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找工作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就业认知

在上周回收了大量留言之后,今天决定正式动笔写东西。现阶段我认为如果大家想找到理想的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努力提升个人的就业认知。

What | 就业认知是一切就业工作的源点,认知不同,行动和态度截然不同


在校大学生找工作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就业认知


我2013年6月调到就业中心市场科,工作交接1个月后,便能胜任所有日常工作,除了一项,接到用人单位预约宣讲的咨询电话。我们为相对优质的单位组织宣讲因为单位“名气”稍差则很可能冷场。当时的我接到这类电话的第一反应会注视办公桌对面的前任科长,大声询问并重复报出致电单位的名称,然后等待前任科长的点头或者摇头示意。

当时的我无法判断单位优劣,就如现在的同学们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单位?能找到什么样的单位?找到的单位到底怎么样?签了会怎么样?如果再出现更好的单位应该怎么办?


Why | 就业认知越先进才越有可能找到理想工作


在校大学生找工作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就业认知


2019年春招半月谈现场,我认识了我校一名应届毕业生JQQ同学。当时她跑来咨询“是否应该随YY语音公司到广州去工作”。这家公司是中关村一家非常好的互联网公司,我很吃惊一个学计算机的女生是如何入职这种国内一线公司的?她告诉我,她一入学便打定主意要加入大公司。在研究了当时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之后她便开始自学UI设计。大三升大四的暑假,跑到中关村找工作,获得了YY的实习机会。起初也是不习惯北京的快节奏,但是在工作四个多月后,她感觉自己已经适应的非常好了,只是因为所在的项目要搬回广州,她心里没底便过来咨询我应该怎样办手续。

与她同来的女同学站在她旁边一言未发,我知道学校的半月谈市场中是没有YY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公司的。两个大学同学了四年的闺蜜,因为对就业的认知不同,获得的机会天差地别。


How | 现阶段提升就业认知还来得及吗?如何提升?

暑假期间我们为北京HWL集团组织了一次实习见习活动,有137名同学报名。期间校领导带队去看望同学们组织座谈会时,LMQ同学发言到“在这儿的工作非常累,但是我感觉我出来(实习)晚了”。后来我们加上了微信好友,看过了她的朋友圈。8月15日她说“一个月坚持那么难,再一次在北京的街头彻夜长谈,不遗憾,值得,我会再次回来。”

从暑假座谈时的感慨“出来晚了”到我们交流时坚定的“再次回来”,短短三十天让她飞速成熟,不仅适应了北京的生活,证明了自己立足社会的能力(实习薪酬1.3万),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的择业方向(一线城市、北京)。


在校大学生找工作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就业认知


我们现在距离7月毕业还有10个月,时间足够充裕。对于提升就业认知,我给几点小建议:

1、一场一场的参加宣讲

2013-14年为了解决我个人工作中的问题,我一场一场的跟了一年宣讲。参加的宣讲多了,自然就知道单位来学校想招聘什么专业,单位福利待遇如何,毕业生们喜不喜欢,同学们存在哪些思想包袱。宣讲单位质量是高于招聘会平均水平的,且宣讲单位会把单位细节交代的非常清楚。 没有比这更好地直接接触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了,多参加,认真听,就业认知自然就会提高。

2、积极到半月谈现场与Hr交流

我们每两周就会为同学们组织一场招聘会,规模大概120家左右。不要怕,耐住性子好好说、慢慢说,单位来我们的地方招聘,你们“慌”什么?又“怕”什么呢?好多同学连工资都没问清楚就跑过来让我帮着拿主意。我们选择了最累最繁琐的周期性校园招聘会模式,就是为了给大家更多的实践机会。每个学期每家单位的参会期数不会超过两次,每次来单位都不同。机会不同,交流的内容不同,提升的方面不同。

3、尽快找到一份实习工作

经常有学生获得了2份工作机会时来咨询我,我建议他们把个人带入进单位。即分别在哪个城市的什么公司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获得大概一份什么样的报酬,能支撑自己过一份什么样的生活。很多同学没有代入感,因此便想象不到自己入职后的生活。代入感只能通过实习来提升,哪怕实习时间非常短。就比如我永远不如JQQ同学和LMQ同学对北京生活的感受,因为我没有在北京生活过。请记住,我们本就一无所有,实习收益只要能“盖上盖子”能支撑我们的日常花费,剩下的都是收获。

4、多听多看多思多悟

我办公室已毕业的实习助理WXX签约了中核二三建,前年就业协会负责为单位组织宣讲的LH本学期也如愿签约了天津央企。无论同学们参与不参与,招聘市场一直按照固有的节奏进行着,以前的我还会经常为你们灌点鸡汤,而今只剩踏踏实实地做好岗位工作。该说的说到,该做的做到,祝君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