通。这个道理儒释道都讲。

快乐、富足的人生来自一颗知足之心。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一位青年活得十分痛苦,总觉得生活给予自己得太少,自己想要的东西总是难以得到满足。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高僧。高僧见青年口渴,便端来一杯水给他,青年喝完水后,高僧问:“这杯水为你解渴了吗?”

“解渴了。”青年回答。

高僧指着门前的一个池塘,问:“与那个池塘相比,这杯水少吗?”

“当然少。”

“这一小杯水,能为你解渴;而那个大池塘,却不能解除天下的干旱啊。”

青年听后,恍然大悟。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为自己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而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是有限的,有时仅是一杯水。其实,人生仅需一杯水就足够了,一杯水可以解渴,可以清心,可以映出我们快乐的笑脸。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佛家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许多佛学大师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惬”这一观念,他们提倡用知足的心获得坦然和宁静。

知足是心灵富足的起点,因为知足就懂得了珍惜,珍惜万事万物会使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是一种难能可贵且能给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态度。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家地上已经到处都是金币了,就算这一辈子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的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等钱再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这样直到他虚弱得连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最后他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穷人因为不知足而死,到死也成不了富人,可见贪欲是多么可怕。在珍惜和知足中才能累积起财富,有一颗知足且懂得珍惜的心,人才能过得快乐。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身”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涵着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矣”表达着知足常乐的真情实感。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态度。

有一幅名字叫做“知足常乐”的画,描绘的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骑高头大马的人昂首走在前面,一个骑毛驴的人悠闲地走在中间,走在后面的是满头大汗推着小木车的老汉,上面还有这么几行诗:世上纷纷说不平,他骑骏马我骑驴,回头看到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不知足源自盲目的比较,因比较而生不平之心,因比较而燃起欲望。而知足是看清并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不给自己制造苦恼。

《大学》中说“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达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才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弄得自己心力交瘁。

富足的人生来自一颗知足之心。有了知足心,就拥有了一双看得见生活美景的眼睛;有了知足心,就能在简单中发现生命的真谛。

悟禅:人生的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