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南宋繼承了北宋的毛病,與金國議和以後,便開始削弱武將的兵權,以防止對皇權的威脅。岳飛嶽爺爺就是這種想法的犧牲品,他的北伐主張是趙構不願意接受的。


可是,自廢長城的行為並沒有帶來太久的平安。金國的完顏亮篡位稱帝后,立志要統一天下。他集中全國的力量,調動六十萬大軍,號稱百萬,分四路進軍,想一舉平定南宋。


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面對完顏亮泰山壓頂般的氣勢,以及前線的頻頻失利,趙構這才想到沒有厲害的武將不行啊。可岳飛早已被殺,韓世忠等大將也老了,後繼乏人。整個南宋朝野人心惶惶,趙構一度想再乘船跑到海上去。這時候,一位文官力挽狂瀾,拯救了南宋朝廷和百姓。


這位文官名叫虞允文,時任中書舍人,蘇軾的最高官職就是這個中書舍人,能夠接近皇帝,參與朝政。虞允文是四川人,官宦世家。從小就很聰明,但為了照顧單身又有疾病的父親,一直在家沒有參加科舉。


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直到父親去世,已經44歲的虞允文才考中進士,授予彭州通判。當時的宰相是秦檜,對四川籍官員有成見,使虞允文一直得不到重用。秦檜死後,虞允文才得到皇帝的召見,開始受到重視。


這時候,完顏亮稱帝,開始準備南侵。虞允文很早就看出了他的企圖,上疏朝廷及早做好防範。朝廷派他出使金國,瞭解到更詳細的情況,確認了金軍即將攻宋的情報。


即使如此,前線宋軍依然沒有抵擋住金軍的攻勢,淮河防線很快被突破,金軍逼近長江北岸,只要越過長江,便是南宋的滅頂之災。虞允文奉命前往採石前線慰問將士,他看到的卻是士氣不振,人心惶惶。


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原先的主將王權因前期的失敗而剛剛免職,繼任的李顯忠還沒有到來,也就是說,前線宋軍沒有指揮官,難怪都無心作戰。而金軍一旦攻到這裡,宋軍根本無法組織抵抗,長江防線危在旦夕。


虞允文見情況危急,連忙下令宋軍集結起來做好戰鬥準備。他對士兵說,金軍如果過江,你們也逃不過敵人。還不如在這裡憑天險抵抗,也許還能死裡逃生。朝廷養兵三十年,你們應該用血戰來報效國家。


虞允文說的是實情,金軍馬多,一旦過了江,追上兩條腿的宋軍是很容易的。宋軍其實並不缺乏死戰的勇氣,只是沒有合適的帶頭人。既然虞允文是朝廷派來的高官,要和敵人死戰到底,宋軍的士氣馬上就高漲起來。


1161年11月,金軍抵到採石,這一路金軍有十五萬人。他們以為宋軍已經逃跑了,便組織渡江。虞允文命令水師出動,截擊金軍船隻。水師一向是宋軍的優勢,不光是船大,而且載有霹靂炮,能夠遠程打擊金軍船隻。


古代船隻基本上都是靠風帆提供動力的,但南宋水師已經擁有了腳踏動力船,不用風帆照樣可以在江中行駛。速度快、又機動靈活,構成了很大的優勢。金軍很難射中宋軍戰船,宋軍卻能把石彈、火箭不停地扔到他們頭上。


船內踏車的民兵拼命呼喝,振奮著全軍上下的士氣。南岸附近的百姓紛紛站在山坡和堤岸上,為宋軍歡呼助戰。金軍戰船本已就難以支撐,再以為南岸有大量的宋軍部隊,便下令撤退,停止渡江。


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宋軍趁機掩殺,一直追到北岸的楊林渡口,將敵船全部焚燬。這就是著名的採石大捷,虞允文手下只有一萬八千水陸士兵,擊敗了十五萬金軍。各處宋軍得知採石的戰況後,對戰勝金軍樹立起信心,長江防線開始穩固起來。


等李顯忠到達採石後,虞允文馬上趕赴鎮江,完顏亮正在揚州,必須把他堵截在北岸。完顏亮沒想到準備如此充分的南征,竟然打不下去了。宋軍恢復了戰鬥意志,長江天險成了一道無法逾越的難關。


進士文官,只是去前線慰問,接管軍隊打敗六十萬敵兵,逼死敵皇帝


完顏亮惱羞成怒,下令三天內必須渡江,否則全部處死。他的這道命令是荒謬的,手下將領都覺得他已經失去了理智,便在11月27日,乘完顏亮熟睡時,殺掉了他。完顏亮不光身死,還聲敗名裂,被剝奪了皇帝稱號。說他是因為採石一戰而導致這個悲慘結局,也不為過。


完顏亮南征,是紹興議和後,南宋面臨的最大一次危機。虞允文這位純粹的文臣,臨危不懼,取得采石大捷,挽救了南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