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文 | 暖寶

現在父母的安全意識非常高,對一些不法分子嫉惡如仇,一旦出現問題會選擇立即報警,絕不能讓他們逍遙法外。現在信息發達,父母們不僅關注自己孩子的安慰,還喜歡把不安定因素髮到網上,警醒更多的人,做好防範,避免出現類似問題。父母們的做法都非常贊,只是有時候沒有搞清楚事實就報警、擴撒消息,最後結果很尷尬。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至橋洞,監控還原事情真相

12月3日晚,10歲女童歡歡(化名)放學後很晚才回家,父母都非常著急。沒等父母問孩子原因,歡歡主動說,她放學路上遭到陌生男子迷暈,被帶到附近橋洞下,之後,趁歹徒不注意機智逃脫,這才平安到家。

歡歡父母一聽這還得了,趕緊帶上孩子去報警,同時還將這一消息發佈到朋友圈和各種群聊中。

民警迅速展開偵查,還去了歡歡所說的案發現場。後來調取了監控,但是在監控中並沒有出現歡歡以及嫌疑人的身影。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另一段監控顯示,孩子放學後,4點20分和幾個同學一起過了馬路,4點44分走向藥店,一直在那裡做作業,做了兩個小時,然後回家。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原來,歡歡並沒有被迷暈,也沒有被帶到橋下,而是因為回家太晚,怕父母責罵編織出來的大謊言。真相大白,父母立刻在朋友圈發佈了道歉信說明真實情況。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有時候父母過於相信孩子,也容易被誤導,父母也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防止被孩子騙了。孩子有時候會因為各種原因撒謊,學會撒謊開始並不是大毛病,但也不是好事,父母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避免孩子撒謊。

孩子為什麼會撒謊

孩子在2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會出現一些不自主的撒謊,那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在撒謊,是一種無意行為。但是孩子長大以後,能意識到對錯了,撒謊就是有意為之,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就會啟動撒謊程序。

孩子從父母的行為中學會了撒謊

大人也會有撒謊的行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喜歡撒謊,孩子耳濡目染,認為撒謊不是壞事,也會學著撒謊。

比如父母不喜歡外出應酬,但是總是有朋友或者同事要求出去吃飯喝酒,父母不好推脫,就撒謊說"今天要給孩子開家長會"、"要帶孩子外出參加聚會"等等,打著孩子的旗號推掉飯局,對方一看孩子的事更重要,所以也就不再勉強父母。

孩子在家看到父母這樣做,就會默默記在心裡,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就可以編個理由搪塞過去,好讓自己更舒服,以後編瞎話也是隨口捻來。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父母管教嚴格,孩子怕責罵而撒謊

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也是煞費苦心,對孩子管理特別嚴格,孩子必須幾點起床、必須幾點到校、必須幾點回家、必須幾點做完作業,如果孩子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來,可能會被嫌棄"你怎麼就知道玩,不知道爸爸媽媽著急嗎?"

有時候孩子出現一些問題並不是刻意和父母作對,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身體不舒服、作業太多、幫助同學耽誤時間了,孩子會用這些理由跟父母解釋,父母只會在孩子表現出可憐的情形時,才會原諒孩子,其他的都算作不正當的理由。

孩子慢慢總結出一些規律,把自己說的很慘,才會博得父母的同情,不會責罵孩子。比如經常說身體不舒服。有些孩子可能看網絡消息看多了,就編出一個被迷暈、被騙的謊言來,父母就會大為緊張,只為孩子著急了,不會辨別真偽。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父母獎懲不當,逼著孩子撒謊

父母都會跟孩子約定一些獎懲辦法,表現好就獎勵,表現不好就懲罰。比如在學習成績方面,考100分獎勵10塊錢,不及格零花錢全部上交。

孩子的成績也是忽上忽下的,考的好的時候,父母很高興,不僅獎勵10塊錢,對孩子的態度也是溫和有加,孩子倍感溫暖。考的不好的時候,父母很不高興,不僅不獎勵,反而還要罰錢,對孩子的態度也是冷落冰霜,讓孩子感到像掉進了地窖一般。

孩子更希望得到表揚和鼓勵,於是下次再出成績的時候,如果考的不好,孩子就會遮遮掩掩不想說,甚至會改一個成績給父母看,父母一看不錯表揚。這就助長了孩子撒謊的風氣,孩子認為父母也是很好騙的,慢慢就習慣撒謊了。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想讓孩子實事求是還要這樣做

我們大人也會有一些善意的謊言,比如最近工作太累了,想休息幾天,怕老闆不同意,就謊稱自己生病了或者要照顧孩子、照顧老人之類的,其實這些撒謊無關乎道德,是不得已的應付,並不會影響到個人品質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凡事都喜歡撒謊,撒謊過大,造成嚴重的影響,那就有些性質嚴重了。所以家長們一定將這種苗子扼殺在搖籃之中,讓孩子從小養成敢跟父母講真話的習慣。

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要小看孩子,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家長無意間的行為,孩子一學就會,尤其是投機取巧的行為,孩子學起來特別輕鬆。

所以,父母一定管好自己的言行,不要總是順口撒謊,遇到事情,要實事求是的說明原因,取得對方的理解。在給孩子做出承諾的時候,也要言出必行,不要前面承諾,後面反悔。

有的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答應孩子考的好就給買昂貴的手機,結果孩子信以為真,努力學習,真的考好了,父母一看手機太貴,又認為孩子不值得買那樣的手機,不想買,孩子肯定不會再信任父母了,而且也會學會父母這種"望梅止渴"的做法。以後孩子撒謊,也不能只怪孩子了。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不要總是否定孩子

父母們一個慣常的思維就是孩子喜歡偷懶,孩子就是總找理由不想起床、不想學習、不寫作業。其實開始孩子說的話都是真話,他並不知道如何撒謊。但是我們總是否定孩子,給孩子臉色看,孩子就認為說真話父母不理解他,還不如隨口說個謊話,讓父母信以為真,還能給自己安慰。

所以,父母不要輕易否定孩子,不要數落孩子,要正視孩子的理由,理解孩子遇到的問題,允許孩子犯錯。可以和孩子一起修正制定的規則,使之合理化。

比如孩子回家晚,是因為在外面做作業耽誤了時間,首先要認可孩子努力學習,表揚孩子。接下來再告訴孩子,遇到特殊情況要和父母溝通,讓父母去接,不要自己回家,很危險。

10歲女孩:放學路上被陌生男子迷暈帶走,警察:孩子做作業2小時

成為孩子的好幫手

孩子的成長一定離不開父母的幫助,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好幫手,而不只是一個監督者。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父母幫助孩子度過難關,讓孩子有安全感,獲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就願意和父母袒露心扉。

比如,孩子成績不理想,父母不要著急憤怒,認為孩子沒有好好學習。而是和孩子坐下來,認真分析一下試卷,找一下原因。是知識沒掌握、書寫速度慢還是粗心大意了。找到原因之後,再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下一步如何攻克難關,爭取迎頭趕上。

如果父母能夠平心靜氣地和孩子說話,孩子就不會害怕被批評而故意撒謊,而是希望說真話,得到父母的有效幫助。

@暖寶悟語:孩子在成長路上肯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做父母的不要對孩子進行片面的評價,而是對孩子進行綜合評價。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給孩子做出表率,不著急批評孩子,成為孩子的好幫手,成為一個讓孩子信任的父母,相信付出真心就能換來真情,孩子就不會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編造謊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