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老師在家上課,工資是不是該發少點?”

不知誰在網上提出這個話題,引發激烈討論。

一些同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上網課比平常在學校上課更忙;同樣是財政供養人員,其他行政事業單位職工也沒降薪,為什麼針對教師?

老實講,這種話題比較無聊,除了引發口水戰,毫無意義。教師不會因此被降薪(本來也沒多少),也起不到促進教學的作用。

倒是今天看到一個新消息,雖然說的是公務員,但拓展開來,卻與教師工資密切相關,也能很好地回答上述問題。

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近日,國家發文提出,要建立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落實並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

這個工資調查比較制度是什麼意思呢?是要給公務員降薪,還是漲薪?估計很多人看不懂。

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在大多數人眼裡,公務員是金飯碗。每年公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便是最好的例證。但其中冷暖,如人飲水,唯有自知。副鄉長業餘時間跑滴滴的新聞,也偶爾見諸報端。

大家對公務員收入的印象如此割裂,足見公務員工資制度並不完善,很有改革的必要。

如何改,才能求取滿意度的最大公約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立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是國際通行的解決方案。

具體如何抽樣調查、如何計算,是很複雜的。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我們普通人不需要了解。我們只要知道,此工資制度設計的目標是,既讓公務員滿意,也得到公眾普遍認可。

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企業相當人員”如何定義?

舉個例子:老張和老李是大學同學,15年前,老張考上了公務員,老李進了國企。如今,老張是正科級幹部,月工資收入5千元,年終獎3萬元。老李是部門經理,綜合年收入30萬。

從兩人的起點學歷、工齡和在各自單位的層級來看,老張和老李就屬於“相當”人員。

當然,比較對象不僅限於國企,民營企業也是參照對象。

雖然計算的參數會很複雜,但顯然,這個工資比較制度建立以後,大多數層級較低的公務員,工資會上漲。公務員工資制度也會更透明,更容易得到公眾認可。

最重要的是,建立了這樣的工資制度以後,公務員的工資,也不再是隻漲不降了。如果經濟形勢不好,企業工作人員工資水平下降了,公務員也要同步降薪。

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教師法第25條規定,教師工資收入應當高於或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

2018年印發的《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表示,要建立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聯動機制。

落實教師法中教師工資相關的規定,也是2020年教育督導委員會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所以,如果建立公務員工資比較制度,教師工資制度也將同步改革(總不可能因此修改教師法吧)。

一個新消息,和“教師工資”密切相關,很多人沒注意

這段時間,大多數行業接近停擺,很多人預期收入下降。相比之下,公務員和教師卻旱澇保收,不受經濟下行的影響。這就引起一些非議。國外也有降低公職人員薪酬的做法。

共渡時艱是應該的。不過,現行的教師工資制度並沒有這樣的規定。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平均下來達10%以上。但教師工資上漲的幅度卻小得多,而且三五年也調不了一次。

經濟上升的時候,教師工資調整總是滯後,從來 沒有跟上步伐。經濟可能下行的時候,卻要求教師降薪,怎麼都說不過去吧?

如果建立了公務員(教師)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那麼,教師工資“隨行就市”,該漲就漲、該降就降,才是公平合理的。

期待公務員新工資制度早日落地,以及,“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聯動機制”早日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