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最近看《圆桌派》第四季,很多人被“鬼才”王晶圈了粉。

在人们眼里,他庸俗、市侩,但真实镜头下的他却出乎意料的睿智、通透,打破了很多人对他的偏见。

在节目中,他挺会聊,里面谈到为什么周星驰现在不演喜剧了,他没有调侃,而是平静的说:

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无法面对自己以前做的一些事。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聊到喜剧,话题更深入了,他说演喜剧比任何戏累十倍。

而且现在想要逗笑观众的人越来越少了,比如《飞驰人生》里的沈腾,他开始演爸爸,他想死,逗趣中又有些心酸。

在节目中,王晶没有往日‘笑嘻嘻’打诨的态度,反而真诚、认真与严肃,言语间有股子明白劲儿。

看了这期节目,很多人感慨:

这个王晶和想象中不一样,原来那么牛逼,完全被他的长相和电影风评给骗了!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专业的“烂片王”

偏见产生于无知,王晶并非一个只知道做生意的粗鄙人。

他9岁读完四大名著,11岁读完金庸,放到今天也算是天才少年了。

很多人不知道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又出生电影世家,父亲王天林是香港影史百佳导演,培养出杜琪峰、林岭东等名导。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一流教育背景加持,早期剧本编排和导演功力初见端倪。

21岁他初次担任编剧便大获成功;

拍《赌神 》系列开辟香港赌片市场,多次票房登顶;

永盛老板指定他拍新戏,只给了两个演员,一个半月便完成《整蛊专家》,票房大卖。

可见“烂片晶”并非没才华,不专业。只是他对商业片的看法,很多人不理解。

因早年他常感受父亲的苦,入行第一天就把自己定位为商业导演,追求票房成功和卖座,艺术虽可贵,但吃饭更重要!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他曾说

“我爸爸真的是一个好好拍电影的人,可是生活把他压的很痛苦,然后他也没赚很多钱,努力没得到相应的回报,入行我就告诉我自己,我不能学他。”

就这样他成了电影界商人,拍过几百部或好或坏的电影,有自己的技巧和一套商业规范。

尽管一路备受质疑,不过王晶并不承认自己拍烂片。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的确,王晶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导演,把商业片玩的炉火纯青,拍到极致,还非常的全能。

身兼编剧、导演、监制等身份,改编了不少成功的电影,如和周星驰合作的《鹿鼎记》,和李连杰合作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他直言不讳的认为,拍商业片就是赚钱,只要能赚钱,90%就是好电影。

靠着清晰定位,独到眼光,别人亏钱他至少保本,还大多叫卖,烂片虽多但都算及格,叫人眼红。

很多人把这些成功归功于运气,却忽略了王晶本身对于电影市场、规范和套路的谙熟。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在节目中,他很有见解的提出了“华语片最大市场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理论,足以验证他并非一个不懂电影的王胖子。

很多人说王晶太狡黠,他可以当“拼命三郎”一年拍7部电影,也可以两年磨一剑拍出《追龙》,完全取决于市场喜欢什么。

这样的人,肚子里没点东西,“烂片”也拍不出来。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清醒的生意人

节目里窦文涛不解,当年干嘛拍戏那么拼?

他快人快语,直言“为了捞”呗。

为了钱,他6点拍周星驰,12点拍周润发,白天串几个剧组,还要熬夜写剧本,听着机器的嗡嗡声,拍吐了,也真是拼。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真世俗,但人家自认俗人一个,把自己看的门儿清,他说,

“千万别把自己看得太高,电影就是一个娱乐大家的东西,我从来就不把自己当回事。”

其实香港繁盛时期的电影工业就有很快、很赶的现象,戏还在拍,台词才在片场赶出来。

当年同时开工四部戏捞钱的周润发,最后赶场都赶出了个金像奖。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这样的香港特色,对电影市场敏感的王晶自然不会放过,赚的盆满钵盈。

不过随着时代变化,香港电影市场不复从前,为了适应大环境他自然也把眼光放到了大陆。

都说他太会钻营,但他并非会为了钱丢掉原则。

这几年不管如何迎合观众的喜好,王晶已经很少拍喜剧片了,因为他认为手上没有一个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那干脆不拍。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大家都认为他只懂烂片,但他对艺术也有清醒的认知。

喜欢王家卫,知道拍文艺片会面临亏钱困境,但又会同情那些一直坚守在文艺片市场上的导演。

为了支持文艺片,他投资了许鞍华和关锦鹏的一些电影。

《天水围的日与夜》上映后,大家才知道,“商业电影之父”的王晶,竟也有文艺片情怀。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拍?他坦言不擅长,不如让合适的人去拍。

可见,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电影市场,他都很清醒,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拍什么。

他把电影当生意,投资情怀可以亏,但绝不让电影在自己手里折本。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除了自知,他还识时务,对外接受采访只有华语电影,三观立场很正。

最近,梁朝伟因出演漫威反派角色引起辱华争议。

很多人发现,原来三十年前的王晶就在电影《傅满洲》系列电影对这一形象进行过批判,明确表达了对美国歧视的不满。

很多网友感慨,这个清醒的商人,比起现在一些立场模糊的演员,要“宝藏”的多。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精明中有人情味

除了专业与清醒,王晶身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人情味”,精明但不计较。

当年香港电影没落,有本事的导演都自谋出路,只有他坚守在香港,不管什么片都接,养活了很多演员。

有人说他是香港的底,最难的那些年,他都在。

肥猫郑则仕也曾在吐槽大会提及过:

“香港电影最低潮那几年,是王晶烂片让我们有口饭吃!”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除了有坚守,他热心好义,早年刘德华公司负债4000万,王晶给了他几部片约,解了他燃眉之急。

华仔谈及他无不感激,在自己落魄的时候只有他帮助自己。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最难,在虚假浮华的娱乐圈,这种救人的情谊更显珍贵。

很多人知道他和周星驰有私人恩怨,凡谈及电影,恩怨不论,直言:

“他是最好的喜剧演员,30年之内都很难有人追到他。”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他也嘲笑过许鞍华的电影,“谁要看一个老女人和她妈妈的故事?”

但当许鞍华投资遇到问题,他立刻出手相助,心知可能会亏,也愿意,爱钱有道又不过分爱钱。

可见,人性多么复杂与多面,王晶也很难用一个词来定义,“烂片王”不过是很多人对他的误解。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你说王晶拍片没水平,但他佳作不少;你说他俗气,他又有洞见;你说他拍戏圈钱,但没有热爱40年很难坚持拍戏这一件事……

人们理解的王晶,总是太浮于表面。

只要他拍新片,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王晶出品,必是烂片”,这对他来说太不公平。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不过现实中,太多人喜欢给明星贴标签,张杰上歌手,就是裙带关系,柳岩演戏,关注点全在性感。

因为惯性思维,人们的理解更容易扁平化和单一化,看不到人的多面性和真实性。

松下幸之助说过:

心存偏见,好比透过有色、凹凸的镜片来看东西,看到的已不是它原来的面貌。

烂戏无数的王晶,原来被我们误解了四十年!

直到遇到《圆桌派》侃侃而谈的王晶,很多人和木棉姐姐才知道,原来“烂片王”背后,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都说,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

能屹立影坛多年,王晶靠的就是人格和才华,只是大多数人不知,也没有耐心去解读他。

四十多年来,也许很多人都欠他一个尊重和道歉。

但时间最终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王晶,历经大风大浪后,他通透的样子很有味道。

看完文章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别忘了加关注哦@看官留步

为了看官的利益,小编定竭尽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