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南宋继承了北宋的毛病,与金国议和以后,便开始削弱武将的兵权,以防止对皇权的威胁。岳飞岳爷爷就是这种想法的牺牲品,他的北伐主张是赵构不愿意接受的。


可是,自废长城的行为并没有带来太久的平安。金国的完颜亮篡位称帝后,立志要统一天下。他集中全国的力量,调动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分四路进军,想一举平定南宋。


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面对完颜亮泰山压顶般的气势,以及前线的频频失利,赵构这才想到没有厉害的武将不行啊。可岳飞早已被杀,韩世忠等大将也老了,后继乏人。整个南宋朝野人心惶惶,赵构一度想再乘船跑到海上去。这时候,一位文官力挽狂澜,拯救了南宋朝廷和百姓。


这位文官名叫虞允文,时任中书舍人,苏轼的最高官职就是这个中书舍人,能够接近皇帝,参与朝政。虞允文是四川人,官宦世家。从小就很聪明,但为了照顾单身又有疾病的父亲,一直在家没有参加科举。


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直到父亲去世,已经44岁的虞允文才考中进士,授予彭州通判。当时的宰相是秦桧,对四川籍官员有成见,使虞允文一直得不到重用。秦桧死后,虞允文才得到皇帝的召见,开始受到重视。


这时候,完颜亮称帝,开始准备南侵。虞允文很早就看出了他的企图,上疏朝廷及早做好防范。朝廷派他出使金国,了解到更详细的情况,确认了金军即将攻宋的情报。


即使如此,前线宋军依然没有抵挡住金军的攻势,淮河防线很快被突破,金军逼近长江北岸,只要越过长江,便是南宋的灭顶之灾。虞允文奉命前往采石前线慰问将士,他看到的却是士气不振,人心惶惶。


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原先的主将王权因前期的失败而刚刚免职,继任的李显忠还没有到来,也就是说,前线宋军没有指挥官,难怪都无心作战。而金军一旦攻到这里,宋军根本无法组织抵抗,长江防线危在旦夕。


虞允文见情况危急,连忙下令宋军集结起来做好战斗准备。他对士兵说,金军如果过江,你们也逃不过敌人。还不如在这里凭天险抵抗,也许还能死里逃生。朝廷养兵三十年,你们应该用血战来报效国家。


虞允文说的是实情,金军马多,一旦过了江,追上两条腿的宋军是很容易的。宋军其实并不缺乏死战的勇气,只是没有合适的带头人。既然虞允文是朝廷派来的高官,要和敌人死战到底,宋军的士气马上就高涨起来。


1161年11月,金军抵到采石,这一路金军有十五万人。他们以为宋军已经逃跑了,便组织渡江。虞允文命令水师出动,截击金军船只。水师一向是宋军的优势,不光是船大,而且载有霹雳炮,能够远程打击金军船只。


古代船只基本上都是靠风帆提供动力的,但南宋水师已经拥有了脚踏动力船,不用风帆照样可以在江中行驶。速度快、又机动灵活,构成了很大的优势。金军很难射中宋军战船,宋军却能把石弹、火箭不停地扔到他们头上。


船内踏车的民兵拼命呼喝,振奋着全军上下的士气。南岸附近的百姓纷纷站在山坡和堤岸上,为宋军欢呼助战。金军战船本已就难以支撑,再以为南岸有大量的宋军部队,便下令撤退,停止渡江。


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宋军趁机掩杀,一直追到北岸的杨林渡口,将敌船全部焚毁。这就是著名的采石大捷,虞允文手下只有一万八千水陆士兵,击败了十五万金军。各处宋军得知采石的战况后,对战胜金军树立起信心,长江防线开始稳固起来。


等李显忠到达采石后,虞允文马上赶赴镇江,完颜亮正在扬州,必须把他堵截在北岸。完颜亮没想到准备如此充分的南征,竟然打不下去了。宋军恢复了战斗意志,长江天险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难关。


进士文官,只是去前线慰问,接管军队打败六十万敌兵,逼死敌皇帝


完颜亮恼羞成怒,下令三天内必须渡江,否则全部处死。他的这道命令是荒谬的,手下将领都觉得他已经失去了理智,便在11月27日,乘完颜亮熟睡时,杀掉了他。完颜亮不光身死,还声败名裂,被剥夺了皇帝称号。说他是因为采石一战而导致这个悲惨结局,也不为过。


完颜亮南征,是绍兴议和后,南宋面临的最大一次危机。虞允文这位纯粹的文臣,临危不惧,取得采石大捷,挽救了南宋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