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超級工程鑄造“國之重器”

南方網訊 在山海秀麗的惠東縣黃埠鎮,群山之上,一排排巨大的地下樁聳立。在這個場地平整面積達81萬平方米的工地上,400多名工人正忙著搶工期。數十臺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車輪番上陣,混凝土輸送泵車伸出五六十米長的布料杆,向10多米深的地下樁澆築混凝土……

這是惠州在建的“國之重器”——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裝置區配套工程施工現場。作為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兩大科學裝置總投資超過60億元。4月7日,南方日報記者來到這個“超級工程”建設現場一探究竟。

“神秘”的超級工程

兩大科學裝置項目落戶惠東以來備受關注,但由於其選址遠離城市,周圍群山環繞,且未來研究高精尖領域,在外界看來頗有些“神秘”。

從惠州市區驅車向東南行駛約兩個小時,來到惠東縣黃埠鎮東頭村。這裡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山嶺連綿。雨後的道路很泥濘,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盤旋至山頂,才到達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的裝置區工地。在邊坡上,只見工人正在進行地下樁和柱的施工。

“這裡原本是一座山峰,削平才有了這大片土地。”兩大科學裝置項目裝置區配套工程(土石方工程)施工單位項目經理熊益善介紹,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土石方工程建設。“現在我們已經全面復工了,有429人在崗。”

“整個工程有558根樁,目前498根樁的地下部分已完成。”熊益善說,為確保樁基牢固,一般要打10多米深,由於不能用機械,只能進行人工挖孔樁施工。

“工程難度很大,這幾個樁人工挖了20多天,還要繼續挖。”帶班員周振友指著正在進行施工的地下樁對記者說。

劈山開路、鑽山打洞……儘管任務艱鉅,但全面復工以來這個“超級工程”正加快推進。

熊益善介紹,裝置區配套工程場地平整面積共81萬平方米,合同造價5.41億元,施工工期720天,目前已完成施工投資約4.06億元,約佔總量的75%。

“配套工程分為場平工程、邊坡工程、隧道工程3個部分。”熊益善告訴記者,目前,場平工程約完成91.4%,已完成挖方量約672萬立方米,完成填方量約694.6萬立方米,完成石方爆破產量約504.54萬立方米。此外,邊坡工程約完成46.8%,隧道工程則暫未正式開始。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們正全力趕進度、搶工期。與去年高峰期相比,工人有所增加。”熊益善介紹,由於疫情和後期圖紙變更等因素,工期受到一定影響,但正在積極採取措施,包括增加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力爭按計劃(今年9月)完成土石方工程施工。

閃耀的“雙子星”

作為“國之重器”,惠州在建的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是國內少有的兩個緊密相連的大科學裝置“雙子星”。

其中,HIAF項目將建設國際上脈衝束流強度最高的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建設期為7年。CIADS項目將建設國際上第一個ADS系統研究裝置,建設期6年。兩大科學裝置建成後,預計將集聚國內外約1500名科研人才,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投資超過60億元,配套工程分為裝置區、總部區兩大部分。其中,裝置區位於惠東縣黃埠鎮,於2018年9月開工建設;總部區位於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河橋片區,於2019年12月底動工建設,目前均已實現復工。

站在兩大科學裝置項目裝置區工地上,眺望大約1公里之外的山腳下,清晰可見惠州在建的另一個“巨無霸”項目——廣東太平嶺核電。在那裡,一些建築已經顯現雛形。

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兩大“明星項目”遙相呼應,惠東稔平半島“能源科技島”正緊鑼密鼓建設。而惠州這座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也正在集聚一批優質重大項目。

引人關注的是,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也是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總部的核心承載區。

作為廣東第三批3家省實驗室之一,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惠州總部)去年已進入建設階段,前三年建設期總投資18億元,今年計劃投資3億元。該實驗室主要依託兩大科學裝置,將對標國家實驗室,著力突破先進能源領域重大科學問題與關鍵的“卡脖子”技術。

兩大科學裝置、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廣東太平嶺核電、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惠東新材料產業園、惠州港口海上風電、惠州LNG接收站……隨著一批重大項目加持,建設石化能源新材料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惠州雄心”更加彰顯,這座工業大市也將加快打造大灣區能源科技創新中心。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