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中南路21號,她成為200位高齡老人的“好女兒”


“謝謝你,這幅畫,我要永久珍藏。”

4月8日,

中南建築設計院社區內,

社區書記江靜看著手機裡的一幅畫,

感動不已。


守護中南路21號,她成為200位高齡老人的“好女兒”

江靜為離休幹部送愛心菜


1個多月前,

曾在中南建築設計院實習的

華科女孩李瀟看到這張照片,

以水彩畫的形式勾勒出暖心瞬間。

手繪圖中,

江靜頭戴口罩,手拿測溫槍,

正與下沉幹部趙婷溝通交流。

兩個多月時間裡,

她與3位同事,17位下沉幹部一道,

守護著中南路21號的靜謐與平安。


守護中南路21號,她成為200位高齡老人的“好女兒”


一封跨越萬里的感謝信


製作表格、統計團購物資、接打諮詢電話……早上8點,社區辦公室內,江靜和3位同事已坐在辦公桌前,開始一天的工作。


中建院社區地處武昌區中南路,是一個老年人偏多的老舊小區。200多位80歲以上老人,只有4位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壓力不言而喻。為做好防控工作,4位社區工作者連軸運轉、通宵達旦。擅長製表的唐傳萍承擔起數據統計的任務;愛心蔬菜來了,李銀山第一時間送至高齡老人家中;買菜購藥,謝維清日日落實;聯繫床位,開具文件,江靜的電話從沒斷過。


“江書記,我爸爸在家摔倒了,請您幫忙去看一看。”4月6日,江靜突然接到一個來自國外的電話,來電者是42單元1803胡爹爹的兒子。胡爹爹一人獨居,又是89歲高齡。掛斷電話,江靜立刻報警並趕往樓棟,連續叩門,無人回應,江靜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由於沒有房門鑰匙,江靜一邊與屋內老人喊話,一邊焦急地等待消防人員前來開鎖。幾十分鐘後,消防人員趕到現場,成功撬開門鎖。屋內,老人已倒在地上,無法動彈。


“看到那一幕,我的心好疼。”江靜與同事立馬將老人送至醫院,一併承擔起為老人做飯送餐的重任。


4月8日,老人兒子寫來一封千字感謝信。“這裡是我的戰場,我要堅守在這裡,盡己所能守護大家,直至疫情結束,平安上岸。”江靜語氣堅定。

守護中南路21號,她成為200位高齡老人的“好女兒”


兩百位老人的“好女兒”


“有事您找我!”這是江靜和她的社區同事,在這段時間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在家裡,江靜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疫情來了,她對家人說:“對不起,請你們照顧好自己,我暫時顧不上你們了,社區的老同志年紀都非常大了,他們非常需要我。”


2月上旬,正值武漢市疫情高峰期,各大醫院的發熱門診人滿為患,住院治療一床難求。初四深夜,社區一位確診高齡患者去世,午夜十二點,她獨自開著車在燈光昏暗的街道疾馳,直奔中建院社區,為逝者開具死亡證明。一系列善後事宜處理完畢,已是凌晨三點半。


大年初七,得知路西28層住宅兩位83歲的高齡老人,急需成人紙尿褲,江靜二話不說立刻出門,一下午連續跑了3家超市,終於將用品送到老人家中。


“青椒兩斤、白蘿蔔一根、黃瓜六根、胡蘿蔔一斤……”200多位高齡老人,許多都沒有智能手機,更別說團購買菜。江靜便與同事一道,挨個爬樓一一上門詢問,到貨後再逐一送貨。


3月15日,中建院社區正式成為無疫情小區。如今,江靜的微信頭像已換成這幅暖心的手繪畫,“等疫情結束了,一定要和同事們一起,去東湖賞春看花,領略大武漢的美。”江靜笑著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