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圣诞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然而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却还在持续当中。不知道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是否收到了自己的圣诞礼物?这个周末,萌萌就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圣诞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让大家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圣诞节。


Q1:基督耶稣真的是出生在圣诞节当天吗?

A:当然不是。


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我们都知道,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或是基督弥撒,是为了庆祝基督耶稣的诞生而设立的一个宗教性节日,因此很容易就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一天就是基督耶稣的诞辰。事实上,圣诞节当天并不是基督耶稣的生日,因为《圣经》中并未记载基督耶稣的确切出生日期。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是圣母玛利亚因圣灵受孕而生。上帝耶和华派遣天使伽佰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玛利亚未婚先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婚,把那孩子命名为“耶稣”,即是让他将百姓从苦难中救出。

当时的罗马皇帝得知救世主即将出生的消息,大为恼怒,于是下令所有人民都必须到伯利恒申报户籍,好将救世主抓获。约瑟和玛利亚只得遵命,但他们到达伯利恒之时,天色已晚,未能找到旅店投宿,就只好暂住在了旅店的马棚当中。就在这时,玛利亚临盆了。于是,玛利亚就在一个马槽上,生下了基督耶稣。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基督耶稣出生在春天,当然也有不少认为是出生在夏天。总之,不论耶稣生于哪一天,反正不在圣诞节当天就对了。


Q2:既然圣诞节不是基督耶稣真正的生日,那圣诞节又是怎么来的?

A:确切来说,圣诞节与基督教本无关系,是基督教盛行于罗马帝国之后吸收其它异教节日的结果。


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12月25日,在波斯,是波斯的太阳神密拉特(希腊人将之等同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的诞辰。

12月17日——24日,则是古罗马祭祀农神、辞旧迎新的农神节(萨图尔纳利亚,Saturnalia,相当于中国的冬至),也是圣诞节的主要来源。

萨图尔努斯(Saturnus),古罗马神话传说中的农业之神,也是古罗马最古老的神祇之一。但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人们开始将他与古希腊神话中的二代神王克洛诺斯(象征着时间)混同。土星(英文:Saturn,拉丁文:Saturnus)和星期六(Saturday)的名字,便是源自于他。

在古罗马神话中,萨图努尔斯被儿子朱庇特(Jupiter,木星,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宙斯)推翻后便逃到了拉丁姆(意大利的一个大区,其政府所在地为罗马),并教会了那里的人民耕种土地,这便是罗马农业的由来。

公元3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已经取得了独一无二的绝对性地位,于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12月25日,就被罗马教会定为官方的圣诞节 。农神节的诸多习俗也由此被转用到了圣诞节,诸如摆放圣诞树、举行宴会、人们互赠礼物。


4世纪初,东罗马帝国各教会设立了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主显节(亦称显现节,Epiphany),即上帝耶和华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不过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的受洗,随后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出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

尽管大多数教会都已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因各地教会使用的立法不同,具体日期并不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至次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内庆祝圣诞节。,而东欧的东正教,则是把1月6日、7日定为圣诞节。


Q3:既然圣诞节是来自于古罗马的农神节,那圣诞树也是起源于农神节吗?又是怎么如何成为圣诞节的一大主角的?

A:Bingo!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圣诞树,原是古罗马人用于庆祝农神节的丰收树。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时使用枞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便把12月24日当作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着伊甸园的“乐园树”,上面挂着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着赎罪;还点上蜡烛和球,象征基督。

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的发始人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夜,于是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棵装着蜡烛和球的圣诞树。


19世纪初,圣诞树传到英国。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和丈夫、德国王子阿尔伯特亲王加以普及推广。维多利亚式圣诞树饰以蜡烛、糖果和花色糕点,用丝带和纸链吊挂在树上。

而在北美,早在17世纪时,德国移民就将圣诞树的传统带去了那里,并在19世纪时流行起来。同一时期,圣诞树也在奥地利、瑞士、波兰和荷兰等地流行起来。

在中国和日本,圣诞树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由美国传教士传入。


Q4:圣诞老人是基督教的原创人物吗?


A:确切来说,圣诞老人是不同传说和神秘人型的结合体。


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最早关于圣诞老人的传说,出现在数千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北欧神话中,司掌战争、智慧、诗词等的众神之父奥丁(Odin,在日耳曼神话里他被称为沃登(Woden),星期三由此得名)会在寒冬时节骑上他那八脚马坐骑巡视世界,惩恶扬善,分发礼物。与此同时,其子雷神托尔(Thor,又译索尔,星期四由此得名)则身穿红衣,以闪电为武器,与冰雪诸神展开恶战,最终战胜寒冷。据异教传说,圣诞老人便是奥丁的后裔。


而根据基督教的说法,圣诞老人的原型是生活在4世纪小亚细亚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一位主教圣·尼古拉斯(St·Nicholas)。他虽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但从小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喜欢以匿名的方式给当地的穷人赠送礼物。在公元346年去世后,圣·尼古拉斯被教会尊为圣人,其生前事迹也演变成为今日圣诞老人的传说。

