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二十四味之—魚香 椒麻

魚香的魅力,從一顆紅豔的泡椒開始,帶著姜蔥蒜的辛香,連著鹹甜酸辣,從創立之初一路走來,是味覺的記憶,是技藝的傳承,是傳承的經典!

從秦嶺大山,來到巴蜀山間,東方神秘的香料,古人虔誠的信仰,椒酒之風,一路飄香,風隨歷史來,味在口中傳,川味的辛香,椒麻的魅力!

每天兩個傳統味型,帶你輕鬆學川菜,大家好,我是川廚沈俊豪,一個鐘情於傳統川菜的九零後年輕川廚,今天的嘉賓是“魚香”“椒麻”。

魚香味型

說起魚香味型,我們先來認識一位川菜烹飪大師,他是“中國首屆烹飪大師”名單中的一員,而這份在二十年前頒佈的名單僅有55人,他就是盧朝華先生。

說來慚愧,第一次認識盧老師是在名廚App的一篇文章,題為《川菜泰斗盧朝華:傳承不是一成不變,創新不能沒有來路》,文中不僅介紹了荔枝味型,椒麻味型等傳統味型,其中關於魚香味型的一段介紹,終於解答了我心中一直比較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泡魚香泡椒到底要不要放魚?答案是要放!其實之我前看過很多專業書籍寫過這個問題,都沒有詳實的解釋,我特地重新找到這篇文章,並複製了原文:

魚香味的酸度要略大於甜度,糖和醋的比例不能顛倒。泡辣椒時需選取牧馬山的二荊條,再將活鯽魚加入其中,經由加工能更好地體現出魚香味。

這段話沒有長篇大論,卻很精簡的介紹了魚香味型的調製重點,酸甜比例,和泡辣椒的製作和原材,看來魚香味型果然還是和魚有關。

川菜二十四味之—魚香 椒麻

魚香味型的起源自四川,是川菜首創常用味型之一,具有鹹,甜,酸,辣兼備,姜,蔥,蒜氣濃郁的特點,廣泛應用於川菜的冷熱菜式,以泡紅辣椒,鹽,醬油,白糖,醋,姜米,蒜米,蔥粒調製而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調製的過程中,糖和醋的比例為1:1,但是在熱菜的炒制過程中,醋受熱會揮發一部分,所以要略多於糖。

知識拓展1—魚香味的起源:

在川渝民間,人們喜歡用泡辣椒,姜蔥蒜,以及香醋來烹製魚類,這種獨特的烹魚方法,香氣濃郁,口感鹹甜酸辣兼備,後來,川廚以此為靈感,用這種獨特的方法,調製成了魚香味型,並由此製作了一系列享譽世界的經典魚香菜式!

川菜二十四味之—魚香 椒麻

圖為川菜烹飪大師 蘭明路先生製作的 魚香東星斑

知識拓展2—川渝地區魚香肉絲的差異:

也許一些朋友會比較差異,我在成都和在重慶吃到的魚香肉絲不太一樣,其實是的,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配料。

大家都知道,川菜是一個龐大的菜系,覆蓋了比較大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風味菜餚和製作方法,也就有了川菜“上河幫”“下河幫”和“小河幫”三個分支。

成都是屬於上河幫的蓉派川菜,配製魚香肉絲用到的主要配料是木耳絲和青筍絲。

重慶是屬於下河幫,配製魚香肉絲用的主要配料就是大蔥切成的蔥顆。

椒麻味型

在中國各大菜系中,沒有任何菜系使用花椒為主要調味料單獨成菜,並且以之命名為一種味型的

,然而川菜卻是個例,川菜中就有“椒鹽”“椒麻”兩個味型是使用花椒為主要調味料單獨成菜的,前面幾期,我們已經和大家介紹了“椒麻味型”,今天和大家聊聊“椒鹽味型”。

知識拓展3—粵菜裡的椒鹽:

粵菜中也有一系列的椒鹽菜式,用於炒制海鮮為主,比如“椒鹽大蝦”“椒鹽蟹”“椒鹽龍蝦”等,不過粵菜使用的椒鹽味型,一般要先將原材料經過掛糊後炸制後,再在鍋中加入蒜沫,幹蔥沫,青椒粒,紅椒粒炒香後,撒入椒鹽粉,翻炒均勻而成。

椒鹽味型,川菜常用味型之一,具有香麻而鹹的特點,在熱菜中使用較多,可以更好的激發椒香味,調製椒鹽味型,以花椒,鹽,調製而成,需要先將鹽炒幹水分,放入石臼中臼成極細的粉末,而且,花椒需要小火炒香,同樣臼為粉末,在調製中我們需要注意到椒鹽味型鹽和花椒的比例,按1:4的比例調製最為恰當,需要注意的是,要現制現用,不可久放。

川菜二十四味之—魚香 椒麻

川味小課堂—椒鹽小河魚

相信大部分男孩子都有在河溝裡抓魚的經歷,小小的一條條,一下午可以抓很多,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道用川菜的椒鹽味型製作的“椒鹽小河魚”

1.取小河魚400克,清理乾淨肚腹後用鹽和麵粉抓勻後復沖洗乾淨(魚太小可以不用去魚鱗,魚鱗也是可以食用的哦!),隨後加入蔥姜,鹽,料酒,胡椒粉醃製備用。

2.起鍋燒油,油溫6成熱,下入小魚,炸至金黃酥脆撈出備用;(可以在炸制前均勻的灑上少許的生粉或脆炸粉)

3.將製作好的川式椒鹽粉均勻灑入,翻炒均勻即可。

一道椒香鹹鮮的下酒菜,“椒鹽小河魚”,你學會了嗎?

魚香味型 椒鹽味型。你知道了嗎?關注川廚沈俊豪,每天更新兩個傳統味型,帶你從味型的角度認識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年川菜,豈止麻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