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六十四)

相比而言,日軍在1944年的馬里亞納海戰中的飛機損失更加慘重,因此美軍把菲律賓海海戰稱作“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小澤損失了3艘航母、400架艦載機和另外50架岸基飛機,美軍損失130架飛機和76名機組人員。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六十四)

1944年6月24日,米切爾帶領麾下4艘航母中的3艘駛往安尼威土克補充燃料和物資,克拉克則帶領另一支航母編隊攻擊硫黃島和帕甘島。直到7月9日,日軍在塞班島上的抵抗行動才結束。21日,美國海軍少將康諾利指揮第53特混艦隊,掩護第3兩棲軍團在關島登陸,曾經參與關島作戰的美軍戰列艦和護航航空母艦也參與其中。

在此期間,米切爾派出艦載機進攻馬里亞納群島周邊的日軍基地,阻止他們襲擾美軍登陸部隊。美軍花了數個星期的時間才挫敗了駐關島日軍的抵抗,從此時起,這座島嶼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上最大的基地。

美軍下一次的登陸作戰發生在7月24日,第52特混艦隊支援第5兩棲軍團在提尼安島登陸。在此次行動中,在塞班的美國陸軍重型火炮部隊也加入其中,隨同戰列艦為登陸部隊提供猛烈的炮火支持。

此時,美國海軍快速艦隊——第3艦隊的指揮權,從海軍中將戈姆利之手移交到海軍上將威廉·哈爾西的手上。哈爾西因其暴躁的脾氣,獲得了“公牛”的綽號。哈爾西曾在1942年杜立特突襲東京行動中全權指揮航母編隊。這一次,第3艦隊的任務是進一步削弱日軍空中力量,為下一步的登陸作戰創造條件。

8月31日到9月2日,哈爾西派出航母對小笠原群島發起進攻,又在9月7日對在南菲律賓群島的日軍發起了4天的空襲。與此同時,米切爾重組的第38特混艦隊起飛所有的艦載機,猛烈攻擊日軍機場和海軍設施,未曾遭遇日軍的有效抵抗。9月12日到13日,美軍又對菲律賓群島中部發起進攻,隨後立即撤退,為下一輪的登陸作戰做好準備。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六十四)

9月15日,麥克阿瑟上將率領第7兩棲軍團,掩護第31步兵師在莫羅泰島登陸,未曾遇到有力抵抗。佔領莫羅泰島後,美國陸軍航空隊開始全面參加太平洋戰爭。在此之前,美軍航空隊主要在緬甸攻擊日軍,他們主要使用的是B-24“解放者”飛機,該機型以其超長航程而著稱。9月15日至23日,海軍少將威爾金森率領第31特混艦隊,掩護第3兩棲軍團登陸帕勞群島,該島嶼戰略位置至關重要,是關島、塞班島和菲律賓之間的交通樞紐。

此次行動中,美軍共派出12艘護航航空母艦以及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田納西”號、“馬里蘭”號、“西弗吉尼亞”號、“密西西比”號,還有8艘巡洋艦和27艘驅逐艦。由於烏利西環礁並未設防,被美軍輕鬆佔領,並立即在環礁上建立一個海軍基地。

與此同時,9月21日到22日,美軍第38特混艦隊襲擊馬尼拉,擊沉2艘日軍驅逐艦和20艘商船,對港口的日軍設施和岸基機場造成大面積破壞。9月24日,美軍襲擊了位於菲律賓中部的日軍船舶和機場,摧毀了1200架日機(當時很多飛機停在地面上)和13艘船,而美國海軍共損失了72架飛機。通過這次戰役,美軍發現駐菲律賓日軍的抵抗力遠比預期的要薄弱,由此,美軍首次登陸時間從12月提前到10月。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六十四)

當初,日軍入侵菲律賓時,指揮美軍抵抗作戰的麥克阿瑟將軍如今臨危受命,負責組織解放菲律賓的軍隊,並從海軍上將尼米茲手裡得到了新編太平洋中部司令部的航母和登陸艇,哈爾西的第3艦隊則獨立作戰。

然而,美軍起初計劃奪下軍事要地臺灣。若美軍向菲律賓、沖繩島,包括日本本土出動重型轟炸機,臺灣島可以成為很便利的機場。不過,當麥克阿瑟將軍把日軍從新幾內島趕走時,仍在想著如何兌現這一誓言。因此,面對菲律賓和臺灣,美軍毅然決定首先收復菲律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