欧洲的圣诞老人的形象尽管基本上都来自于圣·尼古拉斯,但在各国又有着不一样的特色。

瑞士的圣诞老人叫做Christkindl或Christ Child;意大利的圣诞老人叫Babbo Natale;在德国,圣诞老人还带着一个叫做Knecht Ruprecht、Krampus或Pelzebock或是称作“黑彼得”(荷文:Zwarte Piet)的助手,肩上背着个装满礼物的大袋子,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在法国,与圣诞老人类似的形象是Pere Noel,他与圣诞老人几乎完全一样,其红白相间的衣服曾经使可口可乐公司获得灵感;英国的圣诞老人和法国一样也叫Father Christmas(圣诞之父),他的形象比圣诞老人更庄严,也更清瘦一些;在北美,圣诞老人的形象和名字源自于荷兰的传说,17世纪由移民者带入纽约。在荷兰传说中,圣诞老人名叫Sintriklass,与德国一样还带了一个助手,即是黑彼得(Black Peter),用船给孩子们送去礼物,而北美的圣诞老人,则是我们所熟悉的乘坐由驯鹿拉的雪橇给孩子们送去礼物。


在冰岛的传说中,圣诞老人可不止一位,而是共有十三位圣诞老人。他们性格各异,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慈祥善良。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圣诞老人叫做Julennisse或Juletomte,在斯堪的纳维亚的传说中,还专门讲述了圣诞老人及其助手小精灵的历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北美地区,为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它们共有9只,并且拥有各自的名字。领头的驯鹿名叫鲁道夫,长着一个会发光的红鼻子。其次依序是:猛冲、舞者、乱舞、雌狐、彗星、丘比特、唐纳和闪电。

Q5:听说只有中国人才在平安夜吃苹果?

A:是的。在平安夜吃苹果是中国特有的习惯,西方国家无此传统。


关于圣诞节的那点儿不得不知道的事


在圣诞节的传统食物中,英国吃烤火鸡,美国人喝玉米粥,法国人吃树干蛋糕,德国人吃姜饼,(以上是主流食物,并不唯一)唯有中国人是苹果。


苹果,拉丁学名为Malus domestica,英文名是Apple,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和中国的新疆地区。在公元前300年的欧洲,一个名叫M·P·Cato的人就已记载了苹果的品种。后来,罗马人开始栽培,并开始嫁接繁殖。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欧洲移民便把苹果传入美洲,并在美洲又培育出不少新品种。日本在明治维新时代,从欧美引入苹果,此后,大洋洲和非洲也相继引入苹果。


在北欧神话中,苹果是青春之果,可让人永葆青春;在古希腊神话中,苹果是爱情的使者。希波墨涅斯正是凭借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赠予的三个黄金苹果,在赛跑中胜过了女英雄阿塔兰忒,如愿和她结为夫妻。


而在大洋神女忒提斯和人间英雄珀琉斯的婚礼上,由于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一气之下偷偷不告而来,并在婚宴桌上留下一个刻着“送给最美的女神”字样的黄金苹果,于是便有了世界上的第一场选美比赛,经过争逐,最后只剩下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宙斯无法裁决,于是便让神使赫尔墨斯去找来人间的一位牧羊少年帕里斯,让他作为比赛的裁判。三位女神分别许诺帕里斯至高无上的权力、无人能敌的作战技能和谋略以及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最后,帕里斯选择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将黄金苹果给了阿芙洛狄忒,结果便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


大抵正是由于苹果和女神阿芙洛狄忒的关系太过紧密,所以古罗马人才将本土的女神维纳斯(Venus,金星,原是掌管水果的丰收的女神)与阿芙洛狄忒混同起来。

在《圣经·创世纪》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由于受到蛇的引诱偷吃禁果,犯下原罪,结果被上帝耶和华驱逐出了伊甸园,来到尘世生活。尽管圣经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亚当和夏娃所偷吃的“善恶果”究竟是何种水果,葡萄、无花果和百香果等也纷纷列入世人的猜想对象,但后人还是一致认定,亚当和夏娃所偷吃的禁果,就是苹果。

正是由于苹果在西方文化中的特殊性,所以在英文中也就有了诸如“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的挚爱)、“Adam`s apple”(男人的喉结)等类似的表达。


不过话说回来,圣诞节既然是基督教的宗教性节日,因此基督徒们自然就不会在平安夜当晚食用苹果。

再说回我们中国。苹果在我国古称“柰”(nai,四声,又叫绵苹果)、“林檎”或“花红”,口感不佳,品质差,与我们今日所吃的苹果不是同一品种。苹果在我们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柰和林檎,当时多用于熏香衣裳等,亦有置于床头当香薰或置于衣服,作香囊用,很少有人食用。


我们今日所吃的苹果,最早是元朝时期从波斯等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只有在宫廷里方能享用得到。而到了公元187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雅思将西洋苹果引入山东烟台,从而开创了我国苹果栽培的新纪元。


我们今日所说的“苹果”一词,来源于梵文,是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一种水果,最早被写作“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而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的书籍,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里面写道:“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

在我国的道教文化中,苹果被视为仙果。而到了现代,由于苹果中的“苹”字与“平”同音,所以人们流行在平安夜当晚食用苹果,作“岁岁平安”之解。这种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圣诞节在中国本土化的一种表现,至于它到底是不是水果商炒作的产物,就留给大家慢慢细品吧。

相信聊了这么多关于圣诞节的故事,大家对这个节日肯定也有了崭新的认识。值得声明的是,本人的这篇文章,仅是带领大家了解西方文化,并不用作任何宗教用途。最后,萌萌想说的是,无论过还是不过圣诞节,都是个人的一种自由,个人自由,在未违法犯罪的前提下,神圣不可侵犯。


偏见源于无知。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能够在了解西方文化之余变得有知,学会正确看待中西方的文化。我们,下次再见。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