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二十四味之—鱼香 椒麻

鱼香的魅力,从一颗红艳的泡椒开始,带着姜葱蒜的辛香,连着咸甜酸辣,从创立之初一路走来,是味觉的记忆,是技艺的传承,是传承的经典!

从秦岭大山,来到巴蜀山间,东方神秘的香料,古人虔诚的信仰,椒酒之风,一路飘香,风随历史来,味在口中传,川味的辛香,椒麻的魅力!

每天两个传统味型,带你轻松学川菜,大家好,我是川厨沈俊豪,一个钟情于传统川菜的九零后年轻川厨,今天的嘉宾是“鱼香”“椒麻”。

鱼香味型

说起鱼香味型,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川菜烹饪大师,他是“中国首届烹饪大师”名单中的一员,而这份在二十年前颁布的名单仅有55人,他就是卢朝华先生。

说来惭愧,第一次认识卢老师是在名厨App的一篇文章,题为《川菜泰斗卢朝华:传承不是一成不变,创新不能没有来路》,文中不仅介绍了荔枝味型,椒麻味型等传统味型,其中关于鱼香味型的一段介绍,终于解答了我心中一直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泡鱼香泡椒到底要不要放鱼?答案是要放!其实之我前看过很多专业书籍写过这个问题,都没有详实的解释,我特地重新找到这篇文章,并复制了原文:

鱼香味的酸度要略大于甜度,糖和醋的比例不能颠倒。泡辣椒时需选取牧马山的二荆条,再将活鲫鱼加入其中,经由加工能更好地体现出鱼香味。

这段话没有长篇大论,却很精简的介绍了鱼香味型的调制重点,酸甜比例,和泡辣椒的制作和原材,看来鱼香味型果然还是和鱼有关。

川菜二十四味之—鱼香 椒麻

鱼香味型的起源自四川,是川菜首创常用味型之一,具有咸,甜,酸,辣兼备,姜,葱,蒜气浓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川菜的冷热菜式,以泡红辣椒,盐,酱油,白糖,醋,姜米,蒜米,葱粒调制而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调制的过程中,糖和醋的比例为1:1,但是在热菜的炒制过程中,醋受热会挥发一部分,所以要略多于糖。

知识拓展1—鱼香味的起源:

在川渝民间,人们喜欢用泡辣椒,姜葱蒜,以及香醋来烹制鱼类,这种独特的烹鱼方法,香气浓郁,口感咸甜酸辣兼备,后来,川厨以此为灵感,用这种独特的方法,调制成了鱼香味型,并由此制作了一系列享誉世界的经典鱼香菜式!

川菜二十四味之—鱼香 椒麻

图为川菜烹饪大师 兰明路先生制作的 鱼香东星斑

知识拓展2—川渝地区鱼香肉丝的差异:

也许一些朋友会比较差异,我在成都和在重庆吃到的鱼香肉丝不太一样,其实是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配料。

大家都知道,川菜是一个庞大的菜系,覆盖了比较大的地域,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就有不同的风味菜肴和制作方法,也就有了川菜“上河帮”“下河帮”和“小河帮”三个分支。

成都是属于上河帮的蓉派川菜,配制鱼香肉丝用到的主要配料是木耳丝和青笋丝。

重庆是属于下河帮,配制鱼香肉丝用的主要配料就是大葱切成的葱颗。

椒麻味型

在中国各大菜系中,没有任何菜系使用花椒为主要调味料单独成菜,并且以之命名为一种味型的

,然而川菜却是个例,川菜中就有“椒盐”“椒麻”两个味型是使用花椒为主要调味料单独成菜的,前面几期,我们已经和大家介绍了“椒麻味型”,今天和大家聊聊“椒盐味型”。

知识拓展3—粤菜里的椒盐:

粤菜中也有一系列的椒盐菜式,用于炒制海鲜为主,比如“椒盐大虾”“椒盐蟹”“椒盐龙虾”等,不过粤菜使用的椒盐味型,一般要先将原材料经过挂糊后炸制后,再在锅中加入蒜沫,干葱沫,青椒粒,红椒粒炒香后,撒入椒盐粉,翻炒均匀而成。

椒盐味型,川菜常用味型之一,具有香麻而咸的特点,在热菜中使用较多,可以更好的激发椒香味,调制椒盐味型,以花椒,盐,调制而成,需要先将盐炒干水分,放入石臼中臼成极细的粉末,而且,花椒需要小火炒香,同样臼为粉末,在调制中我们需要注意到椒盐味型盐和花椒的比例,按1:4的比例调制最为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要现制现用,不可久放。

川菜二十四味之—鱼香 椒麻

川味小课堂—椒盐小河鱼

相信大部分男孩子都有在河沟里抓鱼的经历,小小的一条条,一下午可以抓很多,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道用川菜的椒盐味型制作的“椒盐小河鱼”

1.取小河鱼400克,清理干净肚腹后用盐和面粉抓匀后复冲洗干净(鱼太小可以不用去鱼鳞,鱼鳞也是可以食用的哦!),随后加入葱姜,盐,料酒,胡椒粉腌制备用。

2.起锅烧油,油温6成热,下入小鱼,炸至金黄酥脆捞出备用;(可以在炸制前均匀的洒上少许的生粉或脆炸粉)

3.将制作好的川式椒盐粉均匀洒入,翻炒均匀即可。

一道椒香咸鲜的下酒菜,“椒盐小河鱼”,你学会了吗?

鱼香味型 椒盐味型。你知道了吗?关注川厨沈俊豪,每天更新两个传统味型,带你从味型的角度认识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千年川菜,岂止麻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