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最強世家,袁氏家族

漢末三國是一個群雄紛爭、英雄輩出的年代;也是各個大家族開始進行實力爭奪、此消彼長、此起彼伏的時期。


我們讀三國很容易忽略其中一個家族,但它確實是三國時期一開始就非常顯赫的家族——汝南袁氏家族。代表人物袁紹、袁術兩兄弟。


為什麼說他們顯赫?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四世三公,就是形容他們家族的。


什麼叫四世三公?就是他們家連續有四代人做到了三公這個位置。


何謂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職位,基本就是群臣之首,僅次於皇帝,而且他們都是由非常有資歷、非常博學的大臣來擔任。


漢末最強世家,袁氏家族


袁氏家族有四代人都做到三公這個位置,這在當時基本上首屈一指。所以說,漢末時期元氏家族擁有非常高的地位。


而擁有三公地位的另一個體現就是門生故吏遍天下。


漢朝實行的選官制度叫徵辟制度,三公有權力繞過官方的察舉制,直接將一些優秀的人才選拔到朝廷裡做官,這批人就會跟三公形成師生關係,他們將來做官後,一定也會反過來報效三公的家族。


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這對於袁氏家族在東漢末年的發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袁紹是一個非常有才幹、非常有膽略的人,他年紀輕輕就進入了中央,擔任西園八校尉之中的首領,而且是當時大將軍何進的左膀右臂。


漢末最強世家,袁氏家族


東漢末年發生了一個大事情,漢靈帝駕崩,年紀很小的漢少帝劉辯繼位。當時宮中大權由宦官把持,宦官和大將軍何進爭權,袁紹就帶領大軍去滅了宦官,把當時整個把持東漢200多年的宦官勢力給清除了。


按道理來說,袁紹這樣的行動是可以直接獲得當時朝政大權的,但是袁紹自己犯了很多錯誤,比如說他引外兵入京,而外兵首領,就是惡貫滿盈的董卓,董卓進京後,一下竊奪了大權,而且廢立了皇帝,就這樣把袁紹逼走了。


袁紹無可奈何,於是在關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崤山以東,相當於河南、山東一帶,建立起了反董聯盟,號召天下諸侯討伐董卓,這時候袁紹依然是盟主,依然有號令天下的威望。


從當時的漢末三國形勢來看,袁家無論是威望還是從人脈,亦或是權力,都首屈一指。雖然皇帝失勢、天下割據,袁氏雖只佔一席,但他依然是最有權勢,最有可能重新統一天下的。


問題就在於袁氏家族有一個先天的問題,雖家大業大,但兄弟不合,比如說漢末亂世最重要的兩個軍閥袁紹和袁術,他們明明是兄弟倆,而且是同一個父親,只不過不是同一個母親,兩兄弟一開始就不是一條心、各懷鬼胎。


漢末最強世家,袁氏家族


袁紹佔據河北,袁術佔據淮南,兩個人如果彼此呼應,將來天下十有八九就是袁氏的天下,但是他們二人反而不和,而且互相攻打,各自拉攏自己的一派勢力,對當時的中原地區進行爭奪。


曹操當時就依附於袁紹,孫堅也是後來建立東吳的,孫權的父親當時就依附於袁術,我們看後來的這些英雄都是袁氏的小弟,但是袁氏爭奪的時候,確實對當時的亂世進行了更大的破壞。


最後結果是袁家兩敗俱傷,給了曹操、孫堅一干人等以可乘之機。


袁家的覆滅其實有著它深層的邏輯,包括最後官渡之戰,曹操能夠以少勝多擊敗袁紹,一方面是曹操的謀略因素,但更多的是袁紹他性格上的一些缺陷。


漢末最強世家,袁氏家族


歷史上評價他是“外寬而內忌,用人而疑其心”,就是說他這個人雖然表面上很寬宏大量,但是內心是非常的狹隘的,對任何人都不信任。


而且缺乏果斷,所以在很多戰況下,他沒有辦法進行合理的決斷,因此頻頻是錯失戰機,讓曹操以非常弱的實力反而戰勝了自己。


當時,雖然袁紹敗了,但是他還是擁有河北的四州之地,完全可以繼續跟曹操相對抗,但是袁紹自己家裡又出了內耗。


袁紹的大兒子袁譚和他的小兒子袁尚兩個人在爭權,特別是袁紹死之後,兩個人並沒有齊心協力來為父親報仇,反而互相爭奪,結果又給了曹操可乘之機。


幾乎就在幾年之間,袁氏勢力是摧枯拉朽的敗亡,最終成全了曹操成為北方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