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及人,狄雲從此受難

狄雲聽到女聲連呼“救命”,以為是師妹受人欺侮,於是循聲奔去。“只見東邊樓上透出燈光,一扇窗子兀自搖動。他縱到窗邊,往裡張去,只見一個女子手足被綁,橫臥在床,兩條漢子伸出手去摸她臉頰,另一個卻要解她衣衫。狄雲不認得這女子是誰,但見她已嚇得臉無人色,在床上滾動掙扎,大聲呼救。”

看到女子不是自己師妹,狄雲接下來會怎麼做呢?“他自己雖在難中,但見此情景,不能置之不理,當即連劍帶人從窗中撲將進去,挺劍刺向左邊那漢子的後心。右邊的漢子舉起一張椅子一格,左邊的漢子已拔出單刀,砍了過來。狄雲見這兩人臉上都蒙了黑布,只露出一對眼睛,喝道:‘大膽惡賊,留下命來!’刷刷刷連刺三劍。”

這兩個惡賊是怎麼打的呢?如果是真來欺侮婦女的,他們肯定不會輕易退讓,就會發力鬥狠。實際上,“兩條漢子不聲不響,各使單刀格打。”很快,他們就“扯呼”即撤退了。如果這個時候,狄雲能意識到他們這麼快就敗退,應該是有其他目的,想到這可能是引誘他的某個步驟,他就可以及時自止。可惜他沒有。

連城訣2-3|仁義及人,狄雲從此受難

還沒等他來得及反應,狄雲“忽聽床上那女子叫道:‘啊喲,痛死了!我胸口有一把小刀,快給我拔出來。’”

狄雲吃了一驚,說“我點亮蠟燭給你瞧瞧。”那女子聽他要點蠟燭,心中一急道:“你過來,快,快過來!”狄雲聽她說得驚慌,以為咋了呢,就走近一步,結果“突然之間,那女子張開手臂,將他攔腰抱住,大聲叫道:‘救命啊,救命啊!’”

狄雲感到太吃驚了。“這一驚比適才更是厲害,明明見她手足都被綁住,怎地會將自己抱住?忙伸手去推,想脫開她的摟抱,不料這女子死命的抱住他腰,一時之間竟然推她不開。忽然間眼前一亮,窗口伸進兩個火把,照得房中明如白晝,好幾個人同時問道:‘什麼事?什麼事?’那女子叫道:‘採花賊,採花賊!謀財害命啊,救命,救命!’”

狄雲又驚又急,罵那女子“你……你……你怎麼不識好歹?”正待逃開,“一柄長劍已架在頸中。他正待分辨,驀地裡白光一閃,只覺右掌一陣劇痛,噹啷一聲,自己手中的長劍跌在地板之上。他俯眼一看,嚇得幾乎暈了過去,只見自己右手的五根手指已被人削落,鮮血如泉水般噴將出來,慌亂中斜眼看時,但見吳坎持帶血長劍,站在一旁。”

這時,“狄雲雖是個從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少年,此刻也明白是落入了人家佈置的陰毒陷阱之中。”

但此時才明白這是陷阱,還有什麼用呢?如果狄雲在看到女子不是師妹時回身就走,他起碼能夠暫時避開這個危險。如果他看到那兩個歹徒敗退而能及時自止,他也仍然可能避免這場災難。但他偏不走。不走,是他墜入陷阱的直接原因。

由此一問,為什麼狄雲不走呢?

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他如果是這樣的品性,就會心想這是萬府,自己因為師父刺殺師伯的事情還處於很不利的處境,千萬不能多管閒事,乾脆就回轉自己的住處,一切也可能就此雲散了,或者起碼不會讓人以如此可恥的方式捉拿到。

人家狄雲偏偏不這樣想。“他自己雖在難中,但見此情景,不能置之不理,當即連劍帶人從窗中撲將進去”。這樣,狄雲就只有進入人家設計好的陷阱去了。

為什麼他自己雖在難中,見此情景,卻不能置之不理呢?

關鍵點在於,狄雲太有仁義心腸了。

他雖然不是什麼大俠,卻有俠義之心。看到陌生女子被兩個賊人劫持,可能受到侮辱。書中這樣描寫:“只見一個女子手足被綁,橫臥在床,兩條漢子伸出手去摸她臉頰,另一個卻要解她衣衫。狄雲不認得這女子是誰,但見她已嚇得臉無人色,在床上滾動掙扎,大聲呼救。”

這樣的情形讓狄雲感覺義憤填膺。他以為那女子真是在受人欺侮,自己不能袖手旁觀,要打退敵人解救良家婦女。如果不出頭解救,他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於是,雖然自己還處於難中,他仍毅然出頭,替那女子打退賊人。這不是仁義嗎?當然是。

但結果呢?他被人利用,陷入更深層危難之中。

仁義會被人利用嗎?會的。任何仁義的行為都可能被人利用,例如你做了不少好事,但有人來冒功。但那是在客觀上間接被利用,而不是墮人設計而直接被利用。最可恨,就是自己的仁義行動被人設計。

更關鍵的在於,不能讓別人利用你的仁義行為反過來傷害你。你的仁義在對手設計範圍內,不僅是人家計謀的一環,反而被人利用來傷害你,這就很違反仁義初衷了。

狄雲仁義地去救那女子,實際上就是被人家主觀地利用。以狄雲的仁義心,看到什麼樣的場景,他忍不住就會出手救助,人家早就算計好了。

這就要求咱們要施行仁義的時候,要精準仁義,即確實人家需要你幫助他,而你的幫助確實能夠幫助對方改善處境。

你需要有精準眼光。應該準確判斷對方是否需要你的幫助,或者你的幫助能否幫助對方改善處境。如果發現自己的仁義行為不能幫助對方脫離困境或者有所改善,最好就不要去強行仁義。

如果發現對方是在設計你,他們想利用你的仁義為自己謀利,或者反過來會傷害你,你更要快速遠離是非環境,及時脫身而自我保護 。

始於仁義,終於受傷。狄雲因為自己的仁義心腸,最後墜入萬家的陷阱之中,五個手指頭齊刷刷被削掉。這種痛入心扉的教訓,應該讓每個讀者引以為戒。引以為戒不是說以後都不實行仁義,而是要及時提高理性判斷能力,實行高效的精準仁義。

不讓仁義被利用。誠哉斯言!

【作者簡介】趙泰融,寫作愛好者。寫作目的:探索思想並努力用通俗方式介紹給讀者,希望對他們的思維有所啟發。寫作方向:學術、評論、小說和感悟。按照寫作方向,將逐漸撰寫“聞道”、“雕龍”、“品讀金庸”、“百家說”、“思想小說”、“奮鬥者”和“人倫”等系列文章。

闡釋道理,深入評論。

釋理繡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