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創新踐行“兩山”理念,錢從哪裡來?

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創新踐行“兩山”理念,錢從哪裡來?

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創新踐行“兩山”理念,錢從哪裡來?

生態扶貧是將生態保護與扶貧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扶貧工作模式,通過實施生態保護、建設生態修復工程和發展生態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堅持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創新資金機制,將“綠水青山”自然生態財富轉化為“金山銀山”經濟社會財富,再通過“金山銀山”的反哺投入到“綠水青山”建設中,促進自然資源資產財富保值和增值,由此形成的“兩山通道”為生態扶貧提供了充分的資金保障。

落實“兩山”理念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需求,也是推進解決生態扶貧問題的關鍵路徑。中國在長期的扶貧工作中,已經探索建立了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包括重要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投入、創新綠色金融政策與產品服務、引導社會資本為發展生態產業提供資金等。通過創新資金機制,在扶貧道路上,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持續加大重要生態功能區財政投入促進生態減貧

財政資金是政府推進生態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不斷完善財政扶貧開發政策,加大生態扶貧資金投入等方式,中國扶貧工作實現了財政投入體制機制的創新和完善。

一是持續加大中央財政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的貧困縣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持續擴大政策實施範圍,不斷完善補助辦法,逐步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恢復的支持力度,明確資金重點用於扶貧以及民生保障等領域。

二是加大對貧困區重要生態產品供給的投入保障。通過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機制、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退耕還溼補償、養殖退出補償、農業有機肥替代使用補助等多方式,推動貧困地區提供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扶貧工作。同時,抓好生態效益補償等資金的監管,保障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

三是通過推動貧困區實施生態綜合補償解決生態貧困問題。政府正在積極推進生態綜合補償試點,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的貧困縣為主體,整合轉移支付、橫向補償和市場化補償等渠道的資金,結合當地生態保護實際需求建立生態綜合補償制度,並健全有效的監測評估考核體系,把生態補償資金支付與生態保護成效緊密結合起來,讓貧困地區農牧民在參與生態保護中受益。

數 據

據統計,2016-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地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884億元,連續4年每年增加200億元,年均增長28.6%,相關轉移支付和債務限額分配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其中,2019年,中央安排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81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截至2019年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安排貧困地區中央林業資金1085億元,累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50多萬名,精準帶動180萬貧困人口增收和脫貧。各級政府財政扶貧資金投入規模不斷增大,有效地推動了生態扶貧的落實。

創新綠色金融政策與產品為生態扶貧廣闢資金渠道

綠色金融是破解“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資金難題的有效措施。中國對貧困地區加大綠色金融政策的應用支持,積極探索“政府引導金融、金融聚焦產業、產業反哺生態、生態精準扶貧”的金融支持生態扶貧模式,持續創新優化綠色金融政策與產品開發應用,解決“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過程中資金來源這一關鍵難題。

一是將金融政策融入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範疇,提供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的中長期融資方案,為區域生態經濟項目庫提供資金來源,對區域生態經濟項目立項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在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向區域生態經濟項目提供資金結算服務,提高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是強化綠色金融與相關扶持政策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大綠色金融政策引導與支持,實現生態扶貧產業運作所缺乏的土地、勞動、技術、廠房設備等生產要素到位,推動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支持貧困地區實現綠色發展,防止生態扶貧開發衍生生態環境問題。

案 例

貴州省貴安新區打造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新區內亞瑪頓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簽約分佈式光伏扶貧綠色信貸項目,從貴州銀行申請到1億元光伏貸,為農戶免費安裝光伏組件,20%的電農戶自用,80%的電賣到相關公司,農戶不需要付出任何費用就可獲得8340.9元的年收益,並免費獲得自用電。貴安新區亦走出新區,針對大方縣獼猴桃基地建設需要,制定獼猴桃循環貸方案,為獼猴桃產業提供3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

多元化的社會扶貧資金拓展生態扶貧資金空間

社會資本的投入不僅能很好地解決生態扶貧開發的資金來源問題,緩解政府財政資金壓力,還能有效地分散風險,提高項目運作效率,保障各方的利益。

一是社會資本參與生態扶貧工作有助於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在供給、籌集和分配社會資金上得以優化。

二是將社會資金納入生態扶貧產品和服務中,有助於社會活動融合商業活動的優勢,提升生態產業的專業和技術實力。

三是將社會扶貧資金引入到已經發展成型、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扶貧企業中,有利於發展生態產業扶貧。如探索“龍頭企業+平臺公司+貧困村集體合作社”發展村集體產業脫貧模式,通過實現各方互利共贏,幫助貧困群眾致富。

案 例

近幾年,中國綠化基金會持續大力支持寧夏發展特色枸杞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自2008年項目落地甘肅通渭,11年來,項目影響和帶動全球超過3800萬人次捐資支持,社會捐款達6700萬元,種植生態經濟林近1600萬株,綠化荒山荒地面積超過11萬畝,累計援助西部貧困地區家庭近16000戶。

又如,2019年山西省組建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公司,鼓勵貧困戶以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等入股新型林業經營主體,開展資產性收益改革試點。通過生態扶貧五大項目,帶動全省53.1萬貧困人口增收10.3億元。

生態產業資金為生態扶貧提供根本保障

全力推進培育發展生態產業,提升貧困地區造血功能,是保障生態扶貧資金源源不斷的根本之策。推動自然資本的產業化運作,發展生態化產業和促進產業生態化,主要是發展生態旅遊、生態農業、環保產業、綠色工業等。

一是利用本地區的生態環境資產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生態旅遊業,引導遊客迴歸清新幽靜的大自然,帶動貧困地方綠色消費。

二是積極引導貧困人口參與生態農業種養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結合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打造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範區,利用新興網絡創新銷售模式,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三是根據生態產業發展需求,結合貧困群體自身能力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提供相應的就業機會,帶動其脫貧致富。

案 例

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與億利集團開展西藏生態產業扶貧工作,實施高寒冷高海拔高科技苗圃和防沙護江產業扶貧項目,截至2018年,該項目完成生態修復、防沙護江、甘草和果林種植等,通過土地流轉、生產資源購買、提供就業、培訓等方式解決1000餘人的就業問題。億利集團通過“公司+農戶”“企業+基地”的方式,採取“種苗供應到戶、技術服務到戶、產品回收到戶”的“三到戶”模式,半野生化種植了132萬畝甘草,先後帶領5500多人走上致富之路。

又如,嵐皋縣是陝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有林地153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78.6%,林區作為生態建設的主戰場,貧困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精心打造旅遊產業,先後創建了國家4A級景區南宮山、國家3A級景區千層河,以及嵐河漂流、神河源、蠟燭山等共五大景區,憑藉旅遊業帶動了2000多人實現脫貧。



文|董戰峰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環境政策部副主任,博士生導師


歡迎親愛的讀者和朋友

訂閱2020年《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

每期30元,全年12期共360元

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創新踐行“兩山”理念,錢從哪裡來?

1、電話訂閱

聯繫人:王影 電話:010-62116819 13801241296

收款人:《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雜誌社
開戶銀行:中信銀行中關村支行
銀行賬號:7111210182600071438

2、通過郵局訂閱,本刊國內郵發代號為82-520

3、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訂閱電子期刊

生態扶貧資金機制|創新踐行“兩山”理念,錢從哪裡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