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5.1:遠東基地

很久很久以前,南洋的一群小島上生活著一群群快樂的土著,沒事打打獵摘摘果,有時還吃吃人。快樂的生活持續了很久很久,直到1521年3月,一個叫麥哲倫的傢伙到了這群島。

麥哲倫是葡萄牙人,但國王三番五次地拒絕資助遠征後,他轉而求助西班牙國王。西班牙王恩准,所以,麥哲倫聲稱要將這群島獻給西班牙國王。當真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或者負面來說的話,有奶就是娘。

但非常意外地,4月27日與土著的衝突中,麥哲倫掛了,而且酋長拒絕用他的屍體換銅鐵之類的高科技產品,所以麥哲倫是屍骨無存。俺猜哈,八成是被吃掉了。

俺知道麥哲倫是第一個環球的人,也知道麥哲倫GPS,但還真不知道他掛在這裡。當時他是四十出頭的年紀。

太平洋海戰之5.1:遠東基地


四十年後的1565年,另一個西班牙人Miguel Lopez de Legazpi再次來到這裡,決定將這島群獻給當時的王儲、後來的國王菲利普二世。所以,菲律賓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西班牙人從此在菲律賓開始了三百年的殖民。

1892年,西班牙當局建成了馬尼拉到北部港口達古潘的鐵路,全長195公里。但非常不幸,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失敗,跟關島、古巴、波多黎各一塊割出去的,還有菲律賓。投入巨資卻只享受了6年,西班牙應該很不爽吧。

題外話就是相比之下,功能長度相當的京張鐵路比這個晚了將近20年。

太平洋海戰之5.1:遠東基地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三百年來菲律賓人有過N次反殖民的起義,最後一次是1896年,直到西班牙人投降都還沒結束。西班牙人離開後,義軍宣佈成立菲律賓共和國,遷都天使城。1899年8月,美軍攻入天使城,義軍被滅。

順便說下,當時駐菲美軍司令是阿瑟.麥克阿瑟,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老爹。之後小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給奎松當顧問呆了很多年,他逃往澳洲後說“我會回去”,就有這一層原因。

美軍攻下天使城之後沒有燒殺搶掠,而是搭起帳篷就地宿營。當時誰也沒想在這地方常駐,但就這幾頂帳篷,將來發展成美軍在遠東最大的基地。

下面是1938年的照片,已經有永久性建築了。

太平洋海戰之5.1:遠東基地


一來二去,美軍覺得還是這地方好,靠近鐵路交通方便,於是在1902年,老羅斯福批准在此建設基地。基地取名斯特森堡,以紀念1899年在菲律賓平叛中陣亡的John M. Stotsenburg。

1903年懷特兄弟發明飛機,1912年,美軍從斯特森堡劃一塊地開了個飛行學校,不過只一架飛機而已。1919年,美國人在這建成了第一條正規的跑道,機庫也擴張到八個。同年,陸航第三中隊從德州移駐菲律賓

這是美軍在珍珠港以西的第一條跑道,比關島、威克島什麼的都早。

擴張後的基地,命名為克拉克基地。克拉克(Harold M. Clark)是陸航先驅之一,第一個在珍珠港飛起來的就是他。1919年3月在巴拿馬運河區失事遇難,時年29歲。

1920~30年代,克拉克基地擴張迅速,入駐者不但有軍人,還有家眷,逐漸建起了一棟棟的營房、住宅樓、別墅。

1940年,克拉克基地已經成為陸航在本土外的最大基地,但設備比較老,比如有點萌的戰機P-26跟轟炸機B-10都是1932年首飛的機型。1941年,形勢緊張之下,開始入駐比較新型、1935年的P-35、B-18,1938年的P-40;1941年9月,最新的B-17入駐。

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克拉克基地大約有18架B-17,90架P-40,25架P-35。至於P-26那些老東西,多是讓渡給了菲律賓陸航。但是,新戰機當然好,可問題是飛行員基本都新手,這就不大好了。

大體上,這就是克拉克基地在1941年前的歷史。

太平洋海戰之5.1:遠東基地

P-26,感覺有點萌,那爪子的原因吧


1942年初,克拉克基地在被日軍佔領,之後的萊特灣海戰中,這基地成了日軍陸航的大本營;再之後的越南戰爭中,這裡成為美軍第一大後方;到1990年,克拉克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基地,常駐人口達到15000,面積37平方公里,保留地600平方公里,基地裡面有商場酒店之外,居然還有個動物園。

最後,美軍在1991年撤了,一大原因是皮納圖博火山爆發,當時克拉克跟蘇比克基地全部癱瘓。

其實,本來是查到1941年12月10日,開戰第三天日軍損失了一艘小小的掃雷艇,地點是在菲律賓,然後就查到菲律賓之戰,再查到克拉克空軍基地,所以才帶出來這一節。“俺就撿根繩子而已,誰知道到那一端牽著頭老牛”,這偷牛賊的話其實蠻有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