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可以這樣培訓教師


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可以這樣培訓教師

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可以這樣培訓教師

王營

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力軍。為提高農村學校教學質量,一直以來,許多有遠見的農村中小學校長都把教師培訓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們想盡千方百計提高本校教師素質,或者聘請教育專家到學校講學,或者外派教師到名校學習……雖然花了不少錢,但培訓效果並不理想。

農村中小學資金緊張,培訓資源少,因此開展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要結合農村教育的實際來實施,不可盲目照搬城市學校培訓教師的方法。具體說來,可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著眼於教師的需求開展培訓,解決“培訓什麼”的問題。以往的農村教師培訓,培訓主題常常由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領導決定,培養內容要麼是假大空的理論,要麼是主講教師曲高和寡,不接地氣,學用脫節,難以達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作用。因此,農村學校在制訂教師培訓計劃前,要在教師中開展一次培訓需求調查,培訓內容要切合農村教育實際,契合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需求,本著“缺什麼、訓什麼”的原則開展培訓,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村教師參訓的積極性。

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可以這樣培訓教師

二是以縣級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為主,組建培訓教師隊伍,解決“誰來培訓”的問題。培訓農村教師,並不需要一些“高大上”的空洞理論,也不需要頂尖級的教育專家高高在上的侃侃而談,需要的是對課標、教材、教法實實在在的解讀和研究。因此培訓農村教師,縣級教研員和當地骨幹教師足矣,並不需要費盡周折,花錢聘請高校或外地課程專家。

有鑑於此,建議各地恢復農村教師以縣為單位的暑假、寒假集中備課制度,於開學前安排兩週左右的時間,以學科為單位,由縣級教研員牽頭,兼職教研員、骨幹教師為主體,集中全縣本學科教師,講課標、析教材、研教法,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用教材教和教好教材”的一系列現實問題,這類培訓對農村教師而言,是最實惠也是效果最明顯的培訓。

三是以學校和教研組為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解決“怎樣培訓”的問題。教育教學雖然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但終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並非聽一次高水平的專家講座,觀摩一節特級教師的公開課,或者閱讀一兩篇高質量的理論文章,就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農村學校要善於利用好教研組、備課級這兩個陣地,充分挖掘本校培訓資源,開展好以下幾種形式的培訓,讓教師在實踐中提升專業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可以這樣培訓教師

校本培訓。學校要根據本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教師的專業需求,本著“來自學校,為了學校,發展學校”的原則,充分利用本校教師資源,按學期實施校本培訓計劃。校本培訓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要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圍繞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化水平這一核心,形成系列培訓專題,不能想起什麼就培訓什麼。

教研組培訓。學校教研組是教師成長和進修的第一所學校,許多優秀教師最初都是在學科教研組內,在同伴的影響和幫助下,快速成長起來的。因此,學校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作用,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中心,組建學校教研共同體,探索 “研訓一體化”實施策略,開展紮實有效的專題理論學習、課堂教學觀摩、教學反思、課題研究等業務活動,讓教師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在反覆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改進自己的教學。

網絡培訓。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大大拓寬了農村教師培訓的空間,無論農村教師,還是城市教師,只要想學習、想進步,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相應的培訓課程資源。因此,農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陣地,積極參與教育部門組織的網上讀書、網絡教研和遠程研訓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