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學生找工作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就業認知

在上週回收了大量留言之後,今天決定正式動筆寫東西。現階段我認為如果大家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努力提升個人的就業認知。

What | 就業認知是一切就業工作的源點,認知不同,行動和態度截然不同


在校大學生找工作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就業認知


我2013年6月調到就業中心市場科,工作交接1個月後,便能勝任所有日常工作,除了一項,接到用人單位預約宣講的諮詢電話。我們為相對優質的單位組織宣講因為單位“名氣”稍差則很可能冷場。當時的我接到這類電話的第一反應會注視辦公桌對面的前任科長,大聲詢問並重復報出致電單位的名稱,然後等待前任科長的點頭或者搖頭示意。

當時的我無法判斷單位優劣,就如現在的同學們不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單位?能找到什麼樣的單位?找到的單位到底怎麼樣?簽了會怎麼樣?如果再出現更好的單位應該怎麼辦?


Why | 就業認知越先進才越有可能找到理想工作


在校大學生找工作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就業認知


2019年春招半月談現場,我認識了我校一名應屆畢業生JQQ同學。當時她跑來諮詢“是否應該隨YY語音公司到廣州去工作”。這家公司是中關村一家非常好的互聯網公司,我很吃驚一個學計算機的女生是如何入職這種國內一線公司的?她告訴我,她一入學便打定主意要加入大公司。在研究了當時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之後她便開始自學UI設計。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跑到中關村找工作,獲得了YY的實習機會。起初也是不習慣北京的快節奏,但是在工作四個多月後,她感覺自己已經適應的非常好了,只是因為所在的項目要搬回廣州,她心裡沒底便過來諮詢我應該怎樣辦手續。

與她同來的女同學站在她旁邊一言未發,我知道學校的半月談市場中是沒有YY這種級別的互聯網公司的。兩個大學同學了四年的閨蜜,因為對就業的認知不同,獲得的機會天差地別。


How | 現階段提升就業認知還來得及嗎?如何提升?

暑假期間我們為北京HWL集團組織了一次實習見習活動,有137名同學報名。期間校領導帶隊去看望同學們組織座談會時,LMQ同學發言到“在這兒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我感覺我出來(實習)晚了”。後來我們加上了微信好友,看過了她的朋友圈。8月15日她說“一個月堅持那麼難,再一次在北京的街頭徹夜長談,不遺憾,值得,我會再次回來。”

從暑假座談時的感慨“出來晚了”到我們交流時堅定的“再次回來”,短短三十天讓她飛速成熟,不僅適應了北京的生活,證明了自己立足社會的能力(實習薪酬1.3萬),也更加明確了自己以後的擇業方向(一線城市、北京)。


在校大學生找工作最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就業認知


我們現在距離7月畢業還有10個月,時間足夠充裕。對於提升就業認知,我給幾點小建議:

1、一場一場的參加宣講

2013-14年為了解決我個人工作中的問題,我一場一場的跟了一年宣講。參加的宣講多了,自然就知道單位來學校想招聘什麼專業,單位福利待遇如何,畢業生們喜不喜歡,同學們存在哪些思想包袱。宣講單位質量是高於招聘會平均水平的,且宣講單位會把單位細節交代的非常清楚。 沒有比這更好地直接接觸和了解社會的機會了,多參加,認真聽,就業認知自然就會提高。

2、積極到半月談現場與Hr交流

我們每兩週就會為同學們組織一場招聘會,規模大概120家左右。不要怕,耐住性子好好說、慢慢說,單位來我們的地方招聘,你們“慌”什麼?又“怕”什麼呢?好多同學連工資都沒問清楚就跑過來讓我幫著拿主意。我們選擇了最累最繁瑣的週期性校園招聘會模式,就是為了給大家更多的實踐機會。每個學期每家單位的參會期數不會超過兩次,每次來單位都不同。機會不同,交流的內容不同,提升的方面不同。

3、儘快找到一份實習工作

經常有學生獲得了2份工作機會時來諮詢我,我建議他們把個人帶入進單位。即分別在哪個城市的什麼公司從事什麼崗位的工作,獲得大概一份什麼樣的報酬,能支撐自己過一份什麼樣的生活。很多同學沒有代入感,因此便想象不到自己入職後的生活。代入感只能通過實習來提升,哪怕實習時間非常短。就比如我永遠不如JQQ同學和LMQ同學對北京生活的感受,因為我沒有在北京生活過。請記住,我們本就一無所有,實習收益只要能“蓋上蓋子”能支撐我們的日常花費,剩下的都是收穫。

4、多聽多看多思多悟

我辦公室已畢業的實習助理WXX簽約了中核二三建,前年就業協會負責為單位組織宣講的LH本學期也如願簽約了天津央企。無論同學們參與不參與,招聘市場一直按照固有的節奏進行著,以前的我還會經常為你們灌點雞湯,而今只剩踏踏實實地做好崗位工作。該說的說到,該做的做到,祝君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