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強:面對敵人的屠刀寧死不屈,犧牲時年僅19歲

鍾強,1917年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西鄉野豬坡。父親鍾震初,大革命時期投身革命,後來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他從小就受到父親的薰陶,喜歡聽父親講殺富濟貧的故事。1930年,父親在第二次攻打長沙時犧牲,使他更增添了對反動勢力的仇恨。這時,他才13歲,家裡的房屋被鄉里劣紳燒燬,母親不得不帶他投奔到東鄉蘇區。不久,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擔任了兒童團團長。後來組織上又送他到列寧學校學習一年,後分配到瀏陽縣互濟會當文書。

1932年冬,國民黨重慶政府軍進攻湘鄂贛邊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蘇區部隊急需補充兵員。這時鐘強只有15歲,個子不高,身體單薄。他對母親說:“媽,給我做個乾糧袋吧,我要參加紅軍。”母親憐愛地抱著他的頭,含淚同意了他的要求。幾天後,他跟著部隊上了前線。

從瀏陽到江西銅鼓前線,要翻越幾座高山,時值隆冬,天氣異常寒冷,山上蓋著厚厚的雪,路上結著冰。他穿著一雙破膠鞋在雪地裡行走,兩腳凍得通紅,也不叫苦。他年紀雖小,打仗卻十分勇敢。在一次激戰中,全班戰士大都犧牲了,只剩下他和兩個老戰士,硬是守住了山頭,等到部隊趕到才下火線,從而受到了營長的表揚,此後同志們都親切地稱他“小鬼”。三個月後,部隊回到瀏陽,他的雙腳已腫得綻開了一條條裂縫。腳稍有好轉,他又隨部隊第二次上了前線。由於工作需要,他隨瀏陽縣委組建的游擊隊去西鄉敵佔區活動。無論環境怎樣艱苦,他都堅持著。

1933年,鍾強回到蘇區後,被安排在湘鄂贛省保衛局工作。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4年秋,國民黨當局以重兵進攻湘鄂贛邊區後,使蘇區許多地區被割裂,各游擊隊分散作戰,通訊聯絡十分困難。湘鄂贛省委把搞好通訊的任務交給了省保衛局。鍾強奉命去平江的獻鍾一帶,重建聯絡組織,恢復省委同各地的通訊情報聯絡。他找到當地黨的地下組織,建立了許多通訊聯絡站。到1935年秋,這一地區的通訊得以恢復。一次,鍾強得知湘鄂省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部設在黃金洞)司令員方浩然叛變投敵。方浩然掌握著許多情報,省委、省蘇維埃等機關危在旦夕。鍾強連夜在人跡罕至的荒山密林中急行30多公里,趕到黃金洞,向省委作了彙報,使設在黃金洞的省委、省蘇維埃機關免遭損失,因此,他受到上級表揚。

1936年4月,有個人自稱是前來視察工作的湘鄂贛省委蘇維埃裁判部長黎詠雪找到他,通知他參加一個會。這天天下大雨,他來到開會地點,看到一些人嘀嘀咕咕,竊聲私語,搖頭嘆氣,他頓時警覺起來。果然,會議開始後,黎詠雪發言:“我們的蘇區完全被佔領了。剩下的部分人都在往西北跑,黨中央也不管我們的死活了。照這樣整天擔驚受怕,沒吃沒喝,過了今天還不知有沒有明天的,不如去那邊,還可以混口飯。什麼革命,都是騙人的,瞎折騰。”其他人馬上隨聲附和。黎詠雪要大家舉手表決是否贊成一起投奔國民黨政府軍。與會的人是黎詠雪事先聯絡好的,都舉手表示贊同。鍾強再也忍不住了,他拍案而起,指著黎詠雪說:“當叛徒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你們都會受到人民的唾棄。何況現在湘鄂贛根據地雖然暫時遭受了挫折,但敵人消滅不了我們,省委還在,我們的旗幟還在,我們的部隊還在。黨中央在西北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走井岡山道路的毛澤東主席在領導我們。主力紅軍很快就會回來,革命事業一定會成功。你們要慎重考慮,這是大是大非。”但叛徒們不但不聽勸告,反而把他綁了起來,將馬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惡狠狠地說:“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了,只要你答應跟我們走,有你的好處。”他被叛徒們的卑劣行徑激怒了,睜目怒視著這些小丑,斬釘截鐵地說:“你以為我也會像你們一樣無恥嗎!”他就這樣慘死在叛徒的屠刀之下,年僅19歲。

新中國成立後,鍾強的繼父鄧洪曾撰有《光輝而短促的生命——紀念我的繼兒子鍾強》一文,登載在《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紅旗飄飄》叢書上,表達了人民對這位年輕烈士的懷念。